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分析①

2016-07-14 07:06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阳娟湖南商学院欧阳一轮
中国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分析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阳娟湖南商学院 欧阳一轮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分析①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阳娟
湖南商学院 欧阳一轮

摘 要: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地区建设的成败。由于农村人口文化水平低,诚信意识相对不强,信用风险成为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障碍,而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性也就决定了它对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增强其抵御风险能力,规避各种财务风险成为各大金融机构关注的热点。本文将对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 信用风险 分析

为推动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单纯地依靠政府来实施农村改革,力量相对薄弱,推进速度也相对缓慢,如何有效利用农村当地企业与个人力量促进农村发展成为时下人们的热门话题。而农村当地企业发展则需要资金,融资或贷款成为其首选。可是,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的单一性、金融机构自身的薄弱性、抗风险能力的脆弱性,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服务供不应求。目前,农村只有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这两家主要金融机构与近年来成立的部分村镇银行来满足当地需求。

1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定义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是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延伸。我国现阶段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区、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1]当前,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县域及乡村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地位均等建设贡献度最大的一类机构群体,在银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增强[2]。

2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

风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常见的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转移风险。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主要风险是如下四类:一是市场风险(Market Risk),即金融机构持有的交易性资产价值改变带来的损失风险;二是信用风险(Credit Risk),即与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的其它单位发生破产而影响到该机构的风险;三是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即机构控管失当、资金周转不良,以及对复杂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价值评估错误所带来的风险四是声誉风险(Reputation Risk),指由于各种外来或自身事件对机构名誉造成损害的风险。这四类风险中,信用风险又是最主要的[3]。

3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现状

3.1 无抵押贷款是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存在的主因,贷款量多质劣是主要的特点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网点广,数量多,贷款金额不大,贷款期限较长,收益相对较低,业务风险较大,不良贷款比重偏高,贷款客户集中度低。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重居高,比例超过50%,且不良贷款损失率高。其中,较大的呆账赖账比率以及大量的不生息资产,普遍存在于不良贷款中,使得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经营受到了严重制约。尤其是无法收回的集体陈旧农贷、私营企业贷款以及乡镇企业贷款,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效益性和流动性。

3.2 信用等级认定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道德风险表现突出

我国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据相关报道: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拥有几十个证。这说明我国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共享。目前,金融机构对贷款用户信用状况的了解主要使用两种方法:一是从长期的业务来往中掌握贷款者各种相关信息;二是就是通过一般的信用评级机构来确定。以上两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很难发挥作用,因为它主要针对一些大企业。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面对的放贷群体是农民,它对于农民的信用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农村人口居住稀散,再加上许多农民外出务工,放款银行对贷款人相关信息无法准确掌握。正是这种信息的不透明,贷款过程中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就会上升,为信用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

3.3 固化陈旧的思想滋养了惰性,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管理当局者风险防范、工作创新意识欠缺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在机构治理、市场竞争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究其根源在管理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专业及文化水平偏低,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等,这些不足导致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无法适应目前金融环境发展的要求。同时,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于内部信贷人员的素养、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到位,以致其专业素质未能满足当前信贷需求,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无法高效地推广,使它远远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思想跟不上,就不会学习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信用风险的管理工作创新就更加不可能做到,这些因素潜在地为信用风险的有效防控设置了障碍。

3.4 非系统风险特征在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信用风险中表现明显

根据商业银行经营规则,资本总是流向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因此,这些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时有所欠缺。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是普惠金融的主体,理所当然地担负起服务于农村的工作职责。国家政策对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农村中小型机构无法做到把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不得不对相关农业行为进行贷款发放。农业本身就是一个脆弱性行业,农业的脆弱性导致非系统性的因素成为信用风险的主导[4]。

3.5 信用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很难挽回

与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相比,信用贷款若发生风险,损失很难挽回。如下原因造成这个局面:第一,申请信用贷款的主体,本身的资信就属于次等,大部分人经济收入不稳定,家庭中的任何一次小意外都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第二,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对贷款产品没有时时跟进,只有在违约发生的情况下才予以关注,很难提早把控信用风险,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国家信用体系土壤不健康,有偿还能力的信用贷款主体在这种环境中也未必能及时归还所贷款项。

