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月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 130000)
试谈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
王 月 (长春大学音乐学院 130000)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要想完美地演绎声乐作品,歌唱者不仅要掌握高超的、娴熟的歌唱技巧,还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歌唱过程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减少或者避免发生临场失误。但是在声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歌唱技能上,忽视了对它们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很可能导致学生上台时由于焦虑、紧张、不自信等问题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发挥。因此,作为声乐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歌唱表演中正常发挥自己水平。
声乐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声乐表演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歌唱者要协调好呼吸、发声、共鸣、咬字等多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是需要大脑皮层来控制各种器官来实现的。由此可以看出,歌唱表演是否能够获得成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歌唱技术和生理条件外,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心理调控能力关系到歌唱者的临场表现,关系到其歌唱技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广大声乐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将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和心理素质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力争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高超歌唱技能,又具备过硬心理素质的优秀的歌唱人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的控制和调节下完成的,歌唱也不例外,它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因为演唱是一个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需要各个发声器官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歌唱者的心理调控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有心理负担或压力,就会影响演唱效果。由此可见,优秀的声乐表演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能,使自身这件“乐器”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更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通过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将声乐作品的内容和传递的思想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因素对声乐表演的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歌唱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够灵活应对歌唱中的突发情况,能够适应不同的表演场景、不同的观众,不仅能够愉悦和感染受众,自己也能享受到喜悦和幸福。反之,如果歌唱者的心理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条件的影响和制约,那歌唱活动会给他带来自卑和失望。
1.重视歌唱技巧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歌唱本领
很多声乐专业的学生在登台表演时,由于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而影响了其正常水平的发挥,这些不稳定的心理因素大多是因为紧张、怯场,在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俗话说得好:“艺高人大胆”,高超的歌唱技巧是演绎好声乐作品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掌握了歌唱技能,有了扎实的演唱功底,过硬的歌唱本领,在进行声乐表演时才会充满自信,才有可能镇定自若、无所畏惧,甚至超常发挥。
如果学生掌握的歌唱技巧还不熟练,或者还不具备自如运用歌唱技巧的能力,他在声乐表演时肯定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为心里没底,内心忐忑,焦虑不安,最后的演唱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基本功不扎实、不能熟练运用歌唱技巧是造成声乐专业的学生怯场的很重要的原因,因此,使学生树立临场表演的信心,要让他们掌握过硬的歌唱本领。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刻苦训练,使他们熟练掌握气息的运用、发声方法、咬字吐字技巧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反复训练能够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技能,这是因为经过反复的长期训练,人的大脑皮层就会对某种活动形成固定的、暂时的神经联系系统,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活动的一系列过程就会一个接一个地自动发生。歌唱属于高级的心理活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多个发声器官在运动,因此,通过长期的反复训练,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发声习惯,类似于生物学中的条件反射。“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夯实了歌唱基础,掌握了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学生才在临场表演时有底气,有信心。
2.适时与学生进行沟通
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其权威性不容质疑,几乎是教师主导了整个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教导下反复训练,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学习主体性无法得到体现,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被消磨,而且自信心也无法树立,他们的抗压能力较差,歌唱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素养自然也是缺乏的。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师影子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歌唱表演中自如发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关系,学生的在歌唱表演中获得成功,说明教师的教学是成功的,反之亦然。因此,声乐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歌唱技巧、学术思想,以及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使师生间构建起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其次,声乐教师应建立无权威性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通过与教师的积极沟通找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要让自己会教学。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演唱中放松自如的境界。
3.通过舞台实践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歌唱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艺术活动,歌唱者要想成为优秀的歌唱家,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舞台实践,从实践中寻找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表演。歌唱者经过多次舞台实践,能够逐步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调节能力,而且,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演唱技巧、艺术修养也会不断得到提升,并能以更加成熟的心态来适应不同的演唱环境和观众。适应也是声乐表演者驾驭舞台的心理素质之一,舞台实践的机会多了,就具备了应对外界事物的能力,因此,培养声乐专业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和争取参加各种实践和演出的机会,比如,音乐会、联欢会、慰问演出、声乐比赛、独唱音乐会等,使他们多熟悉各种演出场所和不同观众,适应不同的演出环境和氛围,进而提高自己的临场应对能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中,歌唱技巧的训练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娴熟的歌唱技巧可以使歌唱者更有自信,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歌唱者自如地运用歌唱技巧,进而收到良好的演唱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师要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从课堂走向舞台表演时顺利的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1]杨芳.浅论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0).
[2]孟天屹.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J].黄河之声,2010(8).
[3]孙柳.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J].新课程·下旬,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