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强
1910年3月28日,法国人亨利·法布尔试飞世界第一架水上飞机获得成功。100多年来, 被誉为“海天雄鹰”的水上飞机有过自己的辉煌年代,二战后陷入低谷。但在某些领域,它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今后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值我国研制的AG 600大型水上飞机即将开始试飞之际,读者一定想知道水上飞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瓦赞、法布尔和寇蒂斯
和其他各种类型的航空器一样,水上飞机也是经过不同国家的很多人前仆后继的努力才来到人间,并且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其中做出较大贡献的有3个人:法国人瓦赞和法布尔,美国人寇蒂斯。
飞机第一次从水上起飞,是1905年6月6日。法国航空先驱加布里埃尔·瓦赞在塞纳河上驾驶的一架装在浮筒上的箱形风筝式滑翔机,由“长剑”号摩托艇牵引着飞上蓝天。这次飞行的成功,拓宽了航空活动的领域,开阔了人们的思路。尽管瓦赞驾驶飞机从水上成功地起飞,但由于该机只是一种没有动力的滑翔机,不被认为是水上飞机。但是在瓦赞的带动下,真正的水上飞机的研究工作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
1910年3月28日,法国另一位航空先驱亨利·法布尔亲自驾驶自己研制的第二架飞机,从马赛附近的拉梅德海湾飞上蓝天,在空中翱翔5分钟后又安全降落在水面上。此时,岸边观众欢呼雀跃,“成功了!成功了!”尔后,飞机又表演了3次,受到观众齐声喝彩。
1882年出生的法布尔是船主的后代,从小就随父亲在地中海航行。一次次惊涛骇浪死神般地向法布尔父子的船只袭来时,让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激发出幻想:能不能给船装上翅膀,一旦遇到不测风云,船就可以像海鸥那样振翅高飞。正是这种想法激励青年法布尔对工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在取得理学学士后,又专攻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从而奠定了他研究水上飞机并取得成功的基础。从1907 ~1909年,他用了两年时间,对浸入水中的翼面和浮筒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
1909年,他开始制造一架实际的水上飞机。飞机有3个浮筒,装一台50马力(约37千瓦)的汽缸旋转式“土地神”发动机,连接一副螺旋桨。第一架飞机没有飞起来,接着又设计了第二架终于试飞成功。在飞机的前端,有一对舵和两个水平升力面,上面的一个作为升降舵。机身前面有一个浮筒,另外两个装在单翼机的机翼下,机翼安装在飞机的后面。有点像自行车座的飞行员座椅很靠前,安装在两根纵梁中的一根上,纵梁将机翼与升降舵连接在一起。整个构架是木制的。浮筒是用胶合板制成的,有较好的弹性,可抗水上滑行时的撞击和降落时的振动。
试飞时,法布尔驾驶该机飞离了水面,速度达到60千米/时,直线飞行了大约500米,后来随着发动机关车而安全降落。这天共飞行4次。第二天又飞了6千米。法布尔的成功,实现了人类驾机从水上起落的理想,有力地推动了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法布尔开创了水上飞机飞行之路,被誉为“水上飞机之父”,载入航空史册。
1911年初,当法布尔得知3月份将在摩纳哥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汽船集会时,他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向世人展现水上飞机的风采,为此,他特意邀请了一位驾驶技术高超的飞行员让·贝居。在集会上,贝居驾驶浮筒式水上飞机,缓缓地驶离港口,然后加速在水面掠行。忽地一下,飞机从水面上腾空而起,直上云霄。成千上万的观众先是为之膛目结舌,随即又报以热烈的掌声。人们纷纷向法布尔的成功表示祝贺。当贝居安全返航后,掌声再次响起。贝居喜笑颜开,频频向人们招手示意。贝居稍作休息,准备进行第二次飞行表演。但万万没有想到,飞机起飞不久,港外突然刮起大风,飞机失控,在众目睽睽之下,直向港口平台下部的石墙冲去。飞机撞毁了,贝居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至此,法布尔因花费太大而停止了研制自己的水上飞机,转而为他人的飞机设计和制造浮筒。后来,人们把这架水上飞机复原,至今还陈列在法国夏莱—默东空军博物馆里,作永久性的陈列。1967年法国还在马尔提格市的水上飞机首飞地建立了一座法布尔的纪念碑。
虽然,“水上飞机之父”的桂冠戴在法国人头上,但人们公认在其早期发展中美国人格伦·寇蒂斯所做的巨大贡献。在1908年下半年,寇蒂斯把他自己的“六月甲虫”双翼机装在浮筒上,称之为“潜鸟”,可是在水上起飞时没有成功。
寇蒂斯善于向同时代的航空先驱学习,但这个学习不是简单模仿而是立足超越。 191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航空展览会上,寇蒂斯有缘见到了法布尔和他研制成功的水上飞机,他俩讨论了许多有关水上飞机的问题,法布尔非常慷慨地向寇蒂斯提供了有关资料。由此,寇蒂斯开始思索超越法布尔,研制新原理的水上飞机。 1911年,寇蒂斯将他自己设计的陆上飞机改装成水上飞机。在机身下加了一只大浮筒,左右机翼翼尖处各安装一只小型浮筒,用于在水面滑行时保持平衡。这是第一架实用型水上飞机,寇蒂斯驾驶它访问了“宾夕法尼亚”号军舰。1913年他对水上飞机又做了一次革命性的改进:把飞机中部的浮筒进一步放大,形成了船形机身,船身式水上飞机就此诞生,并很快取代浮筒式水上飞机,成为主流机种。
寇蒂斯对水上飞机从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写道:“它像一只装有水平帆的小艇,靠着水平帆随风飘荡;又像一只飞扑的海鸥,掠过水面,然后飞向天空,盘旋,直上云霄,最后降落在水上。此情此景使你激动不已,并使你感受到世上任何别的运动都无法引起的惊讶。”寇蒂斯从水上飞机的飞行探索中发现了美。
