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背景下的纸媒生存之道

2016-07-15 02:47蕾河南法制报河南郑州450004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全方位思辨性个性化

赵 蕾河南法制报,河南郑州 450004



融合发展背景下的纸媒生存之道

赵 蕾
河南法制报,河南郑州 450004

摘 要提到“互联网+”,大家都不陌生,它与“一带一路”等一道被评为2015年十大热词。目前,中国大地上正掀起新一轮互联网热潮。一时间,曾经火爆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仿佛一夜间成了传统媒体,就连网站也被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更新潮的媒介抛在身后。人们接受新闻的方式和习惯在悄悄发生改变,看报纸和看电视的少了,就连在电脑前上网的也少了。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看新闻的方式是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就像《南方周末》在新年致辞里说的:“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方寸间游走的距离,也许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对于报业等传统媒体还能走多远,答案是见仁见智。

关键词互联网;思辨性;个性化;全方位

1 增强报道的思辨性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内容为王都是不变的法则。追求传播效益最大化,根本在于把内容做实、做活、做深。做实,就是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做到全面、准确、客观、辩证;做活,就是要讲究宣传艺术,改进表达方式,学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做新闻,使新闻接地气、添灵气、聚人气;做深,就是要加强深度报道,推出观点鲜明、直击人心的言论评论,增强思辨性,提高影响力。

“内容为王”的实质是“真相为王。”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首席记者高洁在阐述这一观点时说[1]。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内容为王,作为媒体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做出有价值的新闻。前段时间,网上弹出一个新闻:机器人可以写新闻。不错,一些新闻有了固定的模式,一般的采访写作不需要过多的技术含量。就拿当下来说,仔细想想我们的新闻常态,有多少是通稿,多少是通讯员在后厨做菜,记者“换个标签”就直接端到编辑部的。但是,每家媒体一旦将其变成自己的新闻,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受众后,效果就大不同了。到底谁在做菜?机器人?不!是媒体人!作为一张报纸,或许它的发行量将来会萎缩,但对自己的目标受众来说,必须做到“最懂你”,必须做到我们的内容是他最需要的。需要,就会有市场。

一篇新闻报道,要想有大众传播价值,则必须有新闻价值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新鲜性包括时间上的新鲜和内容上的新鲜。时间上的新鲜要求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的、热点性的新闻事件。内容上的新鲜则要求新闻报道必须有不同于以往的独特视角,所选取的角度和表现手法是其他报纸所没有用过的。

当然除了内容的强化外,纸媒还需要在表述方式、表现方式上创新,以及全媒体多平台多维度的传播以形成合力,以适应新的传播生态的挑战。

2 诠释报道的鲜明个性

目前,唱衰纸媒的声音此起彼伏。翻阅一些类似的文章,我们发现,是许多的纸媒自己在唱衰自己。面对新媒体,纸媒就会出现两种死法:等死和撞死。

相当一部分纸媒在面对新兴媒体的竞争时,自己先给自己判了死刑,只看到了新媒体的各种优势,忽略了自己多年以来经营的媒体品牌,不做任何改变,仍然按原来的道路去慢悠悠地发展,不去想方设法地创新内容、拓展平台以谋求生路。这种纸媒,无疑是等死。

目前,媒体融合正处在摸索阶段,真正融合成功的并不多。很多报纸害怕被说成“思想不解放”,稀里糊涂地开办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收获了一堆“僵尸号”和自慰式的总结说辞,既无清晰的运营思路,更难提赢利模式,和所谓“互联网+”扯不上一毛钱的关系。不仅如此,在妄自菲薄的心态下,把原来自己经营多年的品牌和内容优势舍弃了,不再投入品牌和业务建设,最终也可能把报纸送上绝路。这是撞死。

怎么办?媒体融合之下,纸媒如何突围?需要创新为要,诠释报道的鲜明个性。创新是媒体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中国记者》杂志社执行总编陈国权在《中国报业的活路》讲座中阐述了这样一些观点:他说有做纯粹媒体的心态。他的观点之一是报纸和新媒体资源可以互享互补互动,但一定不要搞“混搭”,带翅膀的汽车是无法推行的。不能指望新媒体来拯救报业。不要用办报纸的思维办新媒体。办新媒体在结合你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不要什么都想要,要细分市场。他的另一个观点:报业出路的基础是做好适应新的阅读需求的内容建设,强化你的内容优势。

也就是说,如果把深度报道和碎片化信息来比校,深度报道就是一棵棵大树,而新媒体传播的碎片化信息则是各种花花草草。一个城市如果全是花花草草,没有大树,那这个城市会因缺乏精神支撑而萎顿。人的阅读也一样。如果传统纸媒,特别是一家专业纸媒,想要在一片花花草草中成长为一棵大树,则必须要从具有专业高度和深度的深度阅读入手,切实强化立身之本。

3 实现媒体全方位改变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深改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①。

2015年8月初,澎湃新闻对外表示,为了适应新媒体的需要,澎湃新闻将建立新的摄影部,而其目的就是与不适应新需求的媒体生产方式及理念划清界限。这项举措对用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需要的是全能型记者,不仅要会拍照片,还应具备拍摄、剪辑视频以及写稿的能力②。

对报业来讲,所谓“互联网+”其实是“+互联网”。也即是最大化自己形成的品牌资源、政治资源、市场资源的前提下,如何嫁接互联网的工具作用,形成新的发展平台和资源整合方式。

在保持现有微博、微信,网站、手机报等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建议纸媒在打造自己的客户端上下大力气。在产品推广前期,可以通过订报送客户端、做广告搞合作送客户端的形式,发展用户。等用户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找合作伙伴,植入广告以及其他增值业务。这是未来报社向新媒体融合的一个方向。纸媒与新媒体要相互借力,共同发展。在内容输出方面,我们应统筹考虑,哪些适合在新媒体上做,哪些适合纸媒做。比如,纸媒上的部分优质内容可以在新媒体上导读,原文还让看纸媒,或者通过收费下载客户端阅读。又如,新媒体可以引领话题,组织粉丝讨论,而纸媒可以跟进深度报道等。

推进媒体的融合发展,把新闻生产从采编人员单纯为传统媒体供稿转变为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生产方式,探索全媒体一体化,通过全媒体采编数据中心的投入使用,尽快建立起一体化运行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体系。不但要改内容设置,更重要的是在采编流程的再造上下大气力,往前端转移,往移动互联网转移,往新媒体转移,以改版促改革,以改革促转型,实现从理念到机制的全方位转型。

4 结束语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互联网飞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当前的媒体生态,数年前,媒体从业者已经惊呼,纸媒的寒冬已经来到。然而过去了这么几年,敢于迎接挑战、努力寻求突破的多数纸媒依然活着,很多纸媒集团正在转变为传媒集团。事实也证明了,虽然新闻的第一竞争力时效性被互联网媒体取代,但是只要建立以纸媒为核心的新媒体集团,一定能够使纸媒与网媒相互借力、相辅相成。

注释

①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

②做好记者需要什么技能.传媒大观察.2015年8月.

参考文献

[1]高洁.“内容为王”的实质是“真相为王”[J].中国记者,2015(2):34-36.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1-0085-02

作者简介:赵 蕾,河南法制报。

猜你喜欢
全方位思辨性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搭建医院工会全方位服务职工平台的思考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