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阈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2016-07-14 05:12周李波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3期
关键词:导向课程体系院校

周李波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实践视阈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周李波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为了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开始推行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课程改革,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发展特色、高职院校生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因素决定的。本文将深入分析探讨高职教育课程在实践导向的全方位视角下的改革以及创新。

实践导向;视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创新

高职教育课程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而产生。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结合我国的教学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展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在能力本文、项目课程、工作导向等方面进行整合和改革,将课程内容具体化,课程设计系统化,人才培养重点化。高职的教学目标最终就是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以及创新,就是针对这一目标提出的,突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目标。因此,为了解决高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在高校进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在实践导向中的课改与创新应时而生。

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不足

虽然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其课程内容还是停留在对学生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在课程中特别的体现,只是一笔带过,或是纸上谈兵。出现了课程本身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程内容厌倦等现象。究其根源,就是在课改与创新都是停留表面,没有深入探究。这就造成了高职教育课程中问题多多,课改与创新没有效果。

首先,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重文化,轻实践,课程学习与实践操作缺乏衔接。教师教的难,学生学的也不容易,使职业教育课程陷入尴尬中。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要学为所用,不能纸上谈兵。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也不是理论中加点技能操作,需要实践和理论的相互融合。而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编制不是结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的,教学模式简单,教学策略中设计的缺失,使学生毕业缺乏核心就业能力。课程评价不能成为终结性的评价,如果只重知识的学习掌握,缺失对学生技术技能操作能力的训练,只会抑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寻求。

其次,高职课程设计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的特色就是其职教性,这是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高职院校的职教性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具有自身的类型特色。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要以能力为重,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学为做用”。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平时都是活动在校门里,和外界接触少,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对学生只能进行纸上谈兵的教学,使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导致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只是在表面和形式上做文章,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不能紧密衔接,课程缺乏自身特色。从而造成学生死学书本,掌握的技能缺乏实践,不受企业欢迎。

最后,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缺乏紧密性。高职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延伸,二者只有紧密衔接,才能是将现代职业教育进行到底。二者较好的衔接是国家政策在不同层面的要求,但实际上中高职课程存在衔接不当的问题。如果高职与中职没有层次性的差异,中高职的教师究就没办法研究课程,进行课改,研发新课程,缺乏合作机制,使中高职课程出现重复设置,导致中职学生进人高职学习时,失去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高职教育课程中的诸多问题导致了高职院校缺乏应有的特色,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缺乏实践操作里力,就业率低下,从而失去高校办学的实际意义。

二、如何将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及其创新在高职教育中整体实施

(一)要将课程体系最优化

职业岗位核心力是高职教育课程的理念,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关键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课程职教性的目标要鲜明有效地突出,将专业课程体系要实现最优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核心力,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来设置,组织专业人员,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细致分析,将学生的工作岗位进行核心定位,这样确定出来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更加体现出了其不可替代性,在将核心能力的系统整合,进而确定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公关组织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通识课程的研讨

高职教育课程中通识课程的设置,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其主业服务能力的需要,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通识课程在高校教育的设置,它不是为了某一个职业设置的,而是为了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职业运用力、岗位竞争力,是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

(三)专业课程的构建,以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完成单一技能训练,是构建适合实践教学需求的专业课程的首要条件,首先要能完成单一技能的。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将知识点与技能点有机融合,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要将知识和技能有效的连接起来,真正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将高职教育的时效性完美体现。

(四)实践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的建立

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根据自身优势结合自己的实际办学条件,确立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能松懈,激励机制也要及时配合,为课改打好基础。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是否顺利进行,取决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力量。教师只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教授学生有一碗水。在去企业的实践合作中,高职院校还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教师定期定时进行实践锻炼,确保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此外,构建激励机制也不可缺失,可以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综合运用力,将高职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更深入实施,行之有效的落到实处。

结束语

总之,以满足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为前提,进行的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竞争能力,充分保证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为学的顺利就业,平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1].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职教论坛,2015, 10:59-60.

[2]韩贤贵.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创新[J].读书文摘,2015,20:107-108.

猜你喜欢
导向课程体系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偏向”不是好导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