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荣
—位作者找到我,诉说他的烦恼。
他說,孩子明年就要中考了,别的成绩都不错,就是语文特别差,尤其是作文。他本人是我们地区的一个知名作家。我笑着说,写作不正是你的强项吗?你可以亲自教教他啊。
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我一直在教他,老师布置他写的作文,我一篇篇地读,给他提出我的建议,有时还亲自帮他修改。”可是,他再次长叹一口气,“他对我的建议根本不屑一顾,越写越差,简直不可教也。”他无奈地摇摇头。
他还带了几篇孩子的作文,让我看看。我粗读了一下,写得确实不得要领,但其中也偶尔会冒出一两个亮点。作文纸上,红笔批注特别醒目,全是很严厉的批评,很多地方,打着红红的“×”。
我问他,这些都是你批改的吗?他点点头。我说,你批改的地方都很专业,但问题在于,你是以你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孩子,而且,你看看,全是批评,没有鼓励,更没有表扬,这对孩子来说,不公平,他达不到你的标准和要求,这会让他产生严重的颓败感,因而对作文慢慢失去信心,对你的辅导产生抵触情绪。
最后我给他总结了一句话:正是他的强项,有意无意间抑制、打击了孩子,反使孩子的作文成了短板。
类似的事例很多,不是因为父母强,孩子就必然弱。但如果父母因为自己的“强”而看不到孩子的亮点,或者压根儿就不给孩子学习和磨炼的机会,孩子就永远也不会自立和进步。
(易茗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