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决定了绿松石的“天价”

2016-07-16 13:45陈硕
收藏 2016年6期
关键词:绿松石原石原矿

陈硕

绿松石的价格太贵了——这是很多人对绿松石的印象。2010年以前,绿松石的价值一直不被看好,但近几年,搭乘文玩市场的火爆,国内绿松石价格呈井喷式增长,蓝蓝绿绿的各色绿松石迅速铺满全国古玩市场,克价也由曾经的十几元涨到如今几百元乃至两三千元。同时,关于绿松石行业暴利、混乱等声音四起,那么,真实的绿松石市场到底是怎样的呢?

当雕刻师瞄准绿松石

在国内和田玉、翡翠市场风起云涌的时候,绿松石曾门可罗雀,但近年来,这一市场似乎正在重演和田玉与翡翠曾经发生的一幕。2010年起,绿松石市场开始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一品种所吸引,投入其中。有趣的是,一批嗅觉敏锐的雕刻师也在此时集体转身,尝试在绿松石上“做文章”,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尔雅玉雕工作室的李力斌就是“转身”的玉雕师之一。他介绍说:“大概在三年前,北京、苏州等地原本以雕刻和田玉、玛瑙为主的雕刻师开始大范围购买绿松石原石进行雕刻,他们以精湛的工艺和特有的艺术理念展现了绿松石的美,让很多原本对绿松石不了解的玩家从雕刻作品中感受到绿松石的魅力。”

作为—种特色鲜明的材质,绿松石雕刻自有其不同之处。

李力斌向记者展现了一件“象神”雕件。(图1)他说:“象神也叫欢喜天,在宗教里多被奉为财神和战神,是很受欢迎的传统题材。这块料子瓷度高,致密细腻如玉一般,颜色虽不是高蓝,但在绿色中也属顶级。介于这个原因,当时入手雕刻,考虑尽量减少损耗,做一个随形把件。在参考古代象神造像基础上,面部刻划简单平素,突出眼睛和尖牙,同时在鼻上细致雕刻出层层褶皱的感觉。绿松石的料子相对于玛瑙、白玉,硬度稍差,所以雕刻的手法要更轻,对于线条的刻划手要更稳,这样才能显得流畅生动。”

在绿松石中,完美的原石非常稀有,受成矿条件影响,多杂色杂质、密度不均、体量不大等问题都很常见,因此,在处理这样充满各种瑕疵的材料时,巧思对于价值提升极具意义。

“莲蓬”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图2)。李力斌说:“设计一件绿松石雕件,我们会从质地、形状、颜色几方面去考虑。这块料子颜色差,大面积呈发乌的黄绿色,密度不均匀,还有很多坑洼和铁线,整块料子很不美观。观察这块料子的特点,我联想到了莲蓬,在自然界中,将枯未枯的莲蓬大多顶端枯黄且最干燥,自上而下过渡,到了与茎相连的底部,往往还会残存一抹绿色,较为水润。这块料子有从绿到黄的过渡色,颜色发黄发乌的部分,密度差,偏粉质,适合雕刻成萎缩的莲蓬头和干枯的莲子;呈蓝、绿的地方,密度高,有油亮的感觉,跟自然界里的莲蓬如出一辙。此外,料子本身还有一些黑点和坑洼,都处理掉就很浪费。在尽量减少损耗的前提下,我深挖让瑕疵夸张放大,恰好表现出残荷破败、风化开裂的特点。”

绿松石是铜、铁、水的化合物,铜、铁的含量多少决定了它的色彩。含铁量高呈绿色,含铜量高呈蓝色,氧化铁含量高,就出现冀色和褐色。多變的颜色也成为雕刻师很好的创作源泉。

“玉道”也是一家看好绿松石并致力于绿松石创作创新的玉雕机构,其作品“黄财神”,雕刻原石从颜色、瓷度来说都不算上乘,但是通过雕刻师的巧思精工,一件受到藏家喜爱的作品诞生了(图3)。

同样,在“绿度母”这样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雕刻工艺对于绿松石成品价值的决定性意义(图4)。

