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时代要求,也是顺应多元主体诉求、保持学校发展活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现实需要。从“主持式管理”到“支持式治理”,需要架构治理新模型,制定责权清单,实施级部新治理,建立交互新平台,编制生活新常态。
【关键词】主持式管理;支持式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7-0071-03
【作者简介】施健斌,江苏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江苏海门,226100)校长。
从2000年走上校长岗位到现在,已有16个年头。在学校行政团队里,我的分工一栏,总是这样表述:主持学校行政、党支部全面工作。回顾十多年的校长历程,我对“主持者”这一身份非常受用,日常管理中也习惯作为“主持者”行使职权。
安排工作时,我习惯于确定任务后层层强势落实,美其名曰“高效执行”;听取请示时,我习惯于照单全收后迅疾发号施令,美其名曰“当机立断”;改章立制时,我习惯于表达意见后组织行政讨论,美其名曰“顶层设计”;评优评先时,我习惯于民主测评后反复研究审定,美其名曰“平衡艺术”……
这样的主持式管理确实有便捷、高效、统一等显性优点,但透过这样的表象,我不由得深入反思:长久的自上而下的安排指挥,必定会让人产生被动等待的意识,一线教职员工的民主意识、创造潜能就会慢慢地消失殆尽;闭门造车式的顶层设计,必定会产生诸多不接地气的做法,师生的实践智慧、家长的利益诉求就会被束之高阁,教育的真实效益就会大打折扣。那些看似严密高效的组织运转,实际上是极其脆弱的,由于对“主持者”非常依赖,一旦高层出现缺位、更替或决策失误,整个系统就会陷入混乱……这些“浮华的背后的隐患”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深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此大背景下,学校管理何去何从?学校是个小社会,是国家这个大家的小缩影,乘势而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既是时代要求,也是顺应多元主体诉求、保持学校发展活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现实需要。于是,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提出了从“主持式管理”到“支持式治理”的构建设想,并持续深入推进。
一、支持式治理的理论建构
所谓“支持式治理”,是指学校各利益相关主体在“智慧人本、生动平衡”的理念指引下,通过多元互动、价值认同,努力营建以“民主平等、包容和谐、责任担当、服务奉献、协作共享”为核心要素的支持式治理文化,从而为师生成长创设最适宜的教育生态。
(一)行动理念
1.智慧人本。“人本”是一种质朴的教育情怀:以师生为中心,呵护人的尊严,明晰人的责任,维护人的权利,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谐、独立自由发展。“智慧”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思维:用智慧科学的方法、策略、行动去研究人、认识人、依靠人、支持人、发展人,从而成就每一个充满魅力的自我。
2.生动平衡。“平衡”是一种适宜的系统生态:天道自衡。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万物的生命灿烂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平衡的教育生态系统也会为师生的生命灿烂创造了无限的可能。“生动”是一种美妙的成长方式:执着探索万物成长的规律,潜心研究教育生长的密码,持续注入生动的智慧与力量,不断破解旧平衡、创造新平衡,从而构建起生动平衡的生命成长的活力时空。
(二)行动策略
科学的治理策略是治理理念的具体化,是治理行为的行动指导,是师生日常行走的中轴线。
1.自主管理。无限相信师生的潜能,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师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2.团队协作。共同编制、共同生活,成就卓越的团队,成就卓越的学校,成就卓越的自我。
3.多元互动。多元诉求、多元互动,智慧交融,共同营建生动平衡的教育治理新生态。
4.幸福成长。实现教育生态中每个因子都自由、快乐地成长,共享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支持式治理的创新之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支持式治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力求突破现实瓶颈,打破旧有平衡,走出创新之举。
(1)从理念上,支持式治理倡导营建“智慧人本、生动平衡”的教育新生态,最大程度地依靠人的支持,激发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求,成就人的精彩,为师生的生命灿烂创造无限的可能。
(2)从决策上,支持式治理主张自下而上,多元多向互动,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单一向的决策过程。学校中的大多数决定,既不是由校长单独做出,也不是由行政会议单独做出,而是由那些身处第一线的师生、校务委员会和学校领导共同做出的。
(3)从权益上,支持式治理认为要赋予学校各利益相关方表达诉求和参与治理的机会,实现各方基本权益最大化;要增强教师、学生、家长自主管理、参与治理的能力素养;要创设互为支持的教育生态,倾力支持学生、教师、家长的发展。
三、支持式治理的创新实践
在“智慧人本、生动平衡”的支持式治理新理念的引领下,我们逐步展开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
1.架构治理新模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跨越提升,普世文明的认同共享,教育观念的持续转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校传统管理部门设置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改变势在必行,必须撤并传统管理部门,构建起返璞归真、以支持师生成长为中心的治理机构体系。
