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璐
【摘要】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其担当精神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委和县委书记工作,强调要培育和发挥好县委书记的担当精神,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是对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基础性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县委书记 担当精神 执政兴国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苏东剧变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借鉴苏东剧变经验教训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党的上层领导核心建设,特别注意选好党的总书记一级接班人问题,取得了根本性胜利。但是,在县委书记这一级接班人的培养和建设方面曾经一度关注的相对薄弱。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委和县委书记工作,补齐了党的建设中的这块短板。他指出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要做始终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①。这些重要论断大大推进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纵深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县委书记岗位职责的特殊性与现实挑战
县委书记岗位的特殊性,源于县级组织和政权的特殊性。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勇于承担、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是做好县委书记工作必备的基本政治品格,是党和人民对县委书记的要求和期望。
第一,县级组织和政权具有四重属性:悠久性、承上启下性、全面性、基础性。中国古代的县几乎就是一个小国家,现代的县则是大社会的缩影。县的建制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起源于春秋时期,稳定存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郡县治则天下安”已经成为中国从古至今的政治共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②
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都要靠县一级来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都要靠县一级来贯彻。
第二,县委是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重视郡县治理和县级官员的选拔任用是中国国家治理的一个历史传统,“官之至难者,令也”等古训流传至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邓小平、习近平等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都有县委书记的经历,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县委书记岗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成长的摇篮。
在当代中国,县委书记作为一县之领导,一班之首长,被赋予了在一县之内实施领导决策的全权,要谋划几十万人、上百万人的改革发展稳定大计,管千头万绪的事务,处在维稳第一线,有足够大的舞台,可谓“芝麻官”千钧担。
有人描述说:“县委书记,责任无尽,工作无边;磨炼无际,考验无限;问题无穷,困难无数……县官不大,压力山大,处底层之位,眼观全局,干在山巅;县官不大,抱负远大,居一县之域,忧国忧民,忧近忧远;县官不大,全县老大。”③总之,县委书记作为一县之权力人物和公众人物,官不大,但责任重、压力大、风险高。
第三,县委书记群体中依然存在个别懈怠现象亟待克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有人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这显然是思想落后的表现,没有跟上政治新常态的前进步伐。有的县委书记缺少对全县整体情况的了解和把握,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有的得过且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甘愿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出事就是政绩”的“平庸官”;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成了世故圆滑的“圆滑官”、“墙头草”;还有个别人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成了不作为的“渎职官”,如此等等。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县委书记肩上的担子千钧重,个别县委书记表现出的有责缺少担当,在位不在状态的现象,不仅会影响整个班子的精神状态,还会成为县域发展的绊脚石。
县委书记担当精神的时代内涵
当代中国的县委书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人民公仆,当然不同于古代的县令,其担当精神除了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之外,更应当突出强调政治担当、县域发展担当、百姓福祉担当、干部廉洁担当。
第一,要有政治担当。这是县委书记担当精神的首要维度。政治担当,最根本的就是“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具有坚强的党性。县委书记要有政治担当,保持政治定力。县一级是我们党的前沿阵地,县委书记是党在一个县的当家人。
县委书记首先是党的干部,一个县的发展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完成,县委书记受党组织的委派主持县级党委的工作,为此,要时刻坚定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牢记对党的义务和责任,为党的事业担当。县委书记又是当家人,手中掌握着很大权力,面对的诱惑很多,往往成为腐败力量“围猎”的对象,很多县远离中心城市,处于上级监督的末端,容易让人有“山高皇帝远”的念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④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思想上建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问题,这对当今时代仍有启发意义。今天的县委书记仍然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部署,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第二,要为百姓福祉担当。这是县委书记担当精神的第二个维度。作为党的干部序列中最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群体,县委书记的担当精神落脚点就要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中有民”、为民造福上。
