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时报》7月15日文章,原题:印度和中国对待科学的态度截然不同和很多年轻科学家一样,赫格德必须在读完博士后努力在全世界找工作。不过,与其他印度留美学生不同,赫格德来到中国做博士后研究。那里和印度一样,以前并没有博士后研究的传统,但现在这样的职位比比皆是。
赫格德在武汉待了两年,这段工作经历令他洞悉中国的科学、心境、工作文化以及研究态度。虽然在他研究的重离子物理领域,印度科学家比中国多,但中国正在开创新的科研领域和大型研究团队。实验室资金充裕,在用人上更加灵活。
过去40多年,中国一直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他们在科技和工程研究方面投资巨大。中国领导人多数是理工科出身,相信科学改变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能力。“中国在战略技术方面的主导地位是通过规划实现的,并非碰运气。”印度国家高级研究所名誉教授拉马穆尔蒂说。印度没有这类规划。实际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印度政治人物视科学为奢侈品,而不是增长引擎。
和在印度不一样,外国科学家很容易在中国建立实验室。结构生物学家拉尔夫·尧赫2013年从德国搬到广州时亦有同感。他现在有充分的学术自由,更不用说资金支持和尽情招募外国学生了。不过,令他惊讶的还是地方政府的态度。尽管他所在的研究所属于中科院,但广东省和广州市都提供了资金支持。尧赫说,这种模式是中国独有的。▲
(作者哈里·普拉卡特,向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