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中
(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安徽马鞍山 243011)
浅谈环境监测仪器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周建中
(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安徽马鞍山 243011)
大型仪器设备,是指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使用条件较为严格的仪器设备,具有功能多、精度高、性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其在环境监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目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近年来大幅提高了对环境监测方面的硬件投入,各级环境监测站的标准配置所需的大型监测仪器设备已基本配备到位。所谓大型仪器设备,是指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使用条件较为严格、价格相对较高的仪器设备。这些具有功能多、精度高、性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仪器设备,在环境监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是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
随着环境监测单位所配置的仪器设备不断增加,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较低,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管理不到位等。本文根据目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探讨和整改建议。
1.1 仪器设备闲置严重
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财政的支持下,环境监测部门在硬件上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在一些设备进行采购申请时,不够谨慎,仅仅是为了迎合当下环境监测站的基本需求,并没有将地区及本部门的需求考虑在内,更没有长远规划,以至于很多设备采购之后使用率过低,甚至有的设备采购回来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尤其是条件比较差的一些市县级监测站,既没有场所,人才资金也严重匮乏,但是却从国家的投资中申请购置了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等一些大中型仪器。然而这些仪器并没有发挥它的价值,被购置后这些条件较差的监测站却没有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的能力,造成这些仪器被闲置,购置资金被无端浪费。甚至一些花费几十万、上百万资金购置的进口科学仪器,使用几次之后,就一直被闲置,非常可惜。大型的仪器设备因为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监测的项目也多有不同,因此经常导致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比较低,比如气质联、快速气相色谱仪、ICP-MS等,这些仅用于饮用水源的分析,一个月使用次数也就是一两次。
1.2 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缺乏
目前环境监测系统用人都采用聘用制,与正式编制同工不同酬。由于待遇不高,任务繁重,缺乏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很多聘用人员感到没有发展前途,从而造成有一定大型仪器设备操作经验的聘用人员跳槽到第三方实验室或改行,而新聘用人员专业有时存在素质不高,加之培训又不到位,从而造成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严重短缺。
1.3 技术人员培训交流少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对大型仪器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没有形成制度管理,使得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交流机会较少,导致在处理一些实际操作方面发生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可供参与、交流的平台,许多技术管理人员只能凭个人认知、个人经验处理一些技术操作、技术故障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会造成仪器的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仪器设备更大损失。
1.4 维护维修环节薄弱
对于监测仪器无论经常使用与否,都需要定时维护,使用后应及时保养。目前,有些监测站存在不注意保养,一些人员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保养,使用人员维护保养与否又无人检查、监督。由于维护保养不当,造成仪器设备性能下降,过早老化、损坏,缩短了仪器寿命。
大型监测仪器设备购置成本高,对运行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日常维护费用也比较高,一般,一些大型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用一般都有政府来承担,而日常的维护及维修费用则由单位自行解决,而这部分费用比较高,一些设备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又必须升级,如果加装其他的辅助设备则需要再次申请额外的资金,进而对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产生影响。当前,环境监测部门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普遍比较缺失。
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及运行应当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虑,提升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使用效益,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令其为环境监测及科研服务,这也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2.1 加快大型仪器操作人员的引进
人,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任务日益扩大和深化的形势下,监测技术及分析方法不断发展,招聘一些业务精、素质高、活力强的大型仪器操作人员,已是当务之急。对一些聘用人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鼓励监测人员积极进取,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以解决环境监测中的新问题。
2.2 完善大型仪器管理制度
作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仪器设备管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监测工作仪器设备进行采购、验收、校准、使用、维修、改造、更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虽有现行的管理制度,但如何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效益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2.1 加强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从购置环节把关,从源头上控制闲置资源的浪费,购置前就要加强可行性论证,召集技术专家论证讨论评估,从技术层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评估,从而可减少购置后仪器使用率低,或因技术原因导致闲置。
2.2.2 制定专人管理制度
大型仪器设备价格高、技术性强,应制定专人管理制度,选派实验技术能力强、责任感强的监测技术人员专职管理,并责任到人。
2.2.3 定期检定仪器设备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同时做好期间核查工作。常用的期间核查方法有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实验室内不同型号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国家标准样品的比对实验等,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2.4 做好日常管理
必须逐台制定《安全操作、管理及使用人员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等一些大型仪器的维护、维修及运行管理制度,大型企业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保养必须遵从这些制度,以此为基础,让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维修情况进行逐台记录,并将这些使用情况作为资料档案进行存档管理,这也可以作为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估依据。
除此之外,一些环境监测站为应对突发污染事故购置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其日常管理也应当及时解决。这些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使用率不高,但是也应当安排专人进行逐台维护与管理,比如为应急多功能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及时开机充电,对探头进行带点养护等措施,以确保在突发事件时能真正投入使用。
2.3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大型仪器设备往往都具有购置成本高、专业性、标准性及多功能性等特点,而大型仪器设备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它耗资大、使用复杂、运行条件和维护成本较高,对仪器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同样较高,不是任何单位需要使用就有能力购置和维持其正常运行。因此,建立资源共享的大型精密仪器协作网,已经成为当前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共识。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本着“协作联合、互助互利”的原则,在保证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大型精密仪器的技术优势,参与大型精密仪器协作共用,实现仪器资源共享[2]。如建立环境监测部门之间、环境监测部门与质检、商检、卫生防疫等部门的资源共享,可大大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2.4 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交流
现在很多大型仪器设备验收时,厂家会派一名工程师到现场讲解仪器的使用,一般就是半天或一天,时间很短,对于一些复杂的仪器如离子色谱、液相色谱、流动注射等仪器,绝不可以为能简单的使用就可以了,还应深入学习。因此,应制定大型仪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交流计划,积极参加仪器设备生产厂家、高校、上级技术部门组织的培训,特别是有相同类型的大型仪器设备单位为成员举办的技术交流活动,及时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最新技术动态,切磋故障修理技术及维护,研讨改进测试条件,以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此外,实验室必须至少有两个人能熟练使用同一台仪器,遇到问题可以互相探讨,一人不在岗时另一人也能熟练使用,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环境监测分析项目仪器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及时为环境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同时可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操作时间等,因此,环境监测实验工作者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为环境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新编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与审核评审标准实施手册.中国科技出版社,2008.
[2]徐玉宏.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探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5(3):55~56.
X85
A
1004-7344(2016)29-0309-02
201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