飞机上舰
在西方国家,海军的历史比空军悠久得多,它对任何新生事物是否能用于海上作战都格外关心。当飞机刚刚问世的时候,情况也不例外。1908年,莱特兄弟为美国陆军专门制造了一架军用飞机,9月在迈尔堡进行表演,海军也派了两名观察员前往参观,但是没有立即做出采购飞机的决定。
此前,德国《世界报》的一则新闻引起了美国的关注:德国的汉堡美国邮轮公司打算从轮船上起飞一架飞机,以加快邮件的传递速度。美国一向以海洋作为抵御外来攻击的天然屏障。对于可能来自海上的威胁,美国人十分敏感,它们怀疑德国进行从邮轮上起飞飞机的试验是在演习一种特殊的越洋攻击美国本土的新战术。
1910年9月26日,美国海军任命钱伯斯负责从海军作战观点评价航空技术的发展。同年10月,钱伯斯任命两名助手,其中一名是1908年在迈尔堡参观过莱特兄弟飞行表演的军舰监造官麦肯迪。这个评价小组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证实飞机能从军舰上起飞和降落。
面对德国邮轮即将进行的试验,美国不甘落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1月9日,美国海军决定用“伯明翰”号巡洋舰作试验,但飞机还没有落实。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钱伯斯遇到新成立的寇蒂斯展览公司的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伊利同意自愿帮忙。为了试验,海军在舰上加装了一个8.5×25米的简易起降平台,平台头部向下倾斜。1910年11月14日,伊利驾驶着名叫“哈德逊飞鸟”的一架寇蒂斯飞机一头冲出了甲板。由于飞机滑跑距离太短,未能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飞机直掉高度,机头几乎扎向海面。一场机毁人亡的局面似乎是不可避免了。然而,就在飞机马上要扎进海里的瞬间,伊利巧妙地操纵飞机,终于在最后一刻把飞机拉了起来,他贴着海面飞行,把飞机安全地降落在3千米以外的地方。人们热烈地鼓掌,祝贺有史以来第一次从军舰上起飞成功。
飞机舰上起飞成功并没有让海军匆忙做出购置飞机的决定,海军还要做飞机舰上降落的试验。这是充分证明飞机在海上应用潜力所必须的。着陆试验使用了更大的“宾夕法尼亚” 号巡洋舰。在尾部甲板上建了一条37米长、11米宽的木跑道,两侧修了0.3米高的栏杆,栏杆间拉了22道绳子,绳子两端均挂着23千克重的沙袋。这次使用的是寇蒂斯D-IV型飞机,飞机下安了6个钩子,用于舰上着陆时钩住横在跑道上的绳子,借以降低着陆速度。
1911年1月18日,伊利驾驶飞机从旧金山起飞,飞到巡洋舰上空后,绕舰飞了几圈就接近军舰上的跑道,关掉发动机,下降高度,抓住了第11道及其以后的各道拦阻索,把沙袋拉向中间,只滑行了9米,飞机就停了下来。在军舰上着陆成功了。接着该机又从该舰上起飞,回到机场。这次降落和起飞为航空母舰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1911年3月4日,美国国会向海军拨款2.5万美元,用于发展航空。海军用其中的一部分钱买了3架飞机。1912年
11月,其中一架飞机成功完成了从舰上弹射起飞,为航空母舰的诞生又迈出了积极的一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的航空母舰才在英国诞生。
水上飞机和航空母舰的相继出现使空中战场的范围扩展到了海洋上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专用舰载机尚未出现,因此,人们把水上飞机和航空母舰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1914年圣诞节,英国为了报复德国使用“齐伯林”飞艇轰炸其领土,决定使用水上飞机轰炸位于库克斯哈文的齐伯林飞艇库。当时,英国人在船上加装起降平台,水上飞机或安装轮式滑车在甲板上起飞,或由船上起重机先将飞机吊到船舷旁的水面上,飞机从水面上进行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旁,再由起重机吊回舰上。尽管,英军此次空袭因气象条件过于恶劣而未能奏效,但英军的做法为尔后的海上作战提供了有益启示。为了使水上飞机具有进攻能力,英国人在肖特公司184型水上飞机上,加装了一种鱼雷,经试用效果很好。1915年,达达尼尔海战爆发。考虑到达达尼尔海峡是通向俄国黑海港口的唯一通道,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决心向海峡发起攻击。2月19日,由18艘英国主力战舰、4艘法国战列舰和辅助舰只组成的联合舰队,经过长途跋涉,驶进达达尼尔入口处,其中,英国的“皇家方舟”号战舰载有水上飞机,主要担负舰炮校正任务。同年8月12日,另一艘英国军舰配备了两架184型水上飞机,其中一架在空中发现了一艘土耳其商船,飞行员毫不犹豫地对准商船发射了一枚鱼雷,准确地命中了目标,成为空中发射鱼雷获得成功的第一个战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拥有水上飞机。这些飞机不仅经常执行海上侦察和巡逻任务,而且在配合己方舰艇搜索攻击目标和参加远离陆地的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上飞机第一次飞越大西洋
一次大战后,水上飞机在探索民航航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19年,为提高航空在全社会的知名度,美国海军计划用4架寇蒂斯公司NC水上飞机飞越大西洋,当时之所以选用水上飞行是考虑万一落水也不至于被海浪吞噬。5月8日,寇蒂斯公司NC-1、-3、-4三架飞机从长岛洛卡威机场出发。在越过大西洋飞往欧洲的途中,1、3号两架飞机掉队了,只有里德少校驾驶的NC-4号坚持到底,飞完全程。中途在亚速尔群岛霍尔塔着陆、停留10天,最后于5月27日到达大西洋彼岸——葡萄牙里斯本,5月31日最后抵达英国的普列茅斯海港城市,分段完成了一次横渡大西洋漫长的飞行,全程6310千米,飞行57小时16分。尽管这次飞行并不完美,因为在霍尔塔着陆、修理耽搁的时间太长,超过规定的时限,但仍使公众相信,有朝一日跨洋飞行会变成习以为常的事。
