袁志红河池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
新媒体语境下突发事件媒体报道与应对机制
袁志红
河池学院,广西宜州546300
新媒体以及时、便捷、参与、免费、互动、个性、体验、消费和娱乐等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注意力,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产制和传播规则,重构了新闻价值,受众在移动渠道和终端容器里进行认知分化和聚合。从上海踩踏事故到天津爆炸案,从魏则西到雷洋事件,近几年突发事件大多数从新媒体上发酵,随后被围观和讨论,然后传统媒体跟进,引发强大的舆论波。现代社会是个流动的风险社会,不可预见的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文章从突发事件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媒体报道策略和舆论引导机制,希望化解受众恐惧心理,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生态环境。
新媒体;突发事件;报道;机制
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紧急性,一旦发生,严重危害着社会安全和人民生活,有轰动性的新闻效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关注与讨论的焦点。而社会舆论是人民群众社会现象、表达问题方式、表现情绪的总和,是社会态势的晴雨表,在突发事件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或平息风波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社会舆论有利于解决突发事件,所以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应高度发挥媒体传播和沟通的作用,尽力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般认为突发事件是不可预见的,是一些灾难性的事件,但突发事件并不是某一件灾难事件,深入细究,会发现突发事件概念很广泛。虽然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都概述过突发性事件,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被公认的清晰明确的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急需要采取解决措施的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突发事件通常都是由性质各异、影响力差异、形态各异,不可预见的事、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难以预料事态发展情况、激化的社会矛盾等事件,势必会阻碍着国民经济健康稳定运行,还会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等。总结突发事件具有如下几点特征:1)事件发生不确定性,在影响因素、发生原因和发展方向等都没有任何规律,难以把握和预测;2)事件发生具有偶然性,事件以哪种方式发生,怎样发生、如何发生,都是公众难以预知的;3)事件发生具有的破坏性,很多突发事件都是社会灾难或者自然灾难,无论其规模多大或者性质如何,都会为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害;4)突发事件具有广泛关注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威胁着社会正常有序发展,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容易引起社会各界人们的广泛关注;5)突发事件具有连锁反应性,发生的某些突发事件很可能是各种矛盾激化产生的后果,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与危机融合在一起,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突发性事件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正常有效运行,在无形之中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再加上各大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与常态信息报道的突发事件。二者有很大差异,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出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因此,在发生事件之后,突发事件很快就能成为舆论媒体关注的重点。
2.1准确及时报道突发事件
舆论是一面镜子,将社会各界解决公共领域内的问题的态度和建议及意见全部映照出来。舆论能影响社会发展,既可以兴邦,也可以亡国。而突发事件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并且集中了大量的信息,势必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广大媒体必须要及时报道突发性事件,掌握好各项突发事件的报道视角和传播量,进而满足广大受众的知情权。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媒体技术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真正减压突发事件带来的舆论,这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媒体应及时准确地报道事件动态,建构事件传播语语权和公信力,满足广大人们群众的知情权。相反,越是限制信息传播,人民群众越是会对事件动态议论纷纷,导致以讹传讹,最终事件动态呈现出多种形态。因为在人群高速流动和无所不在的具有隐匿性的社交新媒体环境里,任何遮蔽都会导致受众更大的探奇和围观心理。所以,唯有确保信息透明化,才能从追本溯源,克制谣言的传播。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也是传播者,还是受众,三位一体,在事件发生的现场就可能把信息传播出去了。因此,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及时获取和发布信息,掌握信息主动权,加强收集、研究、判断各种舆论信息,加强互动和引导,使人们及时掌握最新的、最准确的信息动态。孙玉胜说:“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早发布要比晚发布好,发布肯定要比不发布好。其实道理是非常简单,发布是政府主动进行,解释是政府被动进行;按照一般事情发展规律来讲,发布是被人们群众所信任的,而解释通常都是被公众所怀疑的。”
2.2加强网络“把关人”职能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体现在控制谣言、不良信息和负面言论上。因此,必须加强网络监督“把关人”职能,使其扮演好提供信息者、规范信息者、监督信息者等角色。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信息并不是很完善时,事实背景材料也不健全时,各大新媒体应充分进入到应对突发事件状态中,阻止、过滤一些偏激的言语,整合各个空间话语,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大众舆论和推进正确舆论信息的有效形成。另外,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一旦发生之后肯定会成为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面对众多移动终端和网站,如果只借助建议和交流,公众的思想难以统一,无法达成共识。所以可精心培养高素养、高水平、观点正确的意见代表,组合成为“意见领袖”团队,引导着受众走出新闻舆论的盲点,正确认识事实和舆论发展态势,为事件的顺利解决提供良好契机,从而化危为机。
