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锐 张永俊
幼儿年龄虽小,但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尊重孩子的意见,培养他自主思考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当孩子的自主选择、独立行为与家长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你将如何说“不”,让孩子接受你的意见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5岁的明明在玩玩具的时候,妈妈叫他吃饭。他像没听见一样继续玩,妈妈很生气地过来制止,他大哭起来。
案例二:5岁的乐乐和3岁的妹妹正在用积木“搭桥”玩,妈妈走过来称赞了他们几句,并说:“要开饭了,我再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赶快把桥搭好,把积木放回原处。”于是乐乐和妹妹又玩了5分钟后,把积木放回原处并去吃饭。
这两个案例中,明明的妈妈因不会说“不”,导致明明大哭起来;而乐乐的妈妈会说“不”,孩子欣然接受了她的意见。由此看来,说 “不”不讲究方法是不行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孩子说“不”呢?
一、掌握方法并灵活运用
1.尽量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把你的要求说出来,但别说“不”。例如,别冲孩子大叫:“不行!不能在客厅里扔球!”而是说:“咱们到外边玩球去吧!”如果孩子必须立刻行动才能保证他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直接的方式警告他,比如“快下来! 危险! 烫!
2.给孩子提供多种选择。孩子想独立自主,拥有控制权,这时候,可给孩子提供多种选择。如他早上想穿他喜欢的那件衣服去幼儿园,但这天的天气不适合他穿,这时,你可让他从其他两套合适的衣服中挑选一套,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看上一家商店的一个精致小雕像时,如果你不想给他买,你可以提个问题转移他的注意力,如“你午饭想吃什么?”或者拿出一个玩具给孩子,同时离开这家商店。
4.说“不”时态度要严肃。如果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你百般劝说都没用,那就要严肃地说:“不行!”一句逗乐似的“不行啊,宝贝儿”肯定没有用。
二、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
孩子做错了事,要不要说“不”呢?要根据具体情况,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如3岁多的平平找到一把剪刀,出于好奇,他剪起了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碰巧被妈妈看见了,妈妈一边喊叫一边冲过来,一把夺过剪刀,平平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平平妈这样做对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平平拿剪刀剪衣服,说明他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他能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将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然而,父母出于安全、纠正偏差等方面的考虑,常常限制孩子的活动,甚至吓唬孩子,孩子就会产生心理负担。如果父母老这样,导致孩子过于依赖父母,遇事畏缩不前,缺乏主动性。因此,保护是必要的,但要正确引导孩子。
三、有些时候必须说“不”
1.自以为是,不遵守社会规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让孩子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这样不仅有利于其健康成长,而且会使社会变得更加文明。因此,孩子自以为是、不遵守社会规则时必须说“不”。
2.行为粗鲁,故意伤害别人。3岁以下的小孩常常用自己的一些方式来表达情绪,比如说,他生气的时候,会踢或咬人。这时候,必须对孩子说“不”,并让他向受害者道歉。
3.随心所欲,要求无止境。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也要坚决说“不”,但不要粗暴拒绝,而应该告诉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不会满足你。
4.喜欢“恶搞”,调皮捣蛋。心理学家发现:很多幼儿调皮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说“不”的同时,还应该宽容一些,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