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里,你有“第二个大脑”

2016-07-14 15:37李博
家庭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神经症胃肠道胃肠

李博

下班后,与发小小聚。期间一朋友说:“公司半年前换了老总,这位老总自己精力充沛,就跟上了发条似的,也把别人都拧得特别紧。公司开会总是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听他讲话。他的口才非常好,说得有时候让人激情澎湃,但很多时候是在公开训斥不得力的部门,让人无地自容,于是我们的胃口越来越差。前一个月,有个同事突发胃痛,结果后来查出是溃疡;前几天,我也觉得不舒服,正准备去找你看看呢。”

我朋友说的这个溃疡,应该是指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紧张、压力大,个别患者在急剧变化的情绪下,可能突发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精神力量如此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

很多事例都证明,消化道的一些溃疡,跟压力很有关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工作压力。如果老板总是让员工压力特别大,精神紧张,长此以往员工就容易得溃疡。还有一些父母,常常在餐桌上训孩子,孩子被训得垂头丧气,眼泪汪汪,战战兢兢,消化会受到很大影响,长期会形成消化不良,引起营养不足。

这是因为一个人在紧张、烦恼、愤怒时,其不良情绪可通过大脑皮质扩散到边缘系统,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出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排空障碍,胃酸的腐蚀性会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长期的刺激最终形成溃疡。所以吃饭的时候不但自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也别让同餐的人“堵着胃”。

溃疡病患者症状加剧或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常常发生在情绪受打击之后。据报道,在战争、地震环境下,居民、士兵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一些资料还表明,性格开朗、豁达宽容的人胃病发病率很低;长期精神抑郁、性格内向、严重精神创伤者消化道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发病率则很高。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情绪不稳、容易冲动与脊髓和脑的相互作用可引起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中医:情志与脾胃密切相关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就是,看到肝脏的病,知道会影响到脾胃,应该先把脾胃补起来,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层就是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医学思想,另一方面就是心情对于脾胃病的影响。

比如说你要是生气了,不高兴,胃口一下子就没有了。就算不生气,思虑过度,也会导致思则伤脾。门诊中就经常见到IT男,以及机械电脑工程师等,长期思虑过多,也容易导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甚至出现肠易激综合征、胃下垂,以及体能下降出现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

西医:胃肠与情绪相互感应

美国生物学家认为,我们体内有两个大脑系统存在。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头颅中的大脑,另一个则是鲜为人知的在腹腔内的“第二大脑”。它们两个互相对应,就好像一对双胞胎,只要其中的一个感到不适,另一个也会产生类似的感觉。

“第二大脑”实际上也就是肠道内的神经系统,由分散在食管、胃、小肠、结肠组织上的神经元、神经传感器和蛋白质组成。它们相互之间也快速传递着信息,独立地感知、接受信号,并作出相关的反应,使人产生“愉悦”和“不适”的感觉。所以,我们有时非常饿的时候心情也会很差劲。

同时,控制人类以及某些哺乳动物情感的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种让人情绪愉快的激素的95%是在肠道里面合成的。因此,情绪的很大一部分受肠道神经系统影响,例如“忐忑不安”就是肠道对生理压力或紧张的提示信号。而情绪影响肠胃的情况更多些,比如“气饱了”“相思得茶饭不思”等。

不久以前,人们还以为肠道只不过是带有基本条件反射的肌肉管状体,都没注意到它的细胞结构、数量及其活动。后来,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胃肠道细胞的数量约有上亿个,迷走神经根本无法保证这种复杂的系统同大脑间的密切联系。那么胃肠系统是怎么工作的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胃肠系统之所以能独立地工作,原因就在于它有自己的“司令部”——人体“第二大脑”。“第二大脑”的主要机能是监控胃部活动及消化过程,观察食物特点,调节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分泌。十分有意思的是,像大脑一样,人体“第二大脑”也需要休息、沉浸于梦境。“第二大脑”在做梦时肠道会出现一些波动现象,如肌肉收缩。在精神紧张情况下,“第二大脑”会像大脑一样分泌出专门的荷尔蒙,其中有过量的血清素。人能体验到那种状态,即有时有一种“猫抓心”的感觉,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如惊吓、胃部遭到刺激则会出现腹泻。所谓“吓得屁滚尿流”即指这种情况,俄罗斯人称之为“熊病”。

胃肠神经症:精神因素是主因

医学界曾有这样的术语,即神经胃,主要指胃对胃灼热、气管痉挛这样强烈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倘若有进一步的不良刺激因素作用,那么胃将根据大脑指令分泌出会引起胃炎、胃溃疡的物质。同时,“第二大脑”的活动也会影响大脑的活动。比如,将消化不良的信号回送到大脑,从而引起恶心、头痛或者其他不舒服的感觉。人体有时对一些物质过敏就是“第二大脑”作用于大脑的结果。

比如,临床上经常看到很多患者,明明没啥问题,却说,就是难受的不得了。

来医院看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大约有1/3的人是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胃肠神经症”。这类患者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此类患者常常诉说消化不良、饱胀、胃部疼痛,或是吞咽困难,还有些患者会出现恶心、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多与精神情绪的波动相关。这些人在经检查后发现除少数患者有胃下垂外,大多数人胃肠道并没有器质性病变。

一些人大部分时间持续忙于工作,心理压力大或情绪有问题,心理压力本身就会影响消化液分泌,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出现食欲下降、饱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由于患者长期对胃肠道的过度注意,大脑皮层对胃肠道活动的敏感性增高,不仅对胃肠道的各种病理变化格外敏感,甚至把一些正常的生理活动也疑为病态,从而导致精神更加紧张。同时,过度紧张可加重消化不良,如此反复循环便形成了“胃肠神经症”。

“胃肠神经症”说好治也好治,说不好治,真的很难恢复和摆脱恶性循环。首先要消除紧张、担忧和焦虑情绪,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压力,减少不良情绪的骚扰,加强性格方面的修养,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同时,可以服用一些汤药、一些抗焦虑药物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通过多方调理,一般都会康复。

总之,对健康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可以说,即便你在吃饭,若郁思苦闷,或不如放下不吃!

猜你喜欢
神经症胃肠道胃肠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酸枣根汤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蒙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临床医学心血管内科的神经症的治疗研究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