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颠覆
——互文视角下《幽灵之家》对《百年孤独》的戏仿策略

2016-07-14 13:09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浙江嘉兴314036
名作欣赏 2016年15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

⊙李 佳[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浙江 嘉兴 314036]



解构与颠覆
——互文视角下《幽灵之家》对《百年孤独》的戏仿策略

⊙李佳[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浙江嘉兴314036]

摘要:本文把小说文本与文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人物的戏仿、情节的戏仿、主题的戏仿和场景的戏仿四个方面,研究《幽灵之家》与《百年孤独》之间的互文关系,探索该小说在女性地位、个体发展、个人信仰等主题方面所做的思考和反省,探索女性是如何颠覆父权中心、建构自我、寻找主导权,从而揭示女性书写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百年孤独》《幽灵之家》戏仿女性意识

戏仿(parody,又被译作“戏拟”),可以追湖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戏仿作为创作的一种手法,一直具有广泛的文学作品的实践,大多数情况下,戏仿包裹在互文性这一概念中被反复讨论。在戏仿的作者意图和表达效果方面,加拿大学者琳达·哈钦在《戏仿理论:二十世纪艺术形式的教学》中指出戏仿、嘲讽和讽刺的实质(ethos),即作者“主导的预期文本反馈”,既有重合的领域,又有不重合的部分,而不重合的部分可以是表现严肃的、中立的或者嬉戏的意图,由此戏仿的表达效果可能是消极的或者有效的、批评的或者搞笑的、继承的或者颠覆的。

后现代时期,各种文化批评遍地开花:詹姆逊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罗兰·巴特的“批评实践”,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这样一个“多元异质”的时期,文学经典开始受到了广泛质疑,于是后现代主义作家开始热衷于戏仿经典作品,一次次地解构经典的权威性,建构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美国后现代主义大师约翰·巴思就曾明确指出,回归经典、在经典中创新是文学复兴的最有效的方法。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的第二节“民族与叙述”中指出戏仿实际上是一种双重表述的符号,通过挪用他者来对殖民主义权力进行描述,这种具有异质性的“戏仿”从殖民话语内部对其进行解构并实现对殖民主义霸权的批判和颠覆,最终建构少数族裔民族的历史叙述,确立自己的族裔文化身份。

一、人物戏仿

后现代主义作家要戏仿经典,首先要对经典中的人物改头换面。《幽灵之家》是阿连德对《百年孤独》的“重述”,且不说内容的置换,首先对《百年孤独》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重新改写。她的戏仿一方面保留了《百年孤独》中人物的身份和部分特征,另一方面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做了较大的改动,体现了哈钦所定义的戏仿,即“一种保持了批评距离的重复,重在强调不同”。

1.女性形象的还原《幽灵之家》的女主人公克拉腊与《百年孤独》的乌苏拉一样都是家族母亲,她们的存在串起了整个家族的百年历史。在当时蛮荒的社会,撑起了整个家族,没有她们,家族就垮了。她们的善良、勤劳、勇敢,是完美的拉美劳动妇女的化身。可是乌苏拉却反抗不了丈夫,永远是被动的女主人。可见,马尔克斯的完美女性是建立在男权体制下的。阿连德把克拉腊塑造成了神秘的“天使”形象。不过特别的是,这位“天使”懂得如何反抗男性的专权和暴力,捍卫自己的权利。克拉腊会沉默、会出走,这是我们在《百年孤独》里未曾见到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社会进步,女性意识觉醒。《百年孤独》中的其他女性都是孤独的,她们不与社会联系,与外界脱节,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有乌苏拉积极入世。她们唯一与他人的联系就是与男性之间的生理联系。而《幽灵之家》中的女性走出家庭,走进社会,走入革命。特别是小说的主要叙述者——第三代女性阿尔芭,甚至和男性们一起走进了革命,顽强、奋进,这是《百年孤独》中的女人们所远不及的。

