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一瓣
这样于一个人群内部发生的影像,这些影像当中无所不在的丰富细节(甚至是一些平庸的细节),那种随意为之的不完美的拍摄视角,那种拣拾碎片式的影像捕捉,一些漫无目的的瞟瞥,恰如一个女孩儿的自言自语那样,琐细,散漫,没有头绪。你偶尔会看到一些照片,形骸放诞的摇滚乐手们正经起来,一脸的严肃,貌似深沉的样子,如临大事,摆出一副在欧美摇滚音乐海报上经常见到的样子,叫她拍。这样的影像忽然就变得考究整饬起来,顿时有了专业摄影家所迷恋的那种视觉仪式感。其实也不过是一时要有什么用项,一起拿捏出个什么架式,游戏一般。戏演完了,解散开来,嘻嘻哈哈,各自端碗用饭,一如平常的样子。
我们在这些照片当中只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么摇滚和摄影。
——高原《把青春唱完》,中信出版集团
小编碎碎念
在这个流行自拍的年代,我们或许都忘记了拍照的最初意义。拍照不是为了显摆你的技艺有多高,更不是你所拍摄的对象有多美,而是对生活的一种真实的记录,同时,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虔诚的参与。时光是流动的,影像却可以静止,谁也不希望等到老了,看到一幅幅自己或别人矫揉造作的模样。
书香一瓣
或许是我们时代的悲哀吧!人们总是向往那些复杂的、多元的、常变的、热闹的,却放弃那些单纯的、一元的、不变的、宁静的生命情调。
我渴望反其道而行!
回到家里,我把老太太卖的茶块,剥下一片,用水泡在小碟里。仿佛我还是一个孩子,细心而欢愉地沐浴,用茶块洗了头脸,洗了身体,洗了手脚,感觉细致而滑润,全身都被茶香包围了。包围我的不只是茶香。我的耳边响起铃木大拙的话:即使庭院中的一株菊花、一根树枝、一片花瓣、一滴露水,也都有禅与生命法理存在。并非这些事物显出神秘,才使得佛性照耀,本来一株菊花,就具有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之理!
——林清玄《心有欢喜过生活》,长江文艺出版社
小编碎碎念
正如作者所说,现在随便走进一个购物中心,几乎每一种生活用品都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品牌或者种类,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其实也是一个时代的显影,显示了我们时代的庞杂无比,在这样的时代里,要回归单纯的心,有多么的难。但想要行脚天下,走过生之长路的人,行李越少,走得越远,更为顺畅。
书香一瓣
并非我在孕育作品,作品也好,感情也好,都早早蕴含在世界之中。我不过是将它们捡拾和收集起来,然后捧在手心,展示给观众看。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拯救世界之类的情节,更想表达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甚至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要做到这一点,咬紧牙关是没用的,需要借助人类的弱点。缺陷并非只是缺点,还包含着可能性。这个世界也需要无用的东西啊,要是什么都有意义的话,不是叫人喘不过气来嘛。
——[日]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南海出版公司
小编碎碎念
“所谓生命,仅靠自身无法被完整创造出来,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这首诗似乎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缺陷并非只是缺点,还包含着可能性。如此一想,就会看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正是因为不完美,才变得丰富多彩。
书香一瓣
中华食制博大精深,百味纷呈,但在文人传统里面最受尊崇的始终是个“淡”字;而“淡”正是西方人最难领会的,因此也是中国口味里最独特的感官现象。儒家经典《礼记》里有段话:“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意思是在最庄严隆重的祭祀里面,用的酒反而是未精制的,鱼则是没煮熟的,最重要的羹汤则根本味道都还没调好。为什么?那是因为这种饮食才有“遗味”。中国美学很推崇“遗”跟“余”,音乐要注意那断续之间几乎稀不可闻的“余音”,诗要留神那可堪咀嚼的“余味”,书画的精华则在那萧疏简淡的留白与“余墨”。在味觉上,那就是能让人回味再三的“余味”——平淡了。
——梁文道《淡》
小编碎碎念
平淡乃诸味之母,所有强烈的味道如麻辣咸香都是很难和谐并存的,唯有平淡是所有味道的基础,包含且孕育了一切。古人欣赏平淡,与其说是为了它在口舌间产生的生理反应,倒不如说是哲理上的认同。所以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