中国水上飞机及时起飞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于1903年成功起飞之后,中国人也不甘置身事外。仅6年后,1909年9月旅美华侨冯如自制了一架飞机,在美国奥克兰试飞成功。在冯如之后,他的好友谭根在美国自制了一架新式结构的船身式水上飞机, 把发动机安装在机头上,1910年7月19日,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飞机制造比赛大会,战胜来自英法德美的西洋选手,夺得冠军。此事在当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有过报道,记者称:“是年万国飞机制造大会,请各国飞行家携自制之飞机,赴会陈列。与会者西洋有英法德美四国,而代表亚洲者,惟中华谭君一人而已,日本犹无与也。是役也,谭君携自制之水面飞行机赴赛,竟获首选。当时列强中,能发明水上飞机者,只英法德美数国,而谭君竟夺首席,欧美报纸,哄传殆遍。咸谓谭君非特中华飞行界第一人,且应执全世界飞行家之牛耳。”谭根还曾飞越菲律宾境内2416米高的马荣火山,创造了当时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1915年,谭根又驾驶水上飞机从澳门黑沙湾水面起飞,绕树三匝,惊动濠江。
1918年春,北京政府海军部在马尾福建船政局内设立飞机工程处,开始水上飞机制造。以留学英、美回到祖国的第一代“海归”们为技术骨干,并在工人中挑选数十人加以训练、掌握制造飞机之工艺。1919年8月,在处长巴玉藻和曾在波音公司出任第一任总工程师的王助副处长等的领导下,工程处终于为中国海军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1号”初级教练机。该机是装100马力(约74.6千瓦)发动机的拉进式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高3.88米,机长9.32米,翼展13.70米,最大速度126千米/时,空机重量836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063千克,装油量114升,飞行高度3690米,可航行3小时,航程340千米,乘员2人,可载炸弹4颗。至于飞机的性能、质量,据称并不比巴玉藻、王助等人此前在美国寇蒂斯、波音公司所造的飞机差。1922年8月,王助又与巴玉藻合作,在上海江南造船所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动机库——浮坞,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行停置和维修的难题。从1918到1930年迁往上海的12年间,海军飞机工程处陆续设计制造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不同用途的飞机15架,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多数是水上飞机。
施耐德杯赛助推水上飞机的发展
人类对水上飞机的兴趣几乎是和陆基飞机一起萌生的,这主要是因为,仅有陆基飞机还是不完整的,因为地球上有比陆地更为广阔的海洋。陆基飞机受飞行半径的影响只能在很小地域活动,如果不研究水上飞机,飞机的使用价值将是十分有限的。而这一思想的最终完整地提出,要归功于法国人雅克·施奈德。
施奈德是法国一个富翁,也是一个狂热的航空爱好者,曾乘气球创造了 10081米的高度世界纪录。在因为一次严重事故告别飞行生涯后,他转而开始为各种竞赛和航空俱乐部提供赞助支持。施奈德发现当时水上飞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飞机,而他认为水上飞机是最有希望解决跨洋远距飞行问题的机种。为了推动水上飞机的发展,他决定为其设立一项赛事。1912年,在戈登·贝内特杯陆基飞机比赛结束后举行的宴会上,施奈德提出为水上飞机举行专场比赛的设想,并决定制作一座“施奈德奖杯”。比赛规则规定:参赛者要驾驶飞机先在水面上滑行 2.5 海里(1海里约为1.85千米),再起飞完成 150海里的赛程。1921 年后,赛程增加到 212海里,并且还要求参赛飞机能够在没有人力帮助下,稳定地系泊在一个航标上 6小时。每个参赛国可以有3名参赛者和3名替补,获胜者可保留奖杯一年,如果在5年内连续3次获得冠军,则可永久保留奖杯并赢得 75000 法郎奖金。每次比赛都由上届比赛的获胜国主办,由国际航空联合会和东道国航空俱乐部监督比赛的进行。
1913年在摩洛哥举行的首届大赛上,法国人普雷沃斯特以平均 73.6千米/时的成绩夺得冠军。随后的各届赛事,不少国家组织国家队参赛,使“施耐德杯”成为国际航空比赛的最高荣誉,比赛在提高参赛各国的声誉、激发人们对航空事业的热情、奠定航空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人们的自信心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27年获得冠军的休泼马林公司 S.5型飞机,是由后来因设计出“喷火”战斗机而闻名于世的英国人米切尔担纲设计的,也是英国的第一种流线型飞机,外形光滑流畅。随后1929、1931年的两届比赛也都由英国队驾驶米切尔设计的S.6和S.6b获得。根据竞赛的规定,奖杯归英国永久所有。目前,该奖杯存放在伦敦科学博物馆里。
到1931年最后一届赛事,水上飞机的速度已经从1913年的73.56千米/时提高到547.31千米/时,足足快了6倍多。
30年代水上飞机大行其道
一次大战后,航空运输业务逐渐发展,但开始只限于欧美大陆范围。分割几个大洲的海洋,成为进一步发展航空运输的难以逾越的障碍。面对大海的阻隔,人类没有停步不前。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德国和美国等航空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型水上飞机,成为跨洋飞行的主角。水上飞机最大的优点是使用时不需专门的场地。为了多载客、为了飞得远,飞机的尺寸不怕大,因为在浩翰的水面总会找到供飞机降落的地方,而不需浪费大片的土地。在当时著名的水上飞机中,英国有肖特兄弟公司的“子母飞机”、德国有道尼尔公司Do X,美国主营远程航线的泛美航空公司则有几种不同型号的“飞剪”号(Clipper)水上飞机。