2.男性形象的修正《幽灵之家》中的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和《百年孤独》中的霍·阿·布恩蒂亚集野蛮、暴力、色情于一身,表现了男性占有和支配的社会角色和传统特征。在这片与世隔绝的愚昧、落后的土地上,《百年孤独》的男性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孤独感,缺少一种爱的能力,故步自封、放情纵欲、耽于幻想,无休止地对他们的家园进行破坏。而埃斯特万是一个强大的主宰者,小说中他一直竭尽全力地想要控制家庭中的每一个女性,但最终他的棱角被克拉腊一点点地磨平,并在最后外孙女阿尔芭被监禁并受到摧残时,使得埃斯特万性情大变,并意识到他应远离这些独裁军队,最后也正是埃斯特万敦促并支持阿尔芭写完了家族史。《幽灵之家》的结局暗示了一种激化的斗争和激进的观念,在否定和肯定之间,不存在可以互相妥协的空间。而改变之后的埃斯特万具备了理想中男性的特征,寄托着女作家们的渴望与想象。

二、情节戏仿

1.超自然情节超自然作为文学创作的返祖现象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它颠覆和解构了倍卡尔以来的理性主义对艺术创作的束缚,以回归原始的迫切愿望和非理性的方式来对抗物质主义对人类灵魂的侵蚀。两部小说中随处可见这样的超自然描写,大大增加了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同时也是作家创作观念的体现。借助于超自然特有的魔幻效果,作者的想象力完全发挥出来,同时也是借助于这种颠覆现实价值的方式,召唤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的巨大的感觉和幻想的能量,以及人的本真精神和原始的幻想能力。

2.家族拯救情节以男女主人公生活的大宅院为研究对象,借用雅克·德里达的“自由游戏”的观点分析了《幽灵之家》对《百年孤独》中生活的大宅院、失去家园和建立自己的新家园三个场景的戏仿,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困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重建家园,女性成了家族的主心骨,这对“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而言是一种挑战,家中的经济结构、婚姻中的权利关系都受到了女性的影响,进而女性并非只是被支配,她们同时也开始支配起了家庭与自身,具有更多发言的权利。对这些自觉的女性而言,“男主外女主内”和“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角色对她们不再适用,她们拥有更多的弹性,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克拉腊和乌苏拉都杀死了“心中的家庭天使”,重新拥有了自身的主动权,找回了自我,成为并非只是顺从于丈夫而生活的女性。

三、主题戏仿

1.爱情与成长爱情主题是每部小说不可摆脱的议题。《百年孤独》里,每个人都是孤寂的,他们不懂得如何爱他人,也不懂如何被爱,只是靠着荒淫的性来维持整个家族血脉。这里的女人们不爱自己,也不爱他人,无论是纵欲还是节欲,都是一种消极人生的体现。唯一有过寻求真爱的就是梅梅和阿玛兰塔·乌苏拉。她们是这个家族中为了追寻真爱敢于破釜沉舟,在幻灭中重建真爱的勇士,但结果是梅梅老死在医院,而阿玛兰塔·乌苏拉面对的是一场血的惩罚和一个长猪尾巴的孩子。而《幽灵之家》中的布兰卡已经开始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所爱,那种坚贞与执着是可敬的。即使在父亲埃斯特万的强权之下,布兰卡还是不断地发出爱的宣言:“我要跟你在一起,我爱你”,并且把初恋的第一次美好的性经验主动献给佩德罗第三,完全掌握了自己身体与情欲的主动权,展现了女性性欢愉的感受与享受的体验,由爱而性的结果是甜蜜的。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变得大胆、直接、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2.乱伦与宿命《百年孤独》中,“最为色情的场景也都是最接近于乱伦的场景,隐喻的或是实际的乱伦”。贯穿于家族百年历史中的乱伦行为,人物对这种荒谬性冲动的执着和迷恋,其心理根源是对死亡的深刻恐惧和焦虑。“宿命论”也是印第安人古老的传统观念之一,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人力不能改变命运,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印第安土著居民对生活中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会有明确的预感,马尔克斯把这种宿命论写进小说,增加了可读性和感染力。在小说中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就是上天注定的,梅尔基亚德斯在故事发生前的一百年便预言了整个家族的命运。在故事结束时,读者看到所有预言都应验了。而在《幽灵之家》中,埃斯特万强奸没有任何地位的农妇,想当然地把她们当作自己的性奴。埃斯特万的凶恶残暴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农民们把姑娘藏起来,空攥拳头,无计可施”。因为埃斯特万是农场主,他认为他不仅拥有所有的土地,还有所有的农民,农民们无力反抗他。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他在阿尔芭的书中的陈述,面对过去他拒绝承认他犯过的错误。对于埃斯特万来说,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在他眼里重要的是政治事件,与妓女发生关系,还有在三星庄园有这么多私生子,这些在他看来都是极力想要抹去的历史。《幽灵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不相信宿命,在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以“沉默”作为女性的独特武器进行抗争,她们消极被动地反抗一切父权与强权,迈向人性的最后一方净土,实现女性生命尊严的自我拯救。

