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评论员 朱迅垚
十八年后,大洪水再袭中国。
截至2016年7月10日,长江流域共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与陕西等10个省份,625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约4919万,紧急转移289万人;161人死亡,61人失踪。
也有好消息。虽然1999年以来长江今年第一次出现中下游干流全线超警现象,但截至目前,长江汛情暂时减缓,汛情最为严重的城陵矶-汉口段预计7月14日前后将退出警戒水位。
谁会不关心呢?过往的大洪水记忆和武汉、南京等地全城被淹的图片席卷社交媒体。一些迹象表明,2016年的气候环境、进入汛期以后的降雨量,与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历史性大洪水年有诸多相似之处。
这么多年后,面对重新被唤起洪灾记忆的国人,有一些问题不可回避。想当年,百万军民上大堤,用沙袋和血肉筑起抵御洪水的长城。后来,长江流域的整个防洪体系发生了彻底改变。到了今天,整个防洪体系具备了怎样的能力?这些年,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长江流域主要城市投入相当力度的人力物力防涝防洪,这些措施有没有取得效果?
防汛机制在悄然进步。多年前参加抗洪抢险主要靠体能,靠肩扛手挑,靠人海战术。现在,救援实现以机械化作业为主。2009年8月,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武警水电部队主要负责江河堤防急工险段工程抢险、水库水电站大坝除险加固、堰塞湖工程排险、变电站输电线路和输油输气管道等抢险抢建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任务。2011年后应急抢险能力与装备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抗洪通讯条件上,现在已经建立起防洪数据库,可以知道险段的具体位置,险段的水位、上下游的汛情以及附近老百姓村庄和其他建筑物是什么状况,离部队机动路程有多远,交通是高速路还是国道——采取什么方式机动过去,可以第一时间判断出来。
三峡工程的竣工更是如虎添翼。在《长江流域规划》当中,三峡被定位要在长江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关键性骨干作用。如果再发生当年的历史性大洪水,经过三峡水库的拦蓄调度之后,下游荆江河段、城陵矶、武汉的防洪压力都会大大减轻。在长江抗洪防汛体系中,调度具备防洪库容的控制型水库分蓄洪水被视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应当说,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防洪体系,还是各个地方各个城市的排水系统、防涝系统,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才让此次洪灾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不过,目前抗洪救灾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还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刻。7月下旬、8月上旬是长江流域暴雨传统的高发期,后面也许还有新的考验。实际上,截至目前的长江流域灾情主要源于长江中下游的暴雨,而上个世纪末的全流域大洪水主要来源是长江上游。因此,抗洪救灾的窗口期还没有过去;接下来,长江流域或将继续存在很大的防汛压力。我们仍然应当紧绷神经,做好打硬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