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提高人才素质和竞争力的关键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一场新的革命和创新,教师作为新课改的领路人,有责任和义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激发学生情趣,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创新教育;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104
当今国际社会竞争激烈,一个国家想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必须增强国家的科技和人才竞争力,而这两者的本质都是创新——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其中人才创新更为重要。为此,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新课程改革,其以现代的教育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倡导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现阶段,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全民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展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引导正确的评价观念等。思想品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学科,应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得新课堂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充满创新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主
“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目标,追求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在追求学生的主动全面和谐发展时,也应该关注个性差异。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取向的转移,即由“学科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对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以传授知识为终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师生间存在着不民主、不平等,造成了学生的人格缺陷。前者过分强调学生的记忆和接受能力,但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言,并没有一点帮助;后者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容易造成“优等生”“差等生”等教学歧视行为的出现,使得学习差的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其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志力。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明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校对学生道德水平的要求,同时,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主要有:第一,激情引趣,创设教学情境。利用视频、音频、舞台剧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同时也使得枯燥复杂的思想品德定义变得通俗易懂,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二,启发思维,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作为旁观者的心理,他们会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成为教学内容的创造者。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而且让学生在获取更多信息的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突出教师的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多媒体教学拥有超乎想象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三、 激流勇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新课程改革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改变,更是要求教师完善自己。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品德素质。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端正的德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人师表,首先要以身作则,只有教师本身具备高尚的品德素质,才有可能带给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做人的准则。其次要爱岗敬业,教师必须做到对工作有热情,有激情,有责任心。再者要尊重学生,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就必须尊重自己的学生。深厚的师生情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都会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最后要充满社会责任感,教书育人,只有培养出品德端正,思想健康,对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因此,教师还需要关心他人、社会、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专业知识。它是指系统的、全面的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并且时刻学习最新的理念和知识,这样才可以授予学生科学、严谨、丰富的课堂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能力素质。所谓的能力,是指教师具备开展课外教学或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的心理修养,以及管理班级、指定学生学习计划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全局掌握程度。由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与能力素质缺一不可。
第三,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指的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的体魄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良好的心理也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石。只有身心健康,教师才能按时完成教学目标,引导教学风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得师生关系融洽,它是决定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能力都会促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 理论实际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与统一,既是现代化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备课,挑选合适的案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相似的事例,结合思想品德的理论知识,通过多种有效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达到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的效果,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理论知识是对现实世界的科学定义,如果没有现实的世界,这些理论也不复存在。教师要将这些科学性的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就必须重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只有两者相结合,学生才能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
五、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育的全面改革刻不容缓,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的道路还在继续,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和总结、思考与努力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才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