“帝国”号飞船名扬天下
英国发展水上飞机有着雄厚的基础。1934年,英国肖特兄弟设计的“肯特”号4发上单翼的船体机身的水上飞机问世了。这种水上飞机与当时尺寸相当的陆基飞机相比,虽然飞行速度较慢,但却安全、舒适而深受乘客欢迎。有鉴于此,帝国航空公司于1935年又增购了28架,在各条航线上生意出奇地好,人们就把这些飞机称之为“帝国”号飞船。此后,它们每星期都有航班飞往埃及、印度、东非、南非、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水上飞机进入黄金时代。
1935年,帝国航空公司与肖特飞机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子母飞机计划,即在大型船身式水机背上驮一架小型装浮筒的水机,当大飞机飞行到安全高度和速度后,利用弹射发射装置,使两架飞机分离,运载机返回,小飞机继续远程飞行。这是让两架飞机以接力方式共同完成远程航空邮政运输的办法。
运载机是肖特S21“迈亚”船身式上单翼飞机,该机是帝国航空公司使用的其他水机的改型,装4台915马力(约682千瓦)发动机和4叶木质螺旋桨。机翼旋线增长,面积加大了23米2:船身四周加宽,因此最大宽度也加大,排水量增大。用一根2.1米高流线型钢管支柱支撑小飞机,再加上两个小浮筒支架,共6个定位点固定,其结构中还包括主释放钩和一根气动力天平杆。装在“迈亚”号母机上面的S.20“水银”号子飞机是全金属结构,双浮筒、上单翼,装4台340马力(约254千瓦)发动机,两叶木制螺旋桨。该机用由母机充气的储气瓶压缩空气起动发动机。飞行员和无线电报务员后面是邮件舱,可装载454千克邮件。油箱在机翼内,容量为1200加仑(约4536升),以274~290千米/时的巡航速度飞行时,航程可达6000千米以上。
1938年1月4日,两机进行了第一次联合飞行,2月6日进行了分离试验,操纵性能良好,分离安全。7月21日第一次飞越大西洋试验,两机起飞总重21999千克,子机重9435千克,分离后“水银”机载着邮件、报纸和图片,以225千米/小时的速度进行不着陆飞行,经过20小时20分钟飞行了4615千米,到达蒙特利尔。
1938年10月6日,“水银”号在邓迪上空释放,不着陆飞往南非奥兰芝河,航程9652千米,打破水上飞行距离纪录。后来由于战争爆发,试验才停了下来。
30年代最大的水上飞机——德国的Do X
德国人道尼尔设计的船身式Do X水上飞机从1924年9月构思最初的蓝图,1925年秋天开始设计,投入24万工时完成了Do X的制造。这个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飞行器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8米的翼展,52吨的起飞重量,单台功率525马力(约391千瓦)的12台发动机成6对前后排列,螺旋桨也前后都有,前拉后推。整个机身分为三层,顶层为飞行控制室、机组成员区、无线电室;中层为旅客舱,提供膳食和住宿;底层储存燃料和行李。客舱有长18米的大厅,舱内陈设豪华,设备精美,比齐伯林飞艇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一些人甚至怀疑这样的“庞然大物”能不能飞得起来。当时道尼尔自己也心中无数,就以未知数X来表示。
1929年7月12日,在瑞士阿尔滕莱茵镇的一座飞机棚的大门打开,Do X滑入位于瑞士、德国和奥地利交界处的康士坦茨湖,12台发动机先后启动,在公司首席试飞员瓦格纳的掌控下,飞机逐渐离开水面,成功完成了处女飞行。
为了消除“不能载客飞行”的疑虑,道尼尔精心准备了一次公开飞行。1929年10月21日,159名员工、新闻记者和10名机组成员共169人,一起登上了Do X,总起飞重量达44.768吨,飞机起飞后成功飞行了53分钟。这次是Do X的第42次飞行,创造了一个非官方的载客量世界纪录,直到20年后年才被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的一种运输机打破(搭载了168名乘客和11名机组成员)。
到1930年2月20日,Do X的试飞计划宣告完成,共进行71次起落,累计飞行37小时,交付德国航空研究院验收。可惜生不逢时,在接下来的一周里,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了让投资者对Do X有兴趣以及吸引潜在用户,道尼尔决定用改装了美国寇蒂斯水冷式“胜利者”发动机的Do X Ia进行一次广告飞行。
广告巡回飞行于1930年11月5日开始,先经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一些城市。途中不断出现事故,打乱行程。1931年1~8月到达大西洋加那利群岛、非洲和南美洲一些城市,最后8月20日起飞前往美国,8月27日抵达纽约。美国举行盛大的招待欢迎会,胡佛总统也来欢迎他们。
由于公司陷入财政危机,Do X在干船坞度过了8个月后,1932年5月19日踏上返乡航程,途中在纽芬兰、亚速尔和英国经停,于5月24日回到德国柏林附近的米格尔湖。为了挣点钱以补贴当初的开支,6月23日Do X开始了第233次飞行——一次新的穿越德国之旅,途径东普鲁士、但泽、北德意志,并沿着莱茵河的城市一路抵达苏黎世,12月14日她最终回到了阿尔滕莱茵的飞机棚中。停泊了几个月后,飞机主决定用Do X再做一次欧洲之旅,路线为从多瑙河到伊斯坦布尔。但在4月21日,旅程开始仅仅10天后,飞机在降落时尾部先入水,由于入水角度过陡,飞行控制面被水撕掉了,Do X不得不暂停飞行进行维修。到5月末,被解体的Do X移交给了德国柏林飞行博物馆,1936年6月开始展示陈列,成为观众参观的热点。
30年代初,只有意大利一家公司买了两架Do X,分别称Do X 2 和Do X 3,都装菲亚特发动机,交付时飞机翻越3200米高的阿尔卑斯山,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两架飞机先在意大利进行巡回表演,后来进行训练和运输,1935年就退役了。
二战期间,盟军对柏林的轰炸日趋猛烈,博物馆大部分陈列品都疏散了,但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存放地点,Do X不得不留在博物馆里面。1943年11月,英国轰炸机的炸弹直接命中了Do X,结束了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的传奇。
