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对于以科学研究为终生追求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研究。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觉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寓政治于学术之中,寓马克思主义道理于学理之中,将把住正确方向贯穿于一切科研活动的学术导向之中。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最核心的是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解决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什么人从事学术研究的问题,为谁服务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做学问、为人民群众拿笔杆子,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神圣职责,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最重要的是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获取发展源泉和动力。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关键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第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第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
(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5月20日)
林尚立: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有理有据有效
民主的研究与思考可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思考民主一般,即在众多民主实践和反思中抽象出民主的一般原则;二是考察一般民主,即研究不同国家具体的民主实践。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从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一般来把握中国实践和发展民主的路径与方式,而不是将西方创造的民主模式套用于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中国。在把握民主一般中,中国基于自身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所提炼出来的民主理论,力图从更为彻底和全面的民主原则出发,建构符合中国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国家现代化要求的民主形态。可见,从根本意义上讲,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中国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方向。中国民主以“人民本位”的民主理论为依据。一些人对中国民主的种种疑惑,主要源于无法真正认识到中国民主实践背后的理论依据与价值追求。中国民主所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本位的民主理论,而西方民主则以“个体本位”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出现“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民主具有历史必然性。西方“个体本位”自由主义民主具有片面性。马克思指出,这种“个体”是基于人与物分离而形成的,是以资本雇佣劳动、进而驾驭每个人的活劳动为现实基础的;“个体”在政治和法律上的自主,是与劳动上的不自主和经济上的不解放相伴而生的。只有当人们全面掌握了生产资料,在经济上获得解放,“个体”才能真正为自己作主。因此,马克思认为,个人的真正独立和自主需要一个重要政治前提,即全社会的生产资料最终归联合起来的全体人民所有,从而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人民因此真正获得为自己作主的经济和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阐释的这个政治逻辑,决定了在现代化和民主化过程中,“个体”为自己作主的努力必须与争取“人民”为自己作主的努力相伴而行,并以后者为前提。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的民主发展都面临一个基本问题:如何使人民真正成为推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导力量,进而以人民整体为国家和社会作主来保障每个人为自己作主?中国民主以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归宿。中国的现代民主建构确立在“人民本位”基础上,以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归宿。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人民民主形成了自己的价值系统、组织系统和制度系统,并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融为一体。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本位”的人民民主在坚持人民主体性的同时,为个体自主提供了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和法律保障,从而使中国民主走上了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主体、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使命的发展道路,创造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并用的人民民主实现形式。可见,中国的人民民主是理论有根、实践有据、运行有效的民主,我们要坚定这种自信。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5月17日)
牛先锋:《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共产党员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组织的诞生。一是《宣言》教我们如何树立信念、坚定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备的素养。信仰在精神活动层面上包括依次递进的两个层次,一是“相信”,二是“敬仰”。“相信”的前提是对对象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毋庸置疑,“敬仰”的基础是为对象伟大性、高尚性所震撼和鼓舞。共产主义值得我们信仰和为之奋斗,原因就是具备了值得“相信”和“敬仰”的品格。第一,《宣言》提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既不是出于对资产阶级的刻骨仇恨,也不是出于对无产阶级的悲天悯人,而是来自于历史的深处,来自铁一般坚硬的经济事实。第二,《宣言》所阐明的共产主义理论,是在分析、比较、批判、吸收历史上和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基础上形成的。第三,《宣言》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公开宣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推翻资产阶级旧社会的目的,是要消灭阶级、消灭阶级斗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二是《宣言》教我们如何看清大势、保持定力。《宣言》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提供的认识社会发展的方法论,正是共产党人看清和把握大势的理论根据。三是《宣言》教我们如何谋划全局、推动发展。《宣言》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中揭示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化的本质;从资本的本性和运行特点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经济发展进而引起的社会思想变革揭示了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宣言》的这些思想,对于培养共产党员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对于把握“五大发展理念”都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是《宣言》教我们如何站稳立场、脚踏实地。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始终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人民至上的立场。《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宣言》明确把人民当作实现共产主义的力量,同时又把共产主义的事业看成是人民自己的事业,正是把人民力量与共产主义事业历史地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才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5月7日)
顾小琛:在多元意识形态竞争中建立党的文化领导权
实际上,无论我们是否情愿,政治都在以一种隐蔽而微妙的形式嵌入在依靠媒介传播的娱乐或其他文化产品之中。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无论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它们都是由一系列视觉、语言、声音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具有丰富意义的符号系统。作为意义的载体,这些符号系统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载体,而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政治则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政治的基石。在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剧中,个人主义无疑是最突出的主旋律。在众多的好莱坞电影中,我们都很容易发现将个人“神话”的英雄主义倾向。一个个崇尚自由、永不言败、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形象被不断塑造出来。这些英雄向观众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即个人能力无可估量, 单凭个人就可以完成拯救世界的终极任务。这些影片告诉观众,人需要有梦想,梦想就是追求自由与幸福,只要通过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梦想就会实现。有研究指出,进入上世纪90年代,欧美广播电视领域掀起了以新自由主义为导向的改革浪潮,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由化,在广播电视领域引入新的经营者,商业性频道出现;第二,商业化,广播电视的经营更加侧重盈利性而非服务性,强调市场因素的影响,减少对广播电视的公共投入;第三,放松管制,国家放宽对节目内容的限制。这场变革不仅对欧美广播电视产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使传播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一方面,广播电视的商业化使得节目内容的政治倾向性更明显 。另一方面 ,在市场逐利的驱动下,为了吸引受众注意 ,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越来越娱乐化。在这种背景下,要保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统一全民思想并非易事,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媒介作品的创造者,不仅自身要认同、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还需要注意工作方法,有效传递这些信息 。
(来源:《经济导刊》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