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关于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思考

2016-07-17 16:49莉安徽日报社经济新闻中心安徽合肥230071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真实性新闻报道安徽

郑 莉安徽日报社经济新闻中心,安徽合肥 230071

新媒体时代关于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思考

郑莉
安徽日报社经济新闻中心,安徽合肥230071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新闻真实性的重要程度也骤然凸显。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虚假新闻报道的危害,坚守道德准则,把新闻真实性原则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关注民生诉求,回应读者关切,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职业追求,更好地维护媒体公信力。

新媒体;真实性;公信力

在自由开放的交流中,真相竟越来越难寻。当下,网络、数字技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超载的新媒体时代,随时能上网,人人能发言,处处有媒体,资讯传播速度飞快。然而,杜绝虚假新闻、实现新闻真实性却面临更大的挑战。不管我们走多远,都别忘了为什么要出发。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坚守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这一根本要义,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1 虚假新闻破坏媒体公信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虚假新闻给社会和群众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觑,对媒体公信力的摧残和损害更是巨大。“股民赔本跳楼”“知名人物被去世”“女子为救女童被狗咬伤”“高院下令枪下留人”……诸如此类,屡见不鲜。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报道为了引人注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甚或凭空捏造虚假新闻。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生编乱造,颠倒黑白等现象频频发生,新媒体也经常成为虚假新闻的重要源头。

新闻报道历来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而舆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19世纪初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曾说过:“我们政府的基础是民意,因而政府首先就要保障这一(舆论的)权利;如果要我在有政府而无报纸或有报纸而无政府之间加以选择,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1]1虚假新闻不仅伤害了受众的感情,也严重破坏了媒体的公信力,甚至给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带来阻碍。2015年1月9日,某时报网站刊发报道《退休机务副总落马 南航三大重要部门全部沦陷》称已退休的南航前副总被纪检部门带走调查。南航官方微博当日晚间发布微博辟谣。1月23日,某时报网站发表更正及致歉声明,称相关报道与事实不符,造成错误的主因在于记者对信息来源核实不充分。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虚假新闻损害了新闻必须真实、客观和准确的基本原则,给新闻媒介发展带来致命打击。在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韦尔伯·施拉姆看来,传播人(communicator)的责任是繁重的,“根本而言,他应竭尽所能提供素质最高的成品。他应该留意到阅听人需求与兴趣的深度与广度;维护意见的自由市场与以真理为鹄的的一种自我矫治过程,即令于媒体的所有权日益集中时,还是如此。他应该主动以负责人的态度来处理自己的成品。”[2]

笔下千钧重,肩头万斤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48字箴言,高度概括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当把新闻真实性原则摆在首位,清醒认识到“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虚假新闻报道的危害,在新闻实践中,坚守道德准绳,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公正,不做标题党。

2 新媒体时代下,维护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本遵循

2.1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古人云,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对于杜绝虚假新闻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说是第一要义。惟其如此,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职业追求,并以此来指导新闻实践。

对于新闻人来说,除了外在的量化标准,将这些价值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内化于心,也同样重要。这是对新闻传播价值不形于外的领悟认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则新闻事实,扎实充分地多方面采访,力求能站在理性角度做出判断和分析。

沃尔特·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曾经说过,“全世界的记者整天地工作,也不能亲眼目睹世界上发生的全部事情。记者的人数不多,而且没有人能够在同一时间身处两地。记者并没有超人的视力,他们并不能像透视一个水晶球那样任意地观察世界……”[1]224因此,对消息来源之可靠性的判断,可以说是媒体人最为重大的责任。而“知多易识新,知多易辨错”,业务精才能减少因知识结构缺陷和业务能力不足导致的虚假报道,不断提高舆论影响力。记者、编辑是杂家,除了接受基本的新闻业务培训,还应涉猎所报道领域的专业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尽量扩大知识面,弥补不足,提升内功。

2.2强化责任感使命感,理性和客观地报道

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报人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也是真正的不竭灵感的源泉。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而言,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义不容辞的赋予自身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还新闻以本来面目、同假新闻做坚决的斗争,千方百计把新闻事件的真相报道出来。

考察总体真实性,尽量避免孤立看待表象,以偏概全,理性、客观地报道,是新闻理应追求的境界。2011年6月8日安徽日报刊登头条《大旱,大考》,就是记者在全面调查安徽各地抗旱实践的基础上做出的深度报道,总结了抗旱保丰收的“启示录”,站在全面转型、兴皖富民的高度,不仅揭示了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重要性,也明确提出发展适应性农业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方向,对提高安徽农业竞争力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3充分运用“三贴近”原则,关注民生热点

俯仰皆民生,无愧天地间。报道要达到最佳宣传效果,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关注民生。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性,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思想感情诉求和基本权利的实现。

在一些消息来源受限、信息匮乏的情况下,采访吃闭门羹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有一股“韧”劲和“闯”劲,有拨开重重迷雾见月明的勇气和自信,充分运用“三贴近”原则,伏下身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还原事件真实情况。

首先,要“贴近实际”。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人更要增强新闻敏感性,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站在时代前沿。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是安徽“调转促”行动计划第一大工程,也是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安徽日报在2016年5月23日头版头条刊登《对标找差距,对表抓落实,赢得新优势》长篇述评报道,既深刻剖析了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又详细阐释了持之以恒推进基地建设的途径和举措,与时俱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是有力引导热点的一次成功实践。

其次,要“贴近生活”。在平时的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要勤于思考勤于跑动,不光动脑动手,还动脚。除了采访过程中认真记录,避免对被采访人观点理解的偏差与错误,避免断章取义外,在编稿时也更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此外,要“贴近群众”。可以围绕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多点细致采访,寻求权威解答,回应读者关切,提高宣传报道的实效。

3 结束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对新闻报道来说,其生命和魅力就在于向公众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长远来看,历史是过去的新闻,今天的新闻便是明天的历史。作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编辑、记者需要站在政治高度、历史的角度看待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除了准确及时地反映客观事实,还要有引导,有引领。新媒体时代,具有机关报性质的媒体更应在鲜明的导向性和信息的权威性上下功夫,无论是新闻信息、新闻素材,抑或者是新闻观点、新闻的判断标准,都离不开“真实”这个基础。做一名合格的新闻人,必须头脑清楚、心中有数、眼里有活、腿脚勤快,有韧劲、思路、激情和贡献,过思想关、能力关和作风关。作风过硬,为社会、为大众所信任,这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无法撼动的影响力。

[1]沃尔特·李普曼.舆论学[M].林姗,译.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1989:1,224.

[2]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87.

G2

A

2096-0360(2016)15-0168-02

郑莉,安徽日报社经济新闻中心。

猜你喜欢
真实性新闻报道安徽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