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黎娜 (兰州市城关区文化馆 730000)
浅谈钢琴考级的误区
吴黎娜 (兰州市城关区文化馆 730000)
“唯考级论”在社会中已悄然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似乎唯有考级才能证明习琴者水平的高低!“考级”的意义已偏离了初衷,无论是逐级考试还是跳级考试,都是每个学琴孩子的必经之路;如果学钢琴不参加考级,就如同没有学过钢琴一样。级别的高低更是家长和孩子们相互间攀比和炫耀的话题!
钢琴考级;误区
中国钢琴社会考级的初衷是普及音乐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的音乐水平和音乐文化素养、鼓励和鞭策孩子们持续学习而进行的一项水平鉴定。该考级从1991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成为钢琴业余学习者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准。级别由易到难,分为一至十级。随着中国钢琴普及教育的迅速发展,钢琴社会考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
近些年来,“唯考级论”在社会中已悄然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似乎唯有考级才能证明习琴者水平的高低!“考级”的意义已偏离了初衷,无论是逐级考试还是跳级考试,都是每个学琴孩子的必经之路;如果学钢琴不参加考级,就如同没有学过钢琴一样。级别的高低更是家长和孩子们相互间攀比和炫耀的话题!
这对于初学者或没有参加过考级的孩子,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家长认为如果教师不让孩子参加考级就是怕显露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主张考级的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相反,有如果真过了最高级,家长和孩子又会像迷失的羔羊一样突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下面就考级中出现的几点误区具体谈一谈:
误区一:攀比心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繁荣,学习钢琴的孩子日益增多。钢琴已不是人们心中的昂贵乐器,学习钢琴也不再是贵族式教育。不论是否喜好音乐,多数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习钢琴,陶冶琴操、培养艺术修养和气质。其初衷无可厚非,但在考级等级的驱使下,钢琴学习似乎已经背离了它的初衷,无论是习琴的孩子、家长或是旁人,一旦谈及钢琴学习,首先会被问及考级的级别。作为钢琴教师,我本人也不止一次被非专业人士询问考级的级别。
大家越来越不关心孩子练琴的时间、学习的教材,识谱的能力、手指基本功的训练等等,更多的事在乎谁家的孩子考过了八级、十级;这些取得高级别的孩子就是学习的楷模,也是家长和孩子炫耀的资本。在不知不觉中,考级让琴童们学会了攀比、习琴更是变成了一场博弈。
误区二:择师
不注重考级的老师不是正规钢琴专业出身的好老师。我曾经接触过这一类的家长:第一次跟我见面就说孩子小学毕业要考八级,当时她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之前从未接触过钢琴学习。我当时就告诉她我不能保证你的孩子小学毕业考过八级,于是她的孩子跟随了一位承诺可以考过八级的老师。
我国的高音乐等教育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师资力量也在日益壮大。但是,音乐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一些艺术培训结构招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并不高的在校生、幼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甚至是非钢琴专业的艺术类从业人员从事钢琴启蒙教育和培训。对于艺术类教育一知半解的家长们很容易轻信这些教育机构或是教师对钢琴考级重要性的鼓吹或是对于过关率的不实夸大,而盲目地跟随这些老师进行学习,其后果可想而知。
误区三: 盲目跳级
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在短期内达到较高的级别,要求老师压缩学琴时,盲目地追求级别的高低,忽略基本功的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考级学琴的首要目的,“钢琴考级”变成了另类的“应试教育”。一切以“考级”为中心,只弹考级曲目,忽视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科目的学习;只针对这些曲目中的技术技巧反复练习,忽视了对作曲家创作的时代背景、音乐情感以及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跳级考试反映的突出问题就是在短期内塑造“弹琴机器人”。老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连滚带爬”地进行学习。
个别不负责任的老师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只给学生教授考级的曲目,省略基本功、乐理知识、视唱练耳等训练。几年后,这些孩子只会弹奏考级的曲目,甚至不具备独立识谱和弹奏作品的能力。
误区四:忽视心理素质培养
平时不注重学习的连续性,每天练琴时间不固定;每周上课的时间也不能够保证。没有练好不去上课、家中有事不去上课、大(小)长假不去上课。钢琴的学习需要每天练习,每周上课,家长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孩子没有养成坚持学习和练习的好习惯。
考级前夕,很多家长在慌乱中采取“临阵磨刀”的训练方式。除了给孩子加钢琴课、每天更是督促孩子拼命练琴,这种魔鬼式地训练方式的确可以起到强化的效果,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钢琴考级是不同于文化课考试的一项综合素质考试,不仅考核的是考生的技术技巧和艺术素养,更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儿童的心理自我承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有较强的心理依赖性和行为随意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情绪波动。这种大强度的集中训练会让孩子对练琴产生恐惧的心理。在考试中,带着这种不稳定的情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考官老师,更会出现手指滑溜、错谱忘谱等失常现象,进而影响考试成绩。如果考级失败,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即使侥幸升级,也是拔苗助长、难以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误区五:厌学、弃学
考级之后,家长和孩子们身心俱疲,如释重负,通常会利用假期彻底放松。待新学期开学后,学习钢琴的劲头和状态大不如前。儿童的稳定性远远会低于成人,经过了假期的身心放松,曾经已经掌握的技能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和倒退,要回到正常进度,难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考过十级之后,大部分家长和孩子会出现“迷惘“甚至”停滞“的学习状态,除去一部分想进入专业院校学习的孩子,其余的孩子虽然也在继续坚持学习,但没有了考级的压力,学习音乐似乎也缺乏了动力与方向。大部分的孩子考完十级后认为已经完成了父母亲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功成身退”了;加之功课的压力,没有太多的练琴时间,只能将钢琴搁置一边,久而久之,对钢琴逐渐冷淡,甚至“弃学”。
这些误区不禁让我们思考:考级过关难道即意味着琴路的尽头吗?学习音乐真的就是为了考级吗?家长和孩子对学习音乐的理解除了考级以外,没有清晰地认识!这种盲目拔高的训练方式势必会破坏学琴的自然进程,使得琴童的技能、技巧和音乐感觉得不到稳固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练习,钢琴已经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学琴之路的艰辛,孩子、家长和教师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实属不易,如果就此放弃,实属可惜!
奉劝琴童家长应该端正心态,尊重艺术学习的规律。给自己和孩子树立正确的学琴目标。音乐教育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不论是学习钢琴或是其他乐器都不能忽视音乐教育中基本素养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仅仅为了在短期内突击应付考级、或过关后的炫耀和相互攀比。让孩子们在若干年之后,能够独立理解乐曲的结构、创作背景和风格的把握,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这才是我们培养下一代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的真正目的。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张少宇.关于业余钢琴考级的一点思考[J].学理论,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