“玉道”创始人姚欣介绍说:“这块料的颜色偏黄且不均匀,瓷度也不是很好,品质显而易见。绿度母又是传统题材,如何做出新意,我们考虑从细节入手。参考明清造像及绘画的基础上,我们塑造了一个面若年轻女子的绿度母形象,她颊颐丰满,双目微睁,肃穆含笑,清丽俊秀之气盎然。左右手各牵一株莲花,花朵开敷肩头,花叶或卷曲或舒展,显得生动立体。在帛带和衣裙的细节上,我们运用了写实的手法,体现衣料轻薄垂坠、微微摇曳飞扬的动感。度母头略偏,腰肢稍扭,右腿下探踩莲花台,姿态呈现一条优美的曲线。背景几乎全素留白,与绿度母的精雕细致对比鲜明。此番加工之后,人们多赞叹于作品的艺术魅力而忽略了对石材的关注。”

就目前的情况看,绿松石雕刻多走鲜明的市场路线,主题多以宗教及传统文化为主,像神仙、瑞兽、著名人物、典故等,都是藏家喜闻乐见的题材(图5、6),但相比于其他玉种,绿松石的题材还是相对保守。

整体而言,当今市场对于作品精致的追求已成气候,这也为绿松石雕刻师的创作提供了空间。比如,李力斌顺势而为雕刻的一件“凡尘”(图7):“这块料子很薄,瓷度又不高,不适合做复杂的雕刻,于是考虑做成薄浮雕,根据原料的形状和雕刻主题把轮廓修成荷花瓣的样子。作品从造型、构图及塑造手法都追求极简,突出意境。作品中心雕一个小沙弥,在寺院里念经修禅,他盘腿而坐,宽袍大袖,造型抽象有趣,自上零星有叶子飘落而下。也许是小沙弥的道行尚浅,念得倦了听到落叶沙沙作响,还是忍不住抬头向外张望。旁边的小香炉中冒出青烟袅袅,晕散笼罩下,一派静谧祥和的氛围和意境。”

从和田玉、翡翠,再到玛瑙、绿松石,创作材质的变化,背后反映了公众审美情趣的转移,也标志着市场热点的转移,很多行家都看到了这一点。

绿松石收藏家韩龙说:“那些原本就涉足玉器收藏领域的玩家,抛开材质,他们对于雕件的审美认知是相通的,所以很容易接受并认识到绿松石的价值,而且往往市场培育出来的藏家也更具有购买能力和投资意识,他们的购买销售与二次传播,对身边的玩家起到了很好的普及、示范作用。”

谁决定了绿松石的天价

如今炙手可热的绿松石,其兴起,文玩市场的铺垫功不可没。

中国收藏家协会文玩收藏委员会主任姜跃进对此深有体会:“从2010年到2011年,文玩市场开始火爆,玩家都讲究给自己的手串上加一些俏色的配饰。松石颜色讨喜,装饰性很强。文玩追求的,是把玩物件的变化过程,原矿绿松石恰好符合盘玩变色这个特性。同样的绿松石,不同的人盘,最终的颜色也千差万别。这种特性也是绿松石受到文玩圈喜爱的重要原因。”(图8)

绿松石火热,除了文玩市场的需求,对绿松石的文化認识同样重要。

李力斌认为:“绿松石自古就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属于国际公认宝石。以前的价值被低估了,现在只不过是价值回归。”

姚欣说:“白玉市场火爆了二三十年,藏家手中的藏品早已饱和,这使得白玉市场近年来出现了停滞的局面。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新颖、更富有乐趣的材质取代白玉,绿松石就在这个机遇中重出江湖。一方面,绿松石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没有缺少过绿松石制品,或为雕件、珠子,或用于镶嵌。尤其到了清代,因其‘色相如天,深受宫廷喜爱,是极具优越感和贵族气质的宝石。今天的人们,无论了解与否,都听说或见过绿松石,这相比于其他石种,起点就要高得多,这是绿松石会如此火爆的重要支点。另一方面,绿松石有漂亮的铁线,含矿物质的不同也会形成各种颜色和渐变的效果,如水草纹、浪花纹等,每一件都极具个性,这满足了玩家不同的审美需求。再有,绿松石还可以当作宝石用于镶嵌,用途很广泛。”