首开美、中航线的“中国飞剪号”
“飞剪”号(Clipper)是美国当时唯一经营国际航线的泛美航空公司用于远程飞行的几种飞机的总称。第一种使用“飞剪”号名称的是西科尔斯基公司的S-40/-42(13架),在加勒比海上空航线上进行试运营,让飞行员取得海上飞行的经验,随后还有马丁公司的M-130(3架)和波音公司的波音314(12架),总共28架水上飞机。
在3架M-130中,有一架命名为“中国飞剪号”(China Clipper),成为美国跨太平洋航运的开路先锋。M-130是一种上单翼水上飞机,装4台单台功率为830马力(约619千瓦)的普惠公司“双黄蜂”发动机,最大巡航速度262千米/时,航程5150千米,白天最多能容纳43名乘客,夜晚飞行改成卧铺布局则带18人。
1935年4月,泛美赢得美国政府经营跨太平洋航空邮运的合同,接着,在10月菲律宾批准它承运美国—菲律宾群岛之间的客邮运输,期限25年。这一年11月22日,泛美第一次用“中国飞剪号”开辟了美国—菲律宾邮运航线。那天,机号为NC 14716的“中国飞剪号”从旧金山起飞经过近6天时间(实际飞行时间59小时48分),先后在火奴鲁鲁、中途岛、威克岛和关岛降落4次,11月29日,抵达目的地马尼拉。飞机上带有58个邮袋,内装110865封信,其中44346封是寄给马尼拉的。在这些邮件上,总共加盖了20万个纪念戳,很多邮件被要求重新寄还发信人,以便收藏。返回旧金山时,机上又带了98000封信。
1936年10月21日,“中国飞剪号”的姐妹号飞机——NC 14714“夏威夷飞剪号”从旧金山带了11名乘客起飞进行首次客运飞行,同样降落4次,10月27日在马尼拉降落,每位旅客为13200千米航程支付799美元。
又过了半年,1937年4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终于达成心愿,获准以“中国飞剪号”飞机同时载运邮件与乘客从美国旧金山首飞澳门,6天后,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美国—中国澳门的定期航班服务。一个星期之后,由美国飞往香港的定期航线服务也同时展开,自此以后,开始了频繁的美国与亚洲之间航班服务。
1936年泛美航空公司开始招标,要求研制一种4发远程水上飞机。波音公司在XB-15的基础上,利用其机翼和发动机,提出314型设计方案。314型机长32.2米,重37150千克,在当时确实是庞然大物了。每架波音314卖51.2万美元,是有史以来最贵的民用客机,同时代的DC-3每架才10万美元。
设计上不断改进,使波音314型飞机愈发精致。在和M-130和S-40/S-42水上飞机的竞争中,波音公司314型赢得12架订货。314型航程达到7880千米,使之能跨洋飞行,开辟新航线。泛美公司开始把314型用于北大西洋航线,后来开辟了旧金山—香港等新航线。在飞机上,客座舱布置得豪华、舒适,有餐厅、鸡尾酒吧间、男女分开的洗手间和化妆室,另外还有新婚套房。机上精美的食品是由四星级饭店制作的。
二次大战爆发后,314型被政府抽调供军用,空运物资和人员,因为当时其他飞机很少能满足战时运输对距离和载荷的要求。1943年,罗斯福总统曾乘坐314型水上飞机前往出席卡萨布兰卡会议,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会晤。罗斯福总统成为314“飞剪号”最高贵的客人之一。据说,泛美公司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还把3架314型飞机作为援助物资交给英国海外航空公司,使丘吉尔首相也有机会成为它的座上客。
二战中的水上飞机:“桑德兰”和“卡塔林娜”
二次大战中,交战双方都有多种军用水上飞机,它们主要执行巡逻、护航、侦察、反潜、轰炸等任务,也担任对海上目标的鱼雷攻击,甚至与其他飞机进行空战。如日本的水上飞机“二式大艇”从马绍尔群岛南面的基地起飞,飞行3000多千米后,在临近夏威夷群岛的海面上降落,由潜艇加油后,重新升空,与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一起,发起了对美国珍珠港的突然袭击。
整个二战中,英国的“桑德兰”和美国的PBY型“卡塔林娜”两种水上飞机值得重点介绍。
“桑德兰”
对英伦三岛而言,确保海上运输安全,一直是件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因此,英国历来注重水上飞机的开发和运用。进入30年代,水上飞机在英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为更新下一代反潜巡逻机,老资格的肖特飞机公司于1936年以C级“帝国”水上旅客机为基础,重新设计出“桑德兰”多用途4发水上飞机,是皇家空军第一种单翼水上飞机,也是皇家空军最后一种军用水上飞机,还是世界上第一种装备动力炮塔的水上巡逻机,在长达20年的作战生涯中,“桑德兰”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桑德兰”1938年开始服役,配属于空军的海岸航空队,但业务上受海军的指挥。战时的主要任务逐渐从为海上运输船队护航发展到大西洋及英联邦国家沿岸水域的反潜巡逻。至1945年停产时止,“桑德兰”总产量为721架。整个大战期间,盟国有2717条商船因遭德潜艇攻击而永远消失在海上,但也有782条潜艇被盟军击沉,其中2/3发生在大西洋。为时6年的空潜对抗战其规模之大,程度之炽烈,可见一斑。1940年4月3日,数架“桑德兰”在北海上空不幸与6架德国空军Ju 88轰炸机遭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英国飞行员勇敢地回击,竟奇迹般地把一架敌机打得起了火,另一架被击伤后狼狈逃往挪威迫降。“桑德兰”飞机在摆脱威胁后飞往比斯开湾,不料又与8架Ju 88缠在一起,机体相对笨拙的“桑德兰”毫不畏惧地尽量发挥它们的自卫火力,左右冲杀,又一连击落3架“容克”,令德国飞行员惊恐万状。“桑德兰”飞机总是忠实地护卫在盟军运输船队的左右,使敌潜艇不敢冒然露头。1943年3月间SG122和HX229两支运输船队先后安全通过德军“海狼”出没的大西洋,由3架“桑德兰”、6架“解放者”和7架“堡垒”飞机组成的护航机队还击沉了一艘U384号潜艇。