4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中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4.1 宏观层面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4.1.1 政府主导角色过重,寻租行为存在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作为独立法人,扮演着助农惠农的角色,许多贷款性质具有扶持性与政策性。在助农惠农过程中,由于政府主导角色过重,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针对许多不良信用客户不得不发生放贷行为,导致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极大的、潜在的信用风险[5]。与此同时,寻租行为在助农惠农过程中滋生,这进一步诱发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

4.1.2 金融体系不完善,导致信用风险发生

金融体系包括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一定缺陷,在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调配能力方面相对有限。而证券市场较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能够借助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较低,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仍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而相对集中的少数大型企业是传统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具有集中潜在信用风险,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主要市场中尤为突出[6]。

4.1.3 监管机构事前“缺位”,事中“越位” ,事后“不到位”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仍然处在初始阶段,其监管手段的有效性不足,缺乏对事前风险规避的有效防范;监管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合规性,部门之间出现越位现象;大多数机构都是事后监管,而且许多事件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信用风险在金融机构中的防范和应对缺乏主动性、预见性。

4.1.4 道德风险与当前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

由于市场不完善,信息存在不对称,金融市场道德风险巨大,道德风险主要是指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时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但其不必承担全部责任。具体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较差,风险损失不断加剧,个人信用观念淡薄,社会征信系统不健全,以及整体的法律环境相对欠缺,这也给农村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4.1.5 农业保险机制不完善

农业保险是指农业发生风险时有保险机构给予补偿的一种机制。它可以帮助农民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间接地减小农村中小型机构贷款中的信用风险。现阶段保险公司对担保的农业产品种类非常有限,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面前补偿较低。究其根源是农业风险比较高,农业保险收益小,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不足。目前,在政府的号召和鼓励下,我国正在推广的农业保险制度也只有部分村民参保。所以,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信用风险远高于普通工商企业贷款。

4.2 微观层面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信用风险微观成因,是指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自身和客户主体的因素。

4.2.1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意识薄弱,内部控制、防范措施有缺陷

随着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只有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加大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关注力度,放弃不可持续发展性的管理模式,才会在信用风险的控制上取得显著效果。

4.2.2 客户主体抵押品缺乏有效性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的客户抵押品差距较大,其抵押品基本上是办理贷款手续复杂的房屋、大型农具以及土地,有些完全是信用贷款等。这些抵押品可评估性能较差,金融机构认可程度低,最终导致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客户抵押品缺乏有效性。

4.2.3 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客户主体自身风险显著

首先,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涉贷客户主体多为农户及小型农业企业。作为农户,本身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受多米诺效应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很差。因为这个群体不可能有收入的多样性、再次进行教育培训的机会,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其次,农业的特点是“周期长,季节性明显,抗风险能力差,农产品市场波动幅度较大”,且对资本需要强度高,但派生存款规模较小。小型农业企业大部分是小作坊式的家族企业,缺乏规模性与产业化,管理者群体属性却是农民。

4.2.4 信息严重不对称在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凸显

农村中涉贷客户居住地较分散,考察较困难,可抵押品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同时,客户主体的数量较大,规模较小且贷款数目不大,信贷次数较频繁,又没有可供评估的财务及资产信息,大部分客户缺少有效信用记录,从而导致农村信贷信息不对称远超出城市信贷水平[7]。

5 解决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5.1 从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宏观制度着手深层次地解决信用风险

首先,政府金融部门应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避免行政干预政府扶持下的担保机构的市场行为,造成政府“一保就灵”的错误认识。其次,企业行业的风险主要是为了反映企业所在行业周期的繁荣和衰退以及其对金融机构产生的潜在风险。因此,对企业所在行业进行前景预测和竞争强度的评估,是金融机构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再次,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流动,并以立法形式加大对资金来源,损失补偿,人员编制和监管职责等方面的法律界定。最后,建立一套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补偿在内的风险化解机制。在风险转移机制上,建立更趋完善的担保风险的反担保和再担保机制,确保风险有效转移。由于担保机构力量有限,无法提取足够的风险准备金,在风险补偿机制上,应加大对各级政府的基金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8]。

