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孙微 青木 本报记者 倪浩
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屡受西方指摘。为解决中欧之间因钢铁而引起的摩擦,中国再一次用实际行动显示了诚意。
据路透社13日报道,围绕钢材“平台”的谈判当日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中国总理李克强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之间进行。容克13日在中欧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与中国已经达成一致,将成立一个针对钢铁产能出口的联合工作组,来讨论中欧之间的钢铁过剩问题。容克称,希望通过这一工作组或者平台更好地了解中欧之间钢铁进出口的数据。工作组将对相关数据进行确认和监测,希望找到办法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供应了全球约50%的钢铁,年产量几乎是欧盟的两倍。今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不断遭遇欧盟和美国多次“双反”调查。英国《卫报》称,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欧盟的钢材增长28%,导致价格下跌超过30%。
容克表示,欧洲钢铁行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因大规模产能过剩而经历了“痛苦调整”,成千上万的工作被削减,因此他理解中国钢铁行业当下面临的困境。
对此,李克强在峰会上强调,中国正在采取强有力的和坚定的措施,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国不会使用补贴制度,给予特定产业竞争优势。《卫报》称,中国已承诺到2020年削减高达1.5亿吨钢铁产能,而它两个最大的钢厂,上海宝钢和武汉钢铁上个月宣布将进行重组,可能会导致工厂和设施减少。瑞士《新苏黎世报》称,尽管痛苦,“但这是经济转型的必要过程,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徐莉颖1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中欧建立联合工作组,中方可以把削减过剩产能的诚心和信心传递给欧盟,同时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去产能方面的具体举措。英国《金融时报》则认为,这场谈判将为中国带来一场外交胜利。
“我不想夸大这个问题,虽然它很容易被夸大。但对欧盟而言,钢铁产能过剩和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有明确联系”,容克13日表示,“虽然你可以将二者分开,但欧洲的总体情绪是应该把它们放在一起考虑。”
容克提到的市场经济地位正是中国钢铁频遭“双反”的一个重要原因。徐莉颖说,因为欧盟和美国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因此,目前采取的“替代国”成本比较方法对中国的钢铁行业非常不利。“中国如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替代国的做法将失效,将会避免很多由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贸易摩擦和不公平待遇。”德国《经济新闻报》评论说,联合工作组是中欧互信的信号,欧盟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铺平了道路。
按照计划,欧委会将于本月20日就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议题进行讨论。《金融时报》称,李克强在重申中国的立场时“变得严肃起来”,他表示中国期望欧盟信守中国入世协议中的条款。该条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允许把中国商品的价格与第三国进行比较的规定“将从加入之日起15年后失效”。今年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