韩龙认为,绿松石的火爆与人们对西藏文化的喜爱密不可分。2007年至2008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受到西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影响。今天市场上热门石种,如绿松石、南红、蜜蜡等,都与藏传佛教的“七宝”有关。

不过,从默默无闻到迅速蹿红,绿松石背后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

5年前千元左右的绿松石雕件,现在同品质的5万元也买不到,如此大幅上扬的价格,业内人士却并未感觉意外。相反,他们的态度可用两个字概括:合理。

在行家们看来,绿松石的价格组成中,原石成本所占份额最大。绿松石矿藏资源本就有限,开采不便,品质高的绿松石更是少有,难以批量供应。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绿松石资源稀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也只能推动价格一路上扬。

湖北十堰市(主要分布于郧县、竹山、郧西等地)是中国出产绿松石最富盛名的地方。这里的绿松石料面纯净,质地细腻,色泽艳丽,颜色多为天蓝、碧绿、粉蓝和粉绿,品质绝佳,尤其是产于云盖山的“云盖寺松石”,堪称国内外绿松石收藏界的翘楚。

韩龙介绍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云盖寺绿松石矿还是国营性质的,有上万人在那里工作,每天有五六百个矿工进出矿洞,满山都是风钻和空气压缩机的声音。当时的国内市场对绿松石还不认可,这一时期的矿石都大量出口到美国、伊朗等地。后来随着矿脉枯竭,国营绿松石矿厂也就衰落了。现在市场上的云盖寺松石来源,一是早年产地周边村民或商家存货,再就是现在有村民通过捡拾、零星的开采等途径获取到少量石料,但对于市场来说,云盖寺绿松石不太可能再大规模出现了。”(图9)

2009年前后,同为绿松石产地的竹山县吸取教训,开始封矿整顿,彻底禁止私人无序开采。关于封矿前的产地,姜跃进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当地一些有经验的人,可以根据山的形状以及白色的矿脉,来判断绿松石矿床的位置。抱着‘靠山吃山心理,他们以种树等名义承包下矿山,对绿松石矿进行偷挖和盗采。这种粗放型和掠夺式开采对当地绿松石矿产资源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破坏,也造成了许多生产事故。”(图10、11)

“老老少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挖宝石。”这句话道出了当时竹山绿松石矿开采的乱象。

李力斌回忆2009年封矿对绿松石市场的影响,依旧记忆犹新:“封矿之前,绿松石价格涨幅已经很明显了,这使得私挖盗采现象愈演愈烈。竹山县封矿直接限制了绿松石的来源,虽然之前的存货能够保证市场基本供需,但也对价格造成了一定影响。”

随着市场对绿松石需求的提升,大肆开采令湖北很多矿口濒临枯竭,甚至完全绝矿。原料资源匮乏成为绿松石市场最主要矛盾。

2014年,竹山县政府对当地4个国有绿松石矿的采矿权进行公开拍卖。中标公司负责绿松石原石开采和销售,自此,绿松石的开采开始走向合法化。

姜跃进回忆说:“那时候,绿松石的市场价格已经很高了,高瓷高蓝的克价达到了1000~2000元。当时4个矿口,评估总值只有700多万元,但最后成交的3个总成交价就高达5.366亿元。由于开采资质是用重金取得的,因此这些钱自然会被算到生产成本里,从而导致原石价格提高。这些被提价的原石通过中间渠道购买,再经过加工流入市场,最终由玩家买单。”

韩龙认为:“流通环节的繁缛,行业内信息的不透明,也是造成绿松石价格高的重要因素。他说:“市场上见到的任何一块原石,至少都已经倒手三次,这是司空见惯的。比如我是当地的村民,捡到一块原石,当地的商家出1000元买走,这就是第一手的价格。全国各地的商家或雕刻师来产地选购,此时这块石头的售价就会翻一倍变为2000元。收石头的人可能会把这块原石用于加工,或继续附加利润去售卖……最终这块原石被加工成成品,可能还要继续卖给做零售生意的商人,这样层层追加利润,到终端玩家手中已经翻了很多倍。”