模型中第一重层级包含校长室党支部、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第二重层级包含五中心与六个年级部;第三重层级包含教师、学生。这个同心圆中师生是圆心,每一重层级内部要素之间、三重层级之间都是相互平等、互为支持的生态关系。
2.制定责权新清单。
制定责任与权利清单并努力践行体现了责任担当与民主平等,是支持式治理文化的基石。我们尝试制定了学生、教师、家长、治理团队等各个主体的责任与权利清单。组织各个主体学习理解责任与权利清单的内容,并把清单内容作为计划、实施、评价常态教育工作的首要依据。
3.实施级部新治理。
年级部是一个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他直接面向一线老师、直接面对所有家长、学生。只有每一个年级部都成为卓越团队,学校才有可能取得卓越发展。
然而在现实管理中,层级管理机制层次多,战线长,双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较为缓慢,且易造成变形或流失,影响决策和管理效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校最重要的基本组织——年级部功能的缺失,导致了教师个体主动性、能动性的缺失。
“自主管理、团队协作、多元互动、幸福成长”的行动策略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开启了年级部创新治理。
(1)人员自主选配。年级部主任全校直选→年级主任选择教师→课程研发实施中心、级部协调选配所有任课教师→年级主任选配教研组长、班主任→班主任选配副班主任,所有专职教师与年级部合署办公。
(2)常规自我管理。学生习惯组内规训评价,年级课程自主策划实施,组内教研常态规范落实,学科擂台精心策划组织,学情调研科学有效跟进,年级事务统筹协调处理。
(3)团队协作成长。每一个年级部都拥有共同的愿景目标,秉承共同的团队精神,遵循共同的行为准则,在协作共享中发展自我、成就团队。
(4)多元评价引领。建立开放多元的评价机制,根据常规工作落实、学科教学质量、师生发展提升、家庭社会评议、校级常态调研等进行评价考核,更好地促进团队建设、促进工作提升。
4.建立交互新平台。
在信息时代,现代学校必然要成为一个开放组织,重视和家长、社会互动,发挥利益相关者在学校日常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在原有的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新组建了校务委员会。
其宗旨职能是构建一个旨在让学校、家庭、社会平等参与、协调制衡的新机制,维护学生权益、构建和谐家校、社校关系,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具体可参与学校规划制定、招生监督、教学评价、志愿服务、资源开发、安全管理、食堂工作、校服采购、外出实践管理等事项。
人员主要由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社会人士、媒体人士、关工委人士等组成。
组织管理中,我们明确校务委员会委员的职权与职责,建立委员会定期活动运行机制、人员定期调整机制等,学校指派一位副校长专门协调配合校务委员会工作。
由此,在原有的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校长室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务委员会,建立起了全新的多元参与的新平台,形成了学校最高决策结构三足鼎立的相互支持的动态平衡体系。
5.编织生活新常态。
支持式治理营建的是整个学校的大生态,它关乎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学校各利益相关方以怎样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生命状态,共同编织,共同生活。支持式治理要落到实处、做到深处,关键要创造具有支持式治理文化特质的仪式活动、行走姿态,并让所有的这一切成为学校教育生活的新常态。
四、支持式治理的现实价值
1.榜样与力量。
在支持式治理变革深度推进之际,2015年12月28日,学校又一次举行了年度“十佳魅力教师”的评选。候选人是六大年级组无记名投票产生的,推荐词是由组内伙伴撰写宣读的,最终当选者是全体教师民主选举、当场统计公布确认的。
这样的十佳魅力教师评选方式在学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全体教职工选举出了心中的年度榜样。这样的评选是一种撕裂,撕裂的是旧有的一种平衡;这样的评选是一种唤醒,唤醒的是沉睡的民主;这样的评选是一种验证,验证了学校正能量磁场的强大;这种评选是一种催生,催生的是一种全新的生长的力量。
2.感谢与欣赏。
2016年1月5日,全体教师齐聚学校报告厅,以“感谢与欣赏”为主题举行别开生面的年度总结分享会。
分享会分为两大环节。首先是静心抒怀环节。人人写出自己的感谢与欣赏,硕大的报告厅内一片寂静,一张张看似平静的面容下一颗颗跳动的心早已波澜起伏,大伙儿思绪万千,一年来的点滴往事瞬间如过电影般在脑海中闪现。顷刻间,“唰唰唰唰”笔尖飞舞的声响成了整个会场的主旋律,老师们写下了过去一年自己最想感谢的领导、同事、家人、学生以及家长,最欣赏的人或事。
接下来是真情表白环节。教师代表上台随机抽取刚写好的书面稿子,真情道出感谢与欣赏。由于读取的稿子是随机抽取,而且书写之人无需签名,所以每一份感谢与欣赏都让人有一种神秘的期待,这种神秘汇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磁场。
学校的舞台没有脚本,要靠每个教师全情投入和用心演绎,更要靠互相之间的担当、信任、包容、协作。感谢与欣赏,表达的是诚挚的情感,积聚的是正直的能量,创生的是支持的生态。
从主持式管理走向支持式治理,是一种打破旧平衡、创造新平衡的变革,支持式治理体系更加体现民主与平等,更加倡导包容与和谐,更加强调责任与担当,更加关注服务与奉献,更加凸显协作与共享……人与人之间、各主体之间必将形成多元共生、充满活力的支持共同体,从而创生出让每一个生命都自由快乐成长的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