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尚强民
思考2015 展望2016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尚强民
2015年已经过去,2016年已经到来。辞旧迎新之际,特别是在国内粮食供求出现重大转变的当下,认真思考过去一年的粮食市场变化,展望新一年的粮食市场趋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言以蔽之,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在积聚。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为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2.4%。其中谷物产量57225.3万吨,比2014年增加1484.6万吨,增长2.7%。
据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169万吨,较上年增加了1029万吨,增长了14.4%。2015年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3270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319万吨,增长了67.6%。加上薯类进口并将进口大米折合成稻谷,2015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已经达到1.25亿吨的水平,较上年增长超过20%。
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供给数量均大幅度增长,而国内粮食消费增长放缓的状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国内粮食供大求的矛盾继续加剧。2014/2015年度东北主产区玉米临时收储数量庞大,可是重新返回市场的数量之少,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2015/2016年度的临时收储数量预计仍会十分巨大,玉米库存将创天量。稻谷供大于求的形势同样严峻,库存量不断增加,随着保管年限的增加,库存稻谷品质降低。小麦供求平衡的状况比玉米和稻谷要好得多,但也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国内小麦价格走势明显较之前几年疲软。
此次国内粮食供大于求开始于2012年,到目前为止,供求失衡的形势已经完全明朗,各方面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尽管认识的程度各有不同,认识的角度也有差异。调整粮食结构的任务已经提出,促进粮食供求再平衡的措施已经采取,只是2015年国内粮食产量继续增长,特别是进口粮食大增,挤占国内粮食市场份额,国内粮食库存再创历史新高。
对于由于气候因素导致的粮食产量波动,我国向来采取的是籴粜之法,丰收时收储,歉收时出库,通过建立粮食储备,熨平年度间的供给波动,保持市场供求平衡,实现粮食供给安全。现在面临的情况似乎和以前不同,利用流通蓄水池对供求失衡进行最大限度调节的结果,却是严重超过当前国内需求的粮食供给继续增加,粮食市场的不可持续性问题愈发突出。
为什么如今籴粜之法失灵?因为当前的供求失衡不是由于气候因素导致的年度间的波动,而是供给趋势性地大于了需求,而且这种趋势的变化又是发生在国内粮食市场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的背景下。当前玉米等重要粮食品种供求失衡的程度已经超出了流通领域调节的能力,通过增加库存和抛售库存的办法,可能已经无法有效地实现新平衡。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粮食进口量也不断增加,粮食供给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领域推进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种植积极性,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为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看到国内粮食供给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开放粮食市场使得来自国际市场的供给增加。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年的粮食进口量已经超过1亿吨,供给增加的数量之大,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进口的约80%的粮食,是实现国内粮食供求平衡所需要的进口,并没有导致国内供求失衡。
当前国内粮食供求失衡也是市场开放之后出现的新情况。国内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于国际市场,国内粮食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国际粮食市场在价格暴涨之后下跌,重新表现出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而国内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继续支持国内价格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于是国内粮食市场便不得不承担巨大的进口压力。非常麻烦的情况出现了:国内粮食库存已经非常巨大,而粮食进口数量还在增长,国内库存压力越来越大。
一方面,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水缺,再加上环境恶化,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并不牢固,积极利用国外资源以增加国内供给,应该是理性的选择。于是,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不断强调,粮食要走出去,要利用国外的耕地资源,生产更多的粮食,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国内粮食生产的脆弱性又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内粮食市场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进口冲击。尽管约80%的进口是平衡国内市场供求平衡所需要的,但剩余的20%却给国内市场带来了太大的冲击。2015年高粱和大麦进口量大增,挤占了国内玉米市场份额,大米进口量的增加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大米市场疲软。
确实,粮食内外价格倒挂,历史性地增加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和资源的难度,但是,在开放的背景下,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又是必须迎接的历史性的挑战。
在构建新的粮食供求格局过程中,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将会不可避免地进一步融合。从这个角度看,2015年将是我国粮食史上划时代的年份。从这一年起,我国真正开始了在开放条件下实现粮食供求再平衡的进程。
一言以蔽之:生产结构调整艰难推进
基于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纪录,以及新的一年消费很可能保持基本稳定的分析,大体可以预测2016年将是粮食市场供求继续失衡的一年,释放库存压力会遇到国内消费不足的困难,粮食价格将会在市场之手的作用下下跌,各类粮食经营企业都将面临市场价格低迷的考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将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中努力地推进。
2016年国内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与进度,将会决定国内粮食供求失衡程度在2016年是加剧还是缓解。玉米生产结构的调整意见已经提出,包括减少“镰刀湾”地区的玉米种植,发展青贮饲料,改变种植结构等等。从目前的情况看,方案宏大,只是推进的速度与国内供求失衡的程度相比可能慢了。根据有关计划,到2020年将减少玉米种植5000万亩,减少产量2500万吨,而目前一年多出来的玉米数量就远超2500万吨。其实,国内不仅是玉米多了,稻谷也多了,小麦也不少,生产都应该有所调整。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好说,难做。降低粮食产量在很大程度上比增加粮食产量还难,不仅是因为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关系到农民的收入与生活,重要的是在削减产量时,担心产量下降过多,出现粮食安全隐患。在粮食生产方面需要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但也不能因此止步不前。因为如果2016年的调整行动不快,动作不大,秋粮收获之时,市场很可能将出现更大的矛盾与困难。
2016年粮食进口还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供求状况。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状态协调是终极目标,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努力。2016年粮食的实际进口量能否减少,对于减轻当前国内供给压力具有现实意义。需要在现行贸易规则之下,尽最大努力减轻来自国际市场的供给压力。提高国内粮食生产效率是实现国内外粮食市场有效融合的基础,保持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市场粮价的基本协调是实现两个市场融合的前提,因此要加快国内改革。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国是否具有贸易优势。由于贸易差距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利用好现有贸易规则,对国内粮食市场实施保护十分必要。
在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中,要积极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价格更好地反映国内供求变化。国内粮食供求已经由原来的偏紧转向宽松,国内的粮食政策也应该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要从促进粮食产量提高,转向促进国内粮食供求再平衡。托市收购是在粮食供给偏紧之时,政府向粮食生产者给出的收购承诺。现在粮食多了,还继续做这种承诺,供求可能会进一步失衡。
在政策调整之时,当然要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在下调政策性价格之后,农民收益的保护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进行。总之,农民要保护,市场也要放开,要让市场发挥作用。
当前国内粮食收购环节存在失灵问题,若国家不收或是少收便会发生卖难,这种状况一定要改革,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国内粮食市场发育。
总而言之,2016年的国内粮食市场将是发生大变化的一年,在生产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贯穿全年,库存压力仍将持续,国内粮食价格将在供求关系作用下跌,粮食收购还将面临更为巨大的挑战,由此国内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将会得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