“卡塔林娜”
美国联合飞机公司生产的PBY型“卡塔林娜”反潜巡逻机是世界航空史上久负盛名、产量最高的水上飞机。首架批量生产的PBY-1于1936年9月出厂,1937年5月交付部队,10月5日正式服役。全金属结构的PBY-1有一个水上安定性良好的宽矮而修长的机身和高置于流线型翼台上并带有支柱的大面积矩形整体高单翼。两台R-1830系列“双黄蜂”气冷活塞发动机紧挨着安装在中翼上,能减少单发停车后的偏航力矩。翼尖有一对可收放浮筒,飞行中可兼作端板。机头为多角形轰炸瞄准舱和前炮塔,稍后为多人驾驶舱。后机身背部两侧有两个巨大的卵形全透明观察舱兼炮塔,是该机特征之一。机身下方为双断阶艇底,其尾部设可伸缩炮塔。PBY的后期型还改装了雷达、磁探仪和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全机拥有7.7毫米、12.7毫米机枪4~5挺,可在翼下携弹2吨或鱼雷2枚。从1936年投产到1945年4月停产,各型PBY,不算苏联仿制的,总共生产3290架,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水上巡逻反潜机。
在整个大战期间,大西洋交通线是盟军的生命线,也是欧洲战事得以持续的重要保障。德国潜艇部队和它采取的所谓“狼群”战术给盟军过往运输船构成巨大威胁。故盟军一开始就投入庞大兵力,展开旷日持久的反潜战。所谓航空反潜战,是反潜飞机利用反潜探测设备对水下潜艇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定位,并利用反潜武器实施攻击的作战行动,是现代反潜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3月,PBY正式加入反潜战行列,其巡逻范围远达不列颠群岛以外1100千米、加拿大以外960千米及冰岛以南640千米的广阔海域。5月26日,英国空军209中队一架“卡塔林娜”率先发现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并指引“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剑鱼”鱼雷轰炸机向目标发射鱼雷,英舰赶到后又给予更猛烈的打击,终于使这艘德国巨舰于次日沉没。
PBY在美、英、苏、荷、澳、新西兰等许多国家服役过,战时足迹遍及全部战区。以美国海军为例,先后接收过2026架,占战时全美海上巡逻机7963架的30%以上。到二战结束,美国空军和海军飞机击沉潜艇13艘。与其他兵种合作击沉26艘,其中20艘德国潜艇,6艘日本潜艇,其中当有不少是“卡塔林娜”的功劳。
末日余辉:“云杉鹅”
1947年11月2日,一架除了发动机和液压系统,里里外外都用桦木制作的大型水上飞机——H-4“大力神”,在它的主要设计师和投资者美国人霍华德·休斯亲自驾驶下,带着一帮演艺人员和记者,离开水面20多米,飞行了1.6千米左右,这是它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飞行。后来,人们给这架飞机起了个外号叫“云杉鹅”。它的翼展97.6米,比波音747还宽近38米,比A380宽近20米。机身高9.15米,有4层楼房高,尾翼则高达24.2米。飞机装8台普惠公司R4360-4A活塞发动机,每台功率3000马力(约2237千瓦),按设计要求能运载700名武装士兵。
休斯为什么要造这架飞机?原来,二次大战期间,希特勒德国的潜艇几乎控制了大西洋海上通道,切断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的联系,盟军不得不依靠空中运输。美国军方决定招标研制一种远程飞机,能把士兵和装备直接空运到欧洲。为了使这种飞机不依靠易遭破坏的跑道,因此决定研制能从海上起降的水上飞机。休斯与另一位造船商联手中标,承包了研制任务。遗憾的是,这种飞机还没有研制出来,战争已经结束了,军方也不再感兴趣了。为了把飞机研制出来,在2500万美元的研制费中,休斯自己拿出了700万。
在美国航空史上,休斯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是个航空迷,靠父亲经营石油钻探工具赚的钱,先后投身电影制作、创造飞行纪录、制造飞机、经营航空运输公司,变成一个亿万富翁。1935年,他驾驶自己设计的飞机创造了时速560千米的飞行速度纪录;1936年,他驾机横穿美国大陆,用时不到9个半小时,又打破了前人的纪录;1938年,他还用3天零19小时作了一次环球飞行,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云杉鹅”第一次试飞之后,被放进了洛杉矶长滩港口一个巨大的圆形飞机库,每年要花一大笔维修保养费用。1976年,休斯在从墨西哥到休斯敦就医途中,死在飞机上,享年71岁。这时,休斯飞机公司因H-4飞机维修费用过高,打算将机体和发动机分开,送给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但洛杉矶所在地的加州议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永久保存,公开展览。1980年10月,一家公司在美国海军起重驳船的协助下,将该机整体吊起,从水上移到岸边,放在世界上最大的、有1001次横跨大西洋纪录的海运班船“玛丽女王号”旁边,成为国内外到洛杉矶旅游的一大景观。
又过了10年,到了90年代初,美国万年青国际航空集团说服了休斯资产管理委员会,同意把H-4飞机转给该集团下属的万年青空中冒险博物馆永远保存。1993年,该机被肢解成38大块,浩浩荡荡从水上和公路运到加州北面相邻的俄勒冈州的麦克米维尔市一个新建的博物馆里。现在,人们又可以一睹这架美国大型飞机先驱的芳容了。
二战以后:苏联、加拿大、日本兴趣不减
二战期间,陆上机场数量急剧增加、质量大幅改善,飞机的性能与可靠性也显著提升,同时空中加油技术逐渐成熟,加之水上飞机不能适应高速和超声速飞行、机身结构重量较大、抗浪性能要求高等缺点,上述诸多因素使得水上飞机的优势慢慢地消失,水上飞机的地位开始受到影响,军用水上飞机逐步淡出,而民用水上飞机的主要用途则从运输转移到救护与消防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30年代前后各国的水上飞机型号不下650余种。但二战结束以后,到七八十年代,仍在发展的水机计划只有苏联/俄罗斯、加拿大和日本几家公司的寥寥数种。