“在绿松石的产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姜跃进说,“任何路口或市场,你都看不到有私人出售绿松石,因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包括取得开矿资质的公司,也要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对所开采的每一块原石进行分类、编号、拍照、称重、铅封、登记、入库。这样,所有开采出来的原石都只有一个出口,那就是公盘。这种‘垄断是绿松石所独有的。绿松石价格高,与此相关。同样是原石开采,你如果是到南红产地,那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私人的摊位在贩售原石。”

受到监管的绿松石公盘,在韩龙看来,是绿松石市场健康的标志:“从私挖滥采到收归国有,进行科学合理化开采、销售,绿松石原石的产量和质量会得到保障,只有在产量有所保证的基础上,绿松石才能得到有序推广,产业也才具备良性发展的条件。什么是良性?就是人们对某种宝石有需求,不论品质贵贱,都应该可以根据预算买到相应品级的东西,而不能形成一物难求的市场氛围。目前绿松石市场的良性运转,就得益于产地的管控。”

除了取得开采权的公司能够拿到绿松石原石,在封矿之前,当地已经有很多人从事绿松石生意,他们手中的库存依然还是目前市场上原石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由于高额利益的驱使,依然会有人铤而走险,私挖盗采的现象屡禁不止,也在补给市场。

市场进一步繁荣的另一个副产品,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绿松石,也更明白市场是怎么回事,在价格暴涨到一定程度,不合理的部分就会被挤压掉。

韩龙说:“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影响,现在已经有所好转。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绿松石的价格明显降了下来,但这个降不代表跌,而是挤掉了‘水分。现在的信息越来越发达,终端玩家可以和更接近源头的加工销售环节对接,掌握到原本秘不可宣的上级交易价,甚至直接与他们交易,剔除掉中间环节的利润。同时,绿松石行业竞争的激烈也带来利润缩水。终端卖家的利润下跌,必然會带来从开采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利润降低。”

韩龙的市场竞争理论可以说明,绿松石高价并不代表行业暴利,恰恰相反,这一市场倒像是李力斌一样的经营者所认为的,目前绿松石经营投入和产出比处在合理范围内。

人们在认识上可能会有一个误区,以为绿松石收归国有、合理开采,所带来的应该是价格回归,但事实上,克价几十元的原石,成品后就摇身一变,达到上千元,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要从绿松石的“双性”谈起,即赌性和缺乏韧性。

绿松石是含水的铜铝酸盐类矿物,物理性质就是韧性差、易断裂,由此造成由原石到成品制作过程中的高损耗率。密度高的绿松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高级别的瓷松,其韧性尚可,但一些粉松和粉笔的质感差不多,在加工的过程中极其易碎、易粉化。那么,绿松石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到底能达到多少呢?

韩龙曾采集多处数据,完成过一个统计:由原石到成品,无论是制作珠子或雕件,损耗率通常在55%~75%之间,他坚信这个数据是比较准确的。

韩龙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我们以克价200元购入100克原石,成本共计20000元。损耗率我们取中间值65%,那成品就是35克,工艺费一般在300元/克,抛开其他因素,这批成品的成本克价已经接近千元,再加上逐层的利润,加工成品售价一般接近2000元,从200元到2000元,看起来价格翻了近十倍,但从原石成本看,实际只有一倍的价格涨幅。”

高损耗率是造成原石和成品价差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姚欣认为,韩龙的这个数据还有些保守:“其实相比于雕件,珠子的损耗更是高达75%~80%,比如l公斤的原石用来加工,成品只能出150克左右。同一块原石,颜色、密度也会有差异且分布不均,在雕刻过程中局部很容易出现暗裂、白花等瑕疵。雕件可以通过随形等设计来弥补,但珠子却有形状、直径的限制,不可随意更改。”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袋”,这是人们对于翡翠赌石风险性最直白的描述,但凡是石头,都有赌性,绿松石也不例外。

绿松石在开采出来时,外表有一层风化皮包裹,须切割后才能知道内在质量,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只能凭借经验和运气。

