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
产妇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改善尿失禁的效果分析
刘姝
目的 探讨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对改善产妇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阴道分娩后尿失禁患者,按照康复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会阴护理和一般性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方法基础上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康复手段。结果 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的康复手段治疗尿失禁,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张力恢复情况满意(P<0.05);观察组治疗后漏尿量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盆底肌肉训练配合电刺激的康复治疗方法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可以明显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康复效果满意。
盆底肌康复训练;产后;尿失禁;电刺激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因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1-2],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本文对80例产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01—2015-01我站诊治的160例阴道分娩后尿失禁患者,均为初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30.4±5.7)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9.1±1.5)周;新生儿体质量3 100~4 200 g,平均(3 365±220.6)g;按照康复方法不同将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诊断标准 ①腹压增加时,膀胱颈和尿道不能维持一定的压力有尿液溢出。②在进行咳嗽、打喷嚏、大笑、抬重物、跑步等活动时有不自主漏尿。③休息时有尿液溢出。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产妇进行常规的会阴护理和一般性的健康教育,让产妇了解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并叮嘱患者要定期复查。定期检测肌张力变化,并使用手法和药物使肌张力维持在Ashworth改良法Ⅰ+级(肌张力Ⅰ级易发生肌萎缩,影响肌力增加;肌张力Ⅱ级易影响肢体活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盆底肌康复训练。①Kegel训练法:给予患者一对一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指导,产妇可从产后第1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做缩紧肛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 s后放松,连续做15~30 min,2~3次/d,6~8周为1个疗程。②盆底电刺激治疗:于分娩42 d复查后进行。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频率:50 Hz;脉冲期:1~3 ms;以患者能耐受设定强度强度,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嘱患者平躺,将棒状电极置于阴道中部,频率:20 Hz,刺激周期:2 s休息4 s,电流强度从0开始逐渐加大,直至患者有感觉,无不适感。继续增加强度,直到肌肉收缩达到最佳状态。隔日1次,20 min/次,治疗6周,20次为1个疗程。
1.4 评价标准 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价患得排尿情况情况,评分为0~5分,0分为从来不漏尿,1分为一星期大约漏尿1次或经常不到1次,2分为一星期漏尿2~3次,3分为每天大约漏尿1次,4分为一天漏尿数次,5分为一直漏尿,分数越低表示排尿正常或轻度漏尿,分数越高表示重度漏尿。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排尿情况(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表2)
2.3 观察治疗前后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张力恢复情况 8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排尿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排尿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观察组 80 1.99±0.35 1.95±0.31 1.12±0.27对照组 80 2.98±0.60 2.64±0.47 2.38±0.41t19.26 14.30 32.50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s)
注:1 cmH2O=0.098 kPa
组别 漏尿量(mL) 最大尿道闭合压MCP(cmH2O) 功能性尿道长度(cm)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观察组 6.0±1.9 1.9±1.7 <0.01 41.9±10.8 66.4±9.2 <0.01 2.6±0.1 2.6±0.1 >0.05对照组 5.9±2.0 5.6±1.3 >0.05 42.6±10.2 45.3±9.1 >0.05 2.5±0.2 2.5±0.2 >0.05P值 >0.05 <0.01 >0.05 <0.01 >0.05 >0.05
表3 观察组治疗前后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张力恢复情况(n)
尿失禁是女性产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妊娠和分娩是致病的主要原因[3-4],临床症状表现为腹压的增大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有研究显示[5],经阴道分娩后发生尿失禁的比率高达38.6%,而这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占30.5%,有40%左右的产妇在产后3个月会受到尿失禁的影响。由于尿失禁会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并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尿控协会认为尿失禁是由于尿道括约肌无力或驰缓所致,防治的重点在于提高尿道括约肌和盆腔肌张力。
盆底肌肉训练最早是在1948年由Arnold Kegel首次提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阴道及周围组织受到牵拉、扩张后造成盆底肌损伤,尿道周围结缔组织松弛,阻碍了神经传导通路,导致尿道活动度增大。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是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锻炼过程,其通过反复的盆底肌肉群收缩和舒张,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要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恢复松弛的盆底肌,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而盆底肌肉电刺激法可以有效预防盆腔肌肉损伤和萎缩,对提高肛提肌、盆底肌和尿道周围横纹肌的舒缩能力作用明显,使尿道闭合压力以及膀胱颈的封闭性得以增强,同时可以控制逼尿肌的抑制作用。总之,唤醒浅层肌和深层肌的本体感觉,诱发肌肉的被动收缩是电刺激的目的。本组研究显示,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盆底肌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的康复手段治疗尿失禁,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张力恢复情况满意(P<0.05)。
综上所述,在医护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对产妇采用盆底肌肉训练配合电刺激的康复治疗方法用于产后尿失禁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康复效果满意。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1.
[2]杨素勉,赵桂英,赵秀娟,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器官康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6(10):1419-1421.
[3]周仲元,董延华,王宝金,等.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产后尿失禁预防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43):105.
[4]赵志芹.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146.
[5]陆玲玲.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防治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912-913.
2015-08-13)
1005-619X(2016)03-0284-03
10.13517/j.cnki.ccm.2016.03.028
730700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计划生育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