苏联/俄罗斯
苏联/俄罗斯对水机的研制由来已久,著名水上飞机设计师别里耶夫在1932年就设计出了MBP-2近距水上侦察机,在1932~1940年间生产了1400多架,在海军航空兵中服役时间长达20年。1936~1940年,该局又设计出了别-2、别-4水机。别-4采用全金属结构,具有“海鸥”翅膀形状的机翼,带斜支柱,并可折叠后沿飞机轴线收起,别-4采用弹射起飞、水面降落、吊装上舰的起降方式。二战后,该局于1948年研制了用于远程反潜航空兵使用的双发别-6水上飞机和多用途别-8两栖飞机。1956年研制了别-10喷气式后掠翼水上飞机。1960年研制了采用双发喷气式发动机的别-12反潜两栖飞机,该机曾创造了42项世界纪录。1985年开始研制世界最大的A-40“信天翁”双发涡扇式多用途水陆两栖飞机,1986年12月首飞,1987年开始批生产,发展出反潜/侦察/布雷型、海上巡逻/搜索救援型、客机型、客货型等多种型别,并创造了148项世界纪录。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研制了别-103小型水上飞机,该机主要用在短途航线上,可以到达其他运输工具难以到达的河流、湖泊等地域。同时,在9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被称为A-40“信天翁”缩小型的双发涡扇多用途别-200水陆两栖飞机,首架别-200原型机于1995年开始生产,1996年9月出厂,1998年9月24日首飞,2000年取得森林消防飞机认证,2003年7月31日,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订购的7架中的第一架首次交付。2006年以来已经有4架用于执行各种任务。根据外国的请求,紧急情况部和别里耶夫公司的别-200发展型多次出国执行任务:意大利(2004~2005)、印尼(2006)、希腊(2007)、葡萄牙(2006~2007),表现良好,受到各国的赞誉。目前伊尔库特和欧洲适航当局正在合作,2009年取得消防认证,2010年取得货运认证,正在与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土耳其、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谈判出售和灭火季节租赁协议。
别-200采用的是与A-40一样的常规布局,悬臂式后掠上单翼,展弦比较大。尾部为T形翼,采用常规的方向舶和升降舵设计。中翼后上方并列安装有两台由“进步”发动机公司研制的D-436PT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73.6千牛。出口型可根据用户要求选装包括宝马-罗罗公司的BR-715涡扇发动机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动力装置。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底部为船体设计,起落架为前三点式,2名驾驶员。
别-200与世界上同类型水陆两用飞机相比,它的特点是:不仅可以从短距离混凝土跑道、一般性湖泊水面上起飞,而且还可以从崎岖不平的土路上起飞。此外,该型飞机在执行灭火任务时可以从河流、湖泊及海洋直接取水。
座舱位于机头上方,客机型可载 64名旅客或10~52名头等舱和二等舱旅客。其灭火机型 水箱装在机舱中部,水容量12米3,另外还有一个1.2米3容量的液态化学剂箱。能在浪高1.2的海面上吸入12吨水。加满油后,该机可从机场起飞飞至相距200千米处的水库吸水,然后飞往相距10千米处的火区,来回吸水灭火,共可投水320吨。若机场至水库和水库至火区的距离各为200千米和50千米时共可投水140吨。 总之,由于俄罗斯对水机坚持不懈的开发研究,形成了性能良好、种类齐全、服务配套的水机系列。目前,在水上飞机领域俄罗斯相对西方有10年以上的技术优势。
加拿大
加拿大国土面积995.6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46%。丰富的木材储量是加拿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同时也是加拿大重要的经济支柱。保护好森林因而至关重要。及时发现火情并采用快捷有效的办法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并扑灭林火,是森林防火最重要的环节。二战以后,一些剩余的军用飞机被改造成“投水轰炸机”,用来灭火。
1963年加拿大国家科委召开一次研究控制森林火灾的研讨会,主题之一就是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灭火的飞机。根据会议要求,加拿大飞机公司(后被加拿大庞巴迪航宇公司并购)制造了一架原型机CL-204活塞式水陆两用森林灭火机,其最大特征是船形机身上装了一副可收放的起落架,经修改后成为CL-215。1967年首架CL-215出厂,10月投入使用。CL-215每次可载运5440千克水,这些水可用一根压力管抽取,也可以在飞机沿水面高速滑行时用一根可收入的探管汲取,飞临火场上空时再把水投放下去。CL-215共售出125架,其中70%在欧洲,使用的国家有法国、西班牙、泰国、希腊、委内瑞拉和南斯拉夫等。
80年代末,加拿大飞机公司提出换装加普惠公司PW123AF涡桨发动机的方案,称CL-215T。1991年10月,公司开始对CL-215的全面改进计划,产生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森林灭火飞机CL-415,更新了各系统,改进了结构,提高了抗腐蚀能力。
改进后的飞机速度提高了30%~40%,灭火效率提高一倍。CL-415可在掠过水面的10秒钟内自动汲满水。在一次典型任务中,如果从距火场10千米的水面取水,1小时内可作业9次,运送55170升水或灭火剂。除灭火外,CL-415还可执行海上巡逻、渔政监督、控制非法移民、缉私等多种任务。
日本