姜跃进介绍道:“拥有采矿权的几大公司,开采到绿松石原石后,会先在内部进行买卖,没有消化掉的再进行估价投放市场,成堆的原石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根据品级分类,打包分组销售。拍卖的周期大约几个月一次,每次的总量都有几百千克。在一组原石中,他们会选取几块开口展示,根据开口截面的颜色、瓷度、纯净度等进行估价。采购的商人也可以在有意向的组里,选取一两块样品进行开口测试,但大部分还是有皮包裹的,不能辨其里。通过少量几块开口的原石,即便是有经验的人也很难判断一组原石的成色和价值,里面的风险可想而知,所以绿松石赌性很强。”(图12)

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绿松石从开口往下几毫米,可能颜色就全变了。绿松石的“赌石”方式,从销售原石一直延及到下级经销商与加工者,而赌性是绿松石成品成本增加,价格居高不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身为雕刻师和经营者的李力斌对此深有体会:“市场上的原石有开口和没开口两种,没开口的价格会便宜一些。开口的又分大开口和小开口,价格也不同。有一次,我买了10块小开口的原石,结果,切掉皮后,有5块的成色与开口基本一致,另外5块不如预期,但也相差不远,这样就算保本,也几乎是最好的结果。但更多的情况是没有这么好运,当差的原石占多数,那当次交易就要赔钱。所以,商家通常会把品相好的几块原石成品,远高于成本价出售,因为这样才能弥补损失。”

韩龙在绿松石产地,也有过一次险些赌输的经历:“当时我在湖北看上一块毛料,开口较小但呈天蓝色,无杂质杂色,瓷度也很好,跟对方谈的价格是两万八千元,说好第二天交货。但是,第二天商家并没有联系我,这笔买卖就不了了之了。几个月之后,苏州的一位雕刻师朋友,切割了他自己五万元买到的一块原石,之前从开口看是全蓝色的,但切开后发现,原本被皮裹着的部分都是黄绿色,还带杂质,这我们一般就叫‘开输了,而且输得很大。他发来石头的照片给我,我通过对比发现,这块石头就是当初商家没有卖给我的那一块,但不同的是,在上次我见到的小开口旁边,又多了一个很大的开口,也全部是蓝色的。也正因为这个大开口,这块原石的成色似乎也更明确,降低了赌性,于是商家就以多一倍的价钱转卖给了别人。后来我和这位朋友讨论,因为要在原石上开口,商家需要敲掉或截掉一部分,这一部分他当时并没有给我们看。很可能因为那一块上已经有黄绿的串色,那基本就可以判断这整块石料里一定有杂色。”

绿松石市场的再认识

众所周知,绿松石市场“水深”。

如今,古玩市场都声称自己售卖的是原矿绿松石,但由于绿松石自身特性的制约,实际市场上原矿绿松石的流通量不足20%,优化、造假等话题与绿松石市场如影随形,令业内十分尴尬,绿松石市场的混乱印象也往往由此而来。

不过,说起来,绿松石的优化问题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早些时候,中国市场对绿松石的认知度很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湖北产地成吨的绿松石都是出口,目的地是美国等地,绿松石优化在当时也是行业内默认的潜规则。

韩龙说:“因为很多绿松石原石的硬度不够、颜色不好、或者内部有泥线,如果直接加工的话,成品率会很低,当时是必须要先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将绿松石放入烤箱内烘烤,去除绿松石内部的水分,然后把绿松石浸泡在一种无色的环氧树脂里,等到绿松石完全吸收树脂后,再放进烤箱内加温,使树脂固化(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沁胶,也叫蘸胶)。还有,绿松石的提色,也叫挂色,同样是当时的传统手艺,主要是为了让绿松石的颜色看起来均匀一致。”

那时,由于销售的对象不同,西方人更看重绿松石的颜色、光泽和制作成首饰、工艺品的装饰效果,人们并不讲究原矿,所以,只要是品质差一点的绿松石,或带点黄色、绿色等杂色,都会进行优化。

沁胶和提色之外,还有一种优化工艺叫注胶。

绿松石中的“面松”,料子颜色淡、质地松软,几乎没有人要。但從绿松石矿口挖掘出的矿石,大部分都是这样硬度、密度、颜色均不达标的“残次品”(图13),为了“废物利用”,人们会对它进行注胶:将绿松石浸入环氧树脂中,放在密封的压力罐内,用真空泵抽出空气,使绿松石吃透树脂胶。在这个环节中,也可同步进行“染色”,这样原本一文不值的“面松”摇身一变成为色泽艳丽、均匀的“高瓷松石”。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很多卖相好但售价低,克价基本在100元以内的绿松石常采用的优化手段。

