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陈丽冰
传统中药,香飘东盟
□ 文/本刊记者 陈丽冰
北京同仁堂吉隆坡总店开业。
受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文化影响,不少东盟国家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颇为推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更是有力推动了中医药在东盟国家的快速发展。从传统贸易到投资合作,从民间交流到高层互动,传统中药,香飘东盟。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海外华人集中的东盟地区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早在700年前的素可泰王朝时期,中医药就因中国东南沿海华人移居而传入泰国。后来移居泰国的华人日益增多,中医药也随之日趋繁荣。2001年7月,中医药在泰国开始合法化,中医师考试合格后可领取行医执照,使得泰国成为中国以外世界上第一个宣布中医药合法的国家,中医药也由此更受当地人的推崇。“如今,在泰国说起中医,很多人都知道有针灸、推拿等奇特疗法。”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泰国留学生林悦如说,传统中医的各种疗法都属于自然疗法,相对于西医来说副作用比较小,在预防疾病及治疗一些慢性病和疑难病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所以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她自己也因对中医感兴趣而来到距离泰国较近的广西学习传统中医。
而在印尼,中医药的兴起可以追溯至17世纪。当时大量“下南洋”的中国劳工把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带至东南亚国家,中医药也得以和印尼传统医学相互交融,生根发展。到20世纪初,中医药已经十分兴旺,中医师也被尊称为“国医”。尤其是近年来在两国高层的积极推动下,中医药在印尼更是焕发出新活力。
此外,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对中医药也颇为推崇,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天津天士力等来自中国的中成药品牌长销不衰;同时,政府也鼓励中医药发展,不少国家允许中药作为药品合法进口,并深入推进与中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
2011年11月,中国和马来西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后,两国在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并将在马来西亚建立中国国医中心;2012年4月,中国和柬埔寨签署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柬埔寨王国卫生部关于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青蒿素抗击疟疾的合作,并为双方科研合作提供平台;2013年5月15日,中国和新加坡签署新一轮中医药合作计划书,进一步在中医药科研、教育、管理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可以说,近年来,随着高层的积极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中医药在东盟国家逐渐得到认可,也为中医药企业扎根东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近的文化习俗和用药习惯,让中医药在东盟地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又使得中国与东盟各国间涉及中医药的贸易、服务、投资等商贸合作更加便利。那么,机遇之下,中国医药企业应如何扎根东盟,树立品牌形象?
一方面,东盟地处热带地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例如,印尼至少有超过7000种药用植物;泰国有疗效的药用植物有1500多种;而马来西亚则拥有中国紧缺的石队鸡血藤、高良姜、丁香等中草药,且尚未能真正开发利用,这些都可为双方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不少东盟国家对中医药采取较为开明的政策,药政管理体系比较宽松,有利于开办中医药厂。“马来西亚的中成药审批程序比中国要简单、快捷,在马来西亚办中药厂政策环境很宽松。”世界针灸协会联合会副秘书长李庆表示,马来西亚尚无执业医师法,华人在马来西亚尤其是东马投资开办诊所很容易。开办诊所只要求中国医生懂得针灸、推拿按摩、中医中药,三项技术通过考试即可执业。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随着“钻石十年”的开启,意味着中国和东盟市场合作层次的提升、合作领域的拓展,中国医药企业和东盟国家合作,也逐渐由药品销售转向投资制造、合作办学等。
“推动中医药多角度、全方位地走出去,具体形式包括:开展合作医疗(在外办医院、开诊所)、合作办学(在外提供中医药学历教育或者培训)、联合研究、并购办厂或开药房等。”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有所差异,中医药在走进东盟市场时也会面临文化、政策和技术准入等壁垒。因此,中医药企业在布局东盟时还需做足“功课”,多学习在这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前辈”,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打响品牌,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中国“老字号”品牌企业,北京同仁堂自2001年开始与东盟国家企业开展合资合作以来,已分别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柬埔寨、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国家设立了多家合资公司、药店及诊所,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2016年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医药分论坛上,北京同仁堂国药集团总裁丁永玲表示,中医药“走出去”不仅需要适应当地市场需求,还需要实现本土化对接。“近年来,北京同仁堂一方面不断地创造,生产线通过了一系列的认证,为打造海外产品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同仁堂与国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重点品种如安宫牛黄丸和灵芝孢子粉胶囊的安全性和作用机理等研究,为中药产品进入西方主流市场积累数据和理论基础。”丁永玲说,未来,北京同仁堂还将从三方面继续推进同仁堂海外各业务板块的转型升级。一是从传统的“以医带药”向全方位养生保健转型;二是从传统营销渠道向互联网转型实现当地直采;三是向全产业链转型,在海外打造成一个集种植、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文化、教育为一体的中医药集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欲布局东盟的中医药企业也可借鉴北京同仁堂将海外实体店与文化相结合、自主研发实现本土化对接等经验更好地“走出去”。
联系编辑:787248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