US-1A是日本新明和工业公司在PS-1型水上飞机基础上发展的水陆两用型海上搜索救援飞机,公司编号SS-2A。该机于1970年6月开始设计,1974年10月16日首飞,第二年服役,共向日本海上自卫队交付了20架。该机能在浪高3米、风速25米/秒的情况下顺利下水,最大航程超过3000千米。20世纪90年代,日本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按照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新要求,对US-1A进行全面升级,推出US-2。改进的重点是着水、离水的操纵性能和机载设备。US-2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综合仪表板和增压式座舱,换装了AE2100发动机,螺旋桨由3叶改成6叶,减轻了主翼、消波板和浮舟的重量。其整体性能有较大提高:飞行高度达到6100米;速度由490千米/时提高到555千米/时;最大航程由原来的3800千米增加到4600千米;水上滑跑起飞距离缩短了38%,由735米减少到460米,而水上着陆最短距离减至220米(载重36吨)。起飞、着水滑跑距离短是US-2与其他水上飞机相比的最大优势。
US-2加装了压力机舱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增压舱的大型水上飞机,除执行搜救任务外,也能够用于海上巡逻和反潜。
中国水上飞机再次起飞
新中国的水上飞机部队成立于1955年,当年我国从苏联手中接过6架别-6型水上反潜飞机,由此海军组建了我国唯一一支水上飞机大队。1969—1970年期间曾对别-6加以改进,用国产涡桨5发动机替换原来的苏制发动机,性能有明显改善,取名青6,已退役。1968年水上飞机研究所开始筹建,同年12月水轰5型水上飞机正式研制,项目由研究所设计、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负责试制。用以代替别-6飞机。当时水轰5设计意念是要我国自行生产新一代大型远程水上巡逻反潜轰炸机,主要用于反潜、攻舰、海岸巡逻、搜索救护等。水轰5型于1976年4月3日首次试飞成功,然而好事多磨, 一度由于研制中出现的问题及经费得不到落实而面临下马的危险。后来在海军的坚持下,水轰5恢复研制,并于1986年正式服役。
1987年兴安岭火灾后,研究所提出把水轰5型改装成森林灭火机,并得到了国务院同意,同年12月16日,改装成森林灭火机的水轰5B投水成功。测试结果,该机吸水滑行速度达130千米/时,用10秒钟即可吸满8.3吨水,并以210千米/时的速度在2至3秒完成投水,投水高30至50米时洒水面积大约4200米2。1989年8月12日水轰5B在扑灭黄岛储油罐大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我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水陆两用飞机——“蛟龙600”(AG600),于2015年7月17日机身段完成对接,全面进入总装阶段,力争尽早实现首飞。该机为一款单船身4发涡轮螺旋桨式综合救援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为60吨,比水轰5增加了15吨。为了满足水陆两栖的特性,AG600机头上部是飞机座舱和通舱结构,底下是一个双曲面的流线型船体结构,既要保证水密性要求,又要实现机体的增压要求,机头部件还要满足功能使用要求,设计和工艺制造难度非常大。
AG600可以在陆地和水面上起降。在民用航空领域拥有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的强大功能,因此市场潜力巨大。该机的设计制造,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空白,为未来同类产品的研发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水上飞机的未来
二次大战后,由于喷气技术的使用,水上飞机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陆基飞机和舰载飞机。但一些军事专家们认为,水上飞机并未过时,在未来的战争中,机场和陆基飞机都是敌方重点摧毁的第一批目标,较易陷于瘫痪,而水上飞机则可事先分散隐蔽在江河湖海之中,可以免遭打击。为了克服水上飞机存在的气动性能不好、自身结构重量大、飞行速度慢等不适合现代战争需要的缺点,研制单位在积极探讨改进办法。
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都有研制新型水上飞机的计划。
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为美军设计了一种未来新型军用水上飞机的方案。该机采用无尾双三角翼气动布局,在机翼根部设有一个很长的拱形大边条,用以改善大迎角飞行和起降时的气动性能。在水上起降时,水的浮力是分散在机体及其固定翼上的。两台发动机高置于机身背部,以避免溅起的海水被吸入进气道内。该机还将装备先进的电子系统和空空、空舰导弹及反潜的武器等。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由美国国防部防务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投资,密歇根州大学一个小组成功开发了一种电力推动的“飞鱼”自主式水上飞机,可以在水上起飞和着陆,能利用GPS技术沿着预先制定路线飞行,用于海上持续监视计划。
美国洛杉矶图标航空公司展出了一款具有未来派色彩的新型水上飞机——“图标”A5,可以折叠,便于飞机存放到车库,旨在让更多人体验到飞行的乐趣。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在水面上降落的客机,载客量达到2000名。由于不需要机场,因此研究人员使用了混合型机翼,这可能是巨大水上飞机的未来版。
俄罗斯在积极推销别-200水机的同时,还计划研制别-112型两栖飞机以及起飞重量超过1000吨、翼展达到150米的超大型两栖飞机,以便开展民间大型货物和大量人员的航空运输以及运送大部队及大型军事装备。
据《俄罗斯航空新闻网》报道,俄航空科研部门已经设计出一种新型水陆两用飞机别-2500(正式名称是“超重两栖地效飞机”,属于地效航空器),起飞重量为2500吨,最大负载1000吨,相当于10架美军最先进的C-17“全球霸王”运输机的运力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