如今原矿一词深入人心,以上优化手段对于比较内行的玩家都是“一眼假”,但高品质、能够直接用于加工成品的绿松石原料毕竟有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对于一些瓷度和硬度不均匀或卖相稍差的料子,商家会进行微沁或过蜡,为松石进行局部美容。这样的工艺叫作“半优化”,特点是隐蔽性强,看起来与原矿绿松石无异,而且很多情况下短时间内并不能看出破绽,欺骗性很高。

很多玩家对绿松石市场的认知以及相关知识来源于网络宣传或是商家的灌输。有一些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趁机捏造并传递一些虚假知识来释放诱饵。买家带着这些偏颇的知识进入市场,不免就要“吃药”。

对此,姚欣深有感触:“很多玩家到我店里来,都会聊起之前上当的经验。比如,现在大家都知道高品质的绿松石售价很贵,很多商家就以次充好卖高价。很多玩家克价2000元的绿松石转手可能连500元也卖不到,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韩龙说:“很多玩家购买绿松石前都会做一些功课,他们了解到高品质的绿松石是原矿无优化、高瓷高蓝无铁线,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品质的绿松石,克价都至少要两三千元,与他们的预算相去甚远。为数众多的此类玩家,每天到市场上想要买到便宜的原矿高品质绿松石,这也催生了商家的欺骗行为。”(图14)

买家面对的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在他们眼中,优化绿松石充斥,但同时,看起来同样成色品质的东西,都标榜原矿无优化,有的卖几百元,有的卖上万元,因此难免有人会认为要价高的是暴利,从而误读了绿松石市场。

每谈及此,李力斌只能表示无奈:“这种现象我认为不可避免。因为绿松石是普及率极高的宝石,不光北京,包括三线、四线城市也是有购买需求,原矿松石价格高,大多玩家不具备相应的购买能力,所以那些地方的绿松石大部分都是沁胶的,高品质原矿绿松石反而没有市场。”

对于目前的绿松石市场状态,业内普遍认为呈现两极化——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认可绿松石,绿松石由原先的买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精品绿松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物难求导致价格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低端产品充斥市场(包括成色不好或者瑕疵过多的珠子、粗制滥造的雕件等),价格不仅没有随之增长,反而出现滞销和下滑。

韩龙认为:“随着绿松石普及度的提升及深化,这种两极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因为绿松石普品的产量大,这样的产品势必滞销,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下跌。作为绿松石的经营者,往往会把品质差的绿松石低于成本价倾销出去,而把优质的绿松石远高于成本价销售,以此半衡损失。”

两极化发展进人常态化,实际上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正如李力斌所说:“翡翠、白玉市场,也是90%为低端货,因为从源头上说,低品质原石比率很高,开采出来总要有渠道去消化。低端市场存在自有其意义,就绿松石而言,这样的货大量出现存市场上,让很多原本不知道、不了解绿松石的人,开始关注并喜欢绿松石,起到了普及和推广的作用,也降低了绿松石的门槛。普品和精品毕竟有差别,通过购买普品对绿松石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研究,落脚于高端绿松石的把玩和收藏。所以,低端货的存在对于高端而言,是帮扶、基础,而不是冲击,它们面向的是不同的目标人群。”

玩家对绿松石市场的研究、分析,其本质是为了解决如何应对。

对此,姜跃进认为,文玩界对于优化绿松石是零容忍,原矿是绝对条件:“很多人喜欢松石盤完之后的样子,那厚重拙朴的颜色,如瓷似玉的包浆,都是人们所向往的,但优化过的绿松石,由于胶堵塞了石头本身的孔隙,人在盘玩过程中的汗液和油脂就很难沁入,几乎不会变色。”

