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洋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信息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11
当前卫星通信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宋 洋
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信息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 要从分析当前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目前卫星通信的运用领域,阐述了卫星通信的核心技术、发展现状和市场发展机制,并结合我国通信行业的实际情形,展望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卫星通信;发展;前景展望
自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成功发射了自主研究的第一颗人造通信卫星开始,卫星通信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并大规模运用,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其他方面带来了巨大的便利[1]。卫星通信覆盖面积大并可实现拥有众多地面用户的大型通信网络,其不受地理条件的约束、通信容量大,信号稳定,且通信成本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是未来通信行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民用通信市场,在军事、科研、天文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而随着卫星通信的进一步运用,其在广泛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比如整体成本较高、链路传输衰减大,链路传输时延长等。
当前卫星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七大核心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纠错编码技术、扩频通信技术、阵列天线与卫星蜂窝网技术、多址和复用技术、星上信号处理和交换技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这些核心的卫星通信运用技术,使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铱星移动通信系统、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其他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均展现了卫星通信的广泛市场空间与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星际激光通信链路,其容量可与光纤想媲美,且抗干扰截获能力有着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例的优势,具有很好的保密和安全效应。
卫星通信系统不仅在军事上的运用优势十分显著,其在民用通信以及卫星通信的社会标准化和产业化方面,也拥有强大优势[2]。发达国家卫星通信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发展,一些国家的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就是在市场化环境下运行的,来自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推动着卫星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一些著名的卫星通信系统就是源自市场竞争的成果,如:ACeS(Asia cellular satellite)系统,国际电联(ITU)、O3b网络等,均是在市场竞争中涌现的杰出代表。
我国的卫星通信是由军用卫星带动起来的,目前产业链上下游已有上百个企业参与,其中涵盖了各个部件和系统的开发、生产、设计、安装及维护等。然而与当前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卫星通信行业还缺乏像中国电信这样比较大的、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企业,可见,我国的卫星通信行业在市场竞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短板,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需要研发出更多的核心专利技术。当前,我国民用通信中的宽带卫星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将卫星通信全面引入市场竞争的可行性十分巨大。我国需要实现卫星通信产业的巨大飞跃,必须要突破众多的束缚,才能使得我国的卫星通信市场不完全被国外公司占领。若是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无法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的进步,与国际卫星通信行业的差距,会直接给国内卫星通信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机。
在当今的时代,有线电信网络、计算机局域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已实现有效的合并,形成了骨干通信网络。而地面移动通信蜂窝网,则是通过无线核心网络与骨干网互联,实现通信资源的整合运用。这也预示了未来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随着各种不同性质和业务的卫星通信终端都接入到整体通信的大网络,各种IP化的终端都将形成地面终端接入网点,体现了卫星通信的大势所趋。然而,IP化不同于将卫星通信网络内部的传输与交换完全实现IP化[3],而是保留了自身的传输和交换方式。这是保障卫星通信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核心保障,也有利于发挥卫星通信的优势并提高业务质量。
在卫星通信的发展过程中,基于Ka频率段的LEO卫星群蜂窝网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可用频率资源,还带来了通信容量的大幅增加。如此,对降低用户端的成本有着显著的效应,且突显了卫星通信的无缝覆盖优势。其在国际民用通信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但这种模式在我国的运用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我国基于4G的地面蜂窝网,占据了民用通信市场的半壁江山,与国外大多数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4]。而卫星通信的接入因特网,其竞争力还远不如4G,因为其覆盖的密度与4G相比还差了几个数量级。所以,尽管国际上正在研发小卫星群支持因特网接入,相关技术尚未处于尝试阶段,但可以预见其仅能在国外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而我国民用通信市场依然是4G的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卫星通信实现与因特网直接对接成功的运用,实现了卫星通信系统对地面网络的全覆盖,卫星通信的无缝覆盖优势依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这与市场份额的占有量并无直接的相关性。要衡量卫星通信的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需要从通信的前景发展需求细细考量。因此,我们仍需要以更加强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去迎接所遇见的竞争与挑战。且我国卫星通信由政府主导的模式,也应尽快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如此,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乐,金晓晨.国外卫星通信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卫星应用,2014(7):28-31.
[2]龙航,袁广翔,王静,等.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信科学,2011,27(9):60-65.
[3]朱军,王培国.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C]//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4]黄碧香,倪桂强,马婧.卫星网络安全探讨[C]//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08.
[5]易克初,李怡,孙晨华,等.卫星通信的近期发展与前景展望[J].通信学报,2015,36(6):157-172.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11-0037-01
作者简介:宋 洋,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