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粮食文化

2016-07-14 03:32李文锋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2期
关键词:粮食文明文化

文/李文锋



漫谈粮食文化

文/李文锋

一般来说,文化可以认为是人类在长期的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和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与声音的体系总和。而行业文化可以认为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某个方面所衍生的特有文化现象。农业是人类文明之母,是人类一切文明中最古老的文明。农业文明发展的关键或核心便来自于粮食种植、储藏和加工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业文化。也就是说,粮食文化孕育发展了农业文明,也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为人类文明的演进不断提供着丰富的滋养。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尤其是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粮食文化灿若星辰。原始社会末期,特别是新石器时期,我国的农业已经发轫,渐成体系。尧时期的后稷因“教民稼穑”,也就是推广粮食种植而名垂青史。《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命令伯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即禹让伯益将稻种分发给住在低湿之地的百姓进行种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粮食生产逐渐产生富余,由此产生粮食储藏问题,专业的粮食仓库应运而生。同样是《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伐纣后,为了赈济灾民,曾经“发钜桥之粟”,可见当时已有相当规模的粟仓。1976~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武安县的磁山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约8000年,共发现88个长方形窖穴,内有大量已经腐朽的粮食,经鉴定为粟。据推测,当初窖穴中粮食体积当有109立方米,重约69100公斤。同时,磁山遗址还出土了现存最古老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与磨棒。河南裴李岗遗址也出土过一套石磨盘、石磨棒。它们都主要是用来脱去谷粒皮壳,这就是粮食储藏和加工系统的早期雏形。我国也是从此开启了后世繁若星辰的粮食文化。在古代,粮食成为人类生活繁衍中最重要的物品,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施政理念和价值评判。《尚书.洪范》中就有“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的说法,《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影响和培育了大众珍惜粮食的朴素感情。除此以外,大量的粮食生产场景被编为舞蹈,被选中成为书画、雕塑和制陶作品题材,甚至影响到取名、赶会等民俗活动,长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也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行业特色的粮食文化,体现了行业使命和时代精神。“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等核心理念,弘扬了粮食行业特有的“为国储粮、为民尽责”的行业情怀。一些讴歌粮食情怀的优秀文学作品,发掘修缮的粮仓历史遗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粮食文化的无穷魅力,进一步丰富了博大精深的粮食文化宝库。

当前,粮食行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激励广大粮食人积极投身粮食行业的改革发展,切实展示粮食行业的良好形象,我们粮食工作者要更加珍惜和弘扬粮食文化,全面传承行业精神,促进粮食文化的繁荣与传播。一是努力建设粮食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重点保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陕西大荔丰图义仓”为代表的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粮食机构旧址、仓储加工建筑设施和粮食种植加工器具等,并以此为基地建设粮食文化博物馆。二是注重文化传播。利用报纸、杂志和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刊发宣传文章,组织实地拍摄采风;广泛运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开办粮食文化专栏,推送推介文章,普及粮食文化;研发并组织群众参与大型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体味粮食文化的魅力。三是开展涉粮文学艺术作品和影视剧创作。大力开展书法、美术、摄影、诗歌散文、小说、歌曲、影视剧等多种形式创作,书身边的人、画眼前的事、写行业的实、表心中的情,促进粮食文化的发展繁荣。 四是支持粮食科研、教育、培训等机构开展粮食文化研究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为粮食文化建设提供学术支撑。五是加大对粮食文化建设的投入。以重大粮食文化项目为龙头,遴选一部分粮食文物遗址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粮食文化项目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粮食文化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陕西省粮食局)

猜你喜欢
粮食文明文化
珍惜粮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我的粮食梦
谁远谁近?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