现在的原矿绿松石克价动辄上千,而文玩爱好者很多都是年轻人,这样的价格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姜跃进的建议是:“克价500元是大多玩家可以接受的。玩家在这个价位可以选购级别差一点的瓷松。这样的瓷松,虽然料子不是最好的,但同样可以享受盘玩变化的过程。至于颜色,可以根据个人喜爱去选,没有必要一味追求高蓝。要注意的是,一些进行微沁等优化处理的绿松石也大多处在这个价位,所以,大家在购买的过程中还是要仔细分辨,品相过于完美的绿松石要格外警惕。”

李力斌则建议:“绿松石收藏首选当然是高品质的原矿,绿松石雕件,要选料好、工好的作品,尤其讲究‘韵,那些气韵生动的雕件才最具升值潜力。如果预算有限,那就退而求其次,选择料子品质稍微差一些,但创意和工艺好的雕件也无妨,因为这样的雕件也同样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检验鉴定各有各招

理论上说,绿松石的检验鉴定并不存在技术问题,分辨绿松石是否是原矿,最好的方法是送到权威鉴定机构去检测。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北大珠宝鉴定中心所开具的鉴定证书,是目前绿松石行业所认可的,但绿松石国检的经济性、便捷性同实际需要相去甚远。

韩龙说:“国家鉴定机构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是,鉴定的费用对于普通购买者而言是一个高门槛,如果是花几千块钱购买的绿松石,很多人也就不愿意再额外支出几百元送检了。如果能在各大城市都设置严格依据国家标准的权威检测机构点,并降低检测费用,让大众都有能力和途径去鉴定和检测,那对于改变人们对绿松石市场的混乱印象是很有帮助的。”

鉴于较高的鉴定费用,一些买家倾向于买带鉴定证书的绿松石。

对此,韩龙认为:“很多人确实会有意识地购买已开具鉴定证书的绿松石,认为是一份保障,但市场上也存在一些非国家级的鉴定机构,他们的鉴定结果并不完全可靠,很多人不了解,容易被证书上的结果蒙蔽。”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现实当中,更多藏家还是选择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某些简便易行的方法,以保证不被市场呛水。于是,各种鉴定方法在网络、市场以及书本上流传,如氨水测试法、热针接触法、浸水法等,但由于以上方法都源于个人经验,因此行业内对于这些方法也存有争议。

比如说,目前业内鉴别原矿绿松石普遍采用浸水后观察变色的方法。

李力斌说:“对于瓷度不是很高的绿松石,浸水后在短时间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变色。但市场上有些绿松石,进行了半优化,即微沁或点胶,在表面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胶膜,遇水可能还是会变色,所以这种方法也不是绝对的。”

韩龙也认为浸水法合理且可行性最强,只不过在他看来,浸水判断的依据并不是看变色,而是气泡。他说:“将绿松石放置在清水中长时间浸泡,由于绿松石密度低,吸水性强,因此,用放大镜观察,原矿松石表面会均匀地布满小气泡,而注胶绿松石由于无法正常吸水,气泡分布会很不均匀。现在业内很多人都认可这种方法,我认为这比浸水看变色要合理得多。因为产生明显的变色,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松石本身的瓷度低,这并不能成为判断优质原矿的绝对标准。”

姜跃进支持紫光灯检测,他认为:“鉴别松石是否注胶,最简便的方式是使用波长为365nm的紫光灯照射,注胶的松石在灯下会有明显的反应。”(图15)

姚欣也认为紫光灯鉴定法更加直观,浸水法无论依据水线或气泡,都不能作为判断原矿无优化绿松石的绝对依据,因为高品质的瓷松,致密得几乎没有孔隙,水或空气都无法进出。同时,他也认为,对绿松石最好的鉴定方法还是根据石性特点去判断,如果盘玩一段时间,手中的绿松石都没有变色,那就应该有问题。

韩龙还告诉记者,优化手段日新月异,如今已经有365nm紫光灯照不出的胶了,因此建议玩家还是要综合以上多种方法,综合考量。

猜你喜欢
绿松石原石原矿
唐 楷书神智造像题记原石
唐 楷书高叔夏造像题记原石
宋 楷书王沿题记原石
清 程邃 竹篱茅舍原石
4月份全国铁矿石产量同、环比双降
6月份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为9871.1万t 同比增长9.2%
晚秋
张福荣原矿彩釉作品欣赏
蒙古国某地绿松石玉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
原矿土钻井液室内评价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