2.3强化舆论引导合力效应
面对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各大媒体间互相合作彰显出一种取长补短的态势,能够最大程度整合和优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引导合力效应。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舆论空间,具有便捷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娱乐性等优势,既可以提高传播效率,也能将社会舆论直接反映出来。但在我国新闻体制下,传统媒体具有新媒体所不具备的权威等特点。而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者在受众面上有很大的不同,覆盖面也不同,因此在报道突发事件中,应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融合,并介入相应的报道,在引导舆论上形成一股合力。
2.4避免出现舆论污名化状况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诺贝特斯·埃利亚斯认为,污名化是某个群体将低劣人性施加在另一群体上,并进行努力维持的过程。历年来,大众传播和社会舆论都是污名化的主要推手,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更加深了污名化的程度。在突发事件传播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过程中,新媒介传播角度、预设事件价值、设置议论题目等方面,所彰显出的倾向性直接影响着社会舆论,但在现实社会里,一旦引导不准确,很有可能在媒体放大下,导致污名化现象出现,致使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因偶然事件的发生,承受着各种议论和攻击,造成局部问题严重化、普通问题热点化。所以,政府关于引导舆论定位目标和应对策略对于稳定社会而言是重要的,要充分利用信息把关与媒体管理工具和手段,通过设置议程、选择传播框架等引导舆论,避免由于信息传播不正确和舆论信息引导不当,而出现污名化情况,从而更好地解决突发事件。
3.1从传播学的角度
从传播学角度来进行分析,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需要来看,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主体应该为媒体。但是从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主体来分析,政府的引导职责更大。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主要是由于我国新闻媒体属于国有性质所决定。此外,一些机构以及个人在舆论引导作用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受众能够迅捷地从新媒体平台来获取相应事件信息,并且在新媒体平台的作用下,个人的舆论引导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放大。新媒体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传播形式,其影响力也增强了突发事件的传播效率以及范围。只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才能够改变我国传统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反应的现状。因此,应该加强引导新媒体公信力建设,通过真实可靠的信息来引导受众,并及时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从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而改变受众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
3.2从执行角度分析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想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还需要认真做好执行层面的工作。从舆论引导的本质来进行分析,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程序化的工作。因此,要做好舆论引导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加强舆论引导。1)加强舆论引导,
对于突发事件要进行及时了解,认真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同时,需要针对广大民众的关注点来进行分析,了解民众对其突发事件所秉持的意见。通过不同渠道来收集整个事件发展的舆论态势,并且结合事件发展来进行合理化、规范化地分析与评价。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民众。同时还需要认真分析产生负面舆论的主要原因,这样才能够正确处理舆论以及引导舆论。2)制定相应的舆论监测机制。结合当前民众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掌握相应的舆情引导技巧,构建政府、媒体、公众等多个层面的公平对话机制,实现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能够多方联动。这样的一种联动机制,可以让相关机构对民众诉求进行及时了解,并且通过公平对话来做出正确响应。媒体也在政府及民众的监督下,准确及时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与传播。广大民众则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传播自己的建议。
新媒体加快了传播信息效率,实现了传统单方向信息传播模式转变成为双向传播信息模式,为广大普通大众提供互动、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新媒体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传播信息、交流意见的平台,引导社会民众正确看待社会舆论,这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查缺补漏,遵循舆论产生规律,掌握社会舆论发展动向主动权,努力在人民群众心中建立起权威感、职责感,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陈力峰,陈昶洁.新媒介环境下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探索[J].今传媒,2014(11):24-25.
[2]杨海宁.坚持舆论引导与提高舆论引导艺术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4(2):20-23.
G2
A
2096-0360(2016)15-0040-02
本文系2015年河池学院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专项课题《新媒体重构媒介事件话语形态》(编号2015XW001)的研究成果。
袁志红,河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