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械臂拿起手术刀,听起来是个很惊悚的话题。但实际上,AI研究者们已经在这条路上探索了很长时间。
那个帮IMB赢了100万美元奖金的沃森计算机,从《Jeopardy!》的舞台上离开之后,它就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IBM表示它正在MD癌症中心工作,从资料库中查阅资料,并且结合病例完成系统分析,从而给临床医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乍看之下这并不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儿,无非是查查资料嘛。可人工智能拥有一个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运算速度。目前每过40秒就有一篇新的医学论文发布,医生要花费多少时间才可以勉强跟上更新速度?但如果把这个任务指派给拥有系统搜索能力的AI,再让它把阅读过的内容加以归类、存储,效率自然是人类无法比拟的。
而沃森机器人的研发者并不满足,他们以此为基础推出了Watson Healthcare Cloud认知计算健康平台,旨在把诊断权从人类医师手中抢过来。
至于大家都关心的“AI主刀”问题,难度系数其实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低。至少不管面对多难的病情,AI都不会出现手抖的情况,冷血无情,在这时候反而是一件好事。今年2月份,英国15岁少年Billy Whitaker就被“机器人大夫”动了刀,后者把折磨了他7年的癫痫症给治好了。这台价值35万英镑的设备将探测装置放入患者的大脑,通过刺激反应查找出了诱发癫痫的位置,并进行了切除。而院方表示,在此之前这台机器人已经完成过几次同类手术了。
同超级计算机合作并模拟药品研发过程、降低研发成本的软件,收集用户活动时间、惯用词汇来判断心理健康情况的App,检验基因组序列并排查遗传病风险的高分辨率3D成像平台……上述这些都是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具体运用形式。不难看出,这类技术对未来医疗的发展而言是个绝佳的风口,潜能无限。相较之下,如何让患者相信它们所做的一切并不逊色于人类医生,才是最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