四、写作手法戏仿

马尔克斯和阿连德正是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家的影响,以多篇短篇小说拼凑组合出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的方式呈现的,这样无论从哪里开始阅读小说都不会影响对其内容的理解。还用环形结构让整个历史呈现出一种“去中心”的状态,击碎了惯常的线性次序,从顺序转变为倒叙或插叙,在倒叙中又有倒叙,在倒叙或插叙中又转入顺序,使主要故事进程造成暂时的中断和跌宕。这样通过空间形式的多层呈现,信息的不断补足,充分表达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让阅读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这种恰到好处的混合时序的叙述,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又能达到作者预设的间离效果,以出其不意的人物、情节或梦境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读者在一种遇挫与开释交替出现的精神活动中,从多角度多向度介入文本,更好地体悟故事的意趣和作者的动机。

五、戏仿意图

1.解构经典经典总会成为作家关注、解构的对象,经典本身的这种不可动摇不但受到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具有了男权制文化中心的意义。琳达·哈钦在《戏仿理论:二十世纪艺术形式的教学》中提出,戏仿不仅仅是发生在艺术作品之间,也作用于历史以及社会现实,“戏仿表现了现在如何从过去发展而来,也体现了现在与过去的连贯和差异,产生了怎样不同的结果”。因此,阿连德运用戏仿,恰能够实践其“解构经典”的目的。更具体地来说,阿连德用戏仿以实现其对女性的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正如西蒙·丹提提斯所言,“戏仿是一种文化实践”,《幽灵之家》这一小说,从阿连德对人物、情节、主题的重新加工和创造中,体现了女作家对拉丁美洲女性写作的重新思考。同时,阿连德的戏仿不仅仅是在解构经典,试图发掘被掩盖的性别关系,也是在重拟历史,重新建构女性的身份和性别关系。它的存在使得女性的现在与历史并不割裂,在重建自己话语的同时反省过去,有负担亦有责任感地勇敢生活下去。

2.超越经典就阿连德的创作而言,对《百年孤独》的戏仿既包含了对《百年孤独》的既有肯定又有批评的观点,又有来自“解构经典”创作观念的影响。通过戏仿也反映出女性作家写作命运的变化。作为拉丁美洲女性作家,其写作环境非常不利,她们的社会身份永远是女人第一、作家第二,学界评论也对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采用“双重标准”。她的戏仿创作体现了琳达·哈钦对其作品“后现代主义戏仿”的评价:既关联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双重指向,以及既解钩又重塑的双重目标。在笔者看来,《幽灵之家》通过对《百年孤独》中各个方面的戏仿,将原本孤独无助的历史故事改写成了一段浓缩的性别关系之历史,从而对前人的作品进行了解与重塑:女性在自我发现的道路上寻求真相、正视现实,最终男性的统治宣布终结,新型的女性和新型的男性携手去创造他们的未来。而且这段故事是通过女主人公的回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因而也是一段女性自叙的历史:她们勇敢地承认过去的伤害,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带着历史的伤痕满怀信心地面向现在和未来。

参考文献:

[1]许志强.马孔多神话与魔幻现实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苏珊·兰珊.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美]伊菜恩·肖尔瓦特.她们自己的文学[M].韩敏中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许志强.魔幻现实主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变法[J].外国文学评论,1998(4).

[5]许志强.《幽灵之家》:美与罪孽[J].书城,2007(11).

作者:李佳,硕士,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解构与颠覆——互文视角下《幽灵之家》对《百年孤独》的戏仿策略研究(FX2014192)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
曾经逃避的《百年孤独》,如今我深深读懂了它
闽西地域文化濡染的“百年孤独”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的“西学东渐”
从主题学看《百年孤独》与《俄狄浦斯王》
河池学院堆云文学社“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之《百年孤独》讨论
浅析《百年孤独》女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