古代的贤官尚且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代的共产党人更要做践行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格言的表率。特别是困难地区的领导干部,更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任务抓好,任何地区都不能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为百姓福祉担当要对百姓有感情,学习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以百姓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做好百姓的公仆,把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放在一边,“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为群众奉献无怨无悔。为百姓福祉担当要为百姓干事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沉下心来调查研究,才能想到群众心里、做到群众心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改善民生、使县域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让生活在县里的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县委书记的决策要以百姓好恶为标准,“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第三,要为县域发展担当。这是县委书记担当精神的第三个维度。发展担当,集中体现在“心中有责”,责任就意味着尽心尽责干事。“心中有责”是“心中有党”和“心中有民”的必然要求,而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在本质上又是一致的,党的最高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县委书记要有发展担当,干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县一级要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要不等待、不观望,要针对问题主动作为。县一级处于社会矛盾的前沿,县委书记处在维稳第一线,一定要履行好责任。
习近平指出:“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党把干部放在这样一个岗位上是信任,是重托,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⑤
县委书记要把控好全县发展大局,明确发展方向,统筹规划,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带领班子为全县绘制科学管用、管长远的发展蓝图。对一张好的蓝图和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
第四,要为干部廉洁担当。这是县委书记担当精神的第四个维度。习近平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⑥,因此这一维度也可以说是底线维度。县委书记是一县之内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为全县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
由于县委书记是一县之内最有权力的公众人物,既备受关注,又容易滥用权力。所以在廉洁担当方面,县委书记一方面要“心中有戒”,管好自己,管好亲属,管好身边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另一方面还要为全县干部廉洁从政做表率。
县委书记要做正确使用权力的表率,即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做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不把“班长”当成“家长”,按照程序决策,不搞个人专权。要做推动依法治国的表率,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县域治理,决策和开展工作应当多想一想是否合法。“如果一个地方腐败问题严重,有关责任人装糊涂、当好人,那就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好人!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⑦
县委书记担当精神的培树与践行
县委书记担当精神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它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人民的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治理问题,多次阐述怎样当好县委书记问题。
党中央决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举办县委书记研修班,用三年多时间在中央党校把全国2800多名县(市、区、旗)委书记轮训一遍,这是一项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亲自参与县级联系点调研、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而且亲自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发表讲话,极大地推动了县委书记担当精神的培树与践行。树典型,搞轮训,广覆盖,重实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干部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贯穿其中不变的灵魂主要有三条: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补足担当之“钙”。理想信念具有一种强大的功能,就是超越低级趣味和私利贪欲,使人崇高。国家间的竞争一个重要方面也体现在执政群体理想信念的竞争、价值观的竞争上面,这是最核心层次的竞争,属于顶级竞争。培树担当精神最核心的就是培树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县委书记为党担当、为民担当、为县域发展担当、为干部廉洁担当的原动力和看家本领。“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⑨
县委书记是党的干部,受党和人民的委派履行职责,因此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拥护者。唯有如此,“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⑩唯有如此,才能有更高的战略定力、政治定力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二,加强作风建设,常修担当之“德”。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县委书记担当精神的培树与践行当然离不开法治,但是法治是政治社会生活的一般性前提,中国共产党对干部的要求必须高于这个一般性前提,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
一个社会只有德治没有法治,就没有达到一般标准,等于没有达标。相反,只有法治没有德治,就缺少人性的光辉,缺少幸福感。官员从政要讲究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它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对干部廉洁自律作出具体规定。当前,在反对“四风”,推进“三严三实”的活动中,我们新生代的县委书记们也要讲认真、动真格,努力成为后来人的好榜样。
第三,优化能力素质,提升担当之“能”。思想认识和道德境界的问题解决以后,县委书记担当精神的培树与践行之关键就是能力建设了。能够当上县委书记的干部,一定都具有很强的能力,但是不能骄傲,要始终坚持学习,不断优化能力素质。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反腐败政治新常态,如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考验着每一位县委书记克服“本领恐慌”的能力。因此,县委书记在能力境界的设定上,首先要治好一县,同时也要志存高远,立志在将来能够治好一市、一省乃至一国。在能力结构的完善上,对工农商学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乃至国防外交等多方面,都应当学习涉猎实践,形成并优化综合能力。
县委书记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县委书记应当成长为德才兼备、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有才干、堪当大任的新型社会管理家和政治家。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注释】
①②④⑤⑥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2~67页,第2页,第4页,第8页,第11页,第67~68页。
③叶小文:“论县委书记”,《光明日报》,2015年3月2日。
⑦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第62页。
⑧⑨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13页,第414页,第413页。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求是》,2004年第19期。
责编 /张蕾 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