5.2 信用风险控制也要结合产业政策及发展背景多渠道地破解相关难题

首先,利用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通过信用担保降低风险,实现信用安全与产业政策两者的融合。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资产质量和信贷安全成为银行的关注点,但信贷资金安全性与政府颁布的产业政策要求会存在着不一致。例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是产业与科技政策的要求。但是,相应的信用风险很大,商业化的金融机构不愿承担。即使勉强做了,它延滞了银行的商业化,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信用风险。其次,在金融行业内部设立信用担保基金,有条件、有选择地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在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时,应该兼顾扶持发展和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不能一视同仁地对中小企业全体给予担保,而应对产业、行业以及地区做慎重的、有计划的选择,帮助有经济价值的中小企业成长,使其规范化、现代化。

5.3 完善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事前、事中、事后体制建设,增加农地、宅基地等抵押品的有效性,为信用风险的降低保驾护航

第一,加大事前风险的防范,引入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形成风险预警、风险预防、内控和机制在内的风险防范机制。当前,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对担保项目风险评价的主观性很强,主要依赖于评审人员的判断,而且评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评审效果较差;其次是申请担保的中小企业缺乏相关的信用资料。为了有效控制担保风险和科学、客观地对我国中小企业及个人信用担保项目进行评审,有必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及个人信用担保项目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的研究,建立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用担保风险评价体系。第二,通过控制代偿率和设定强制再担保系数等以实现信用风险的事中控制。第三,根据项目的风险等级、担保期限、担保机构等设计多样化的担保方案,通过客观的数据统计分析,对担保费率、保证金率、反担保率等关键指标下进行测算,实现有效追偿实现事后信用风险控制。第四,利用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现有的五级分类制度,建立信用跟踪调查机制。第五,结合国家当前土地流转背景,增加农村贷款主体抵押产品的有效性,简化房屋、大型农具以及土地作为抵押品的贷款手续流程。

5.4 加强国家信息化工程建设,培训风险监控专业人员,形成一支专业的信用风险监管队伍,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

首先,由于信息不对称,国家有必要加强全国人民的基础信息采集,掌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剔除多部门管理、资源不共享等不良现象,实现全国民众信息一卡通。一卡通主要是指全国人民只有一张信息卡,涵盖民众从出生至死亡这一过程的所有信息(学习、工作、政治表现等),相关部门根据其权限可以查阅民众的信息。其次,根据信息化平台,加强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优秀的专业人才因城乡资源的不平衡很难有人会到这些地方来服务,加上中小型金融机构缺乏人才激励制度,所以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队伍不完善,很少人会使用国外计量模型作为主要的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如代表性的KMV模型、走宵锡模型等,这些方法通过定量分析,金融工程技术和数学模型运MJ相结合,提高了风险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6 结语

信用风险的防范是一个齐抓共管的问题。对于个人而言,必须树立诚信思想道德意识;而金融行业则要做到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对违法乱纪者须加大处罚力度,加强思想教育;国家更应该从大局出发,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把信用管理方法应用到各项制度领域中,确保信用政策有效率地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霞.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 于丽先,郑子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和前景展望[J].农村经济,2011.

[3] 付伟铮.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信用风险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4] 杨洲.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5] 王霞.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6] 吴景洪.农信社支农贷款风险管理与农民信用意识培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2(90).

[7] 付伟铮.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信用风险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8] 罗玲,于洋,甄永浩.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5).

作者简介:阳娟(1983-),女,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①教育厅科学研究《土地流转对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村社治理的研究——以邵阳地区为例》(13Y791);院级课题《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娄底市“城中村”的治理研究》(2013sk18)阶段性成果;湖南省社科基金《土地流转背景下城中村治理模式的创新研究》(2014YBA32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c)-086-05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分析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信用风险管理:从理论到实务》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信用风险的诱发成因及对策思考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