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俊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23-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理念是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恰逢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啟动,我们积极申报了《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研究》这一课题。在学习共同体研究中,我了解到所谓学习共同体,可以分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等等,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共同体都离不开小组分组,小组分组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小组分组的意义
在学习共同体研究中,让每个小组作为一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中的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学习观点。
在体育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小组分组,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很好的素质,不仅仅是体育学科的素质。
第一,体育教师要有很好的基本功素养。
体育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素养,技术素养和教学理论素养。理论素养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更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技术素养使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模仿学习。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好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模仿性强,对他感兴趣的活动,他会模仿的去练习,这样更够让他更好的更快的掌握技术。
第二,体育教师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分组时把每个学生在每组中的特点要明显的展示出来,如有的学生不爱说话,有的学生特别调皮。体育教师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在分组时要特别注重这些学生的分组。在小组分组出现不同见解时,体育教师要及时的观察,出现解决问题。
第三,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在学习共同体小组分组研究中,教师只是个导演的角色,在组织学习时教师要有精辟的言语,做好"精,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讨论。如学习肩肘倒立,开始时教师就可以说"本节课学习肩肘倒立的动作,下面我们分组进行学习,总结肩肘倒立的动作"。就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去解决。在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表达要精辟,不能说一堆理论,这样学生反而会厌烦。
第四,体育教师要有很好的总结归纳能力。
在小组分组学习结束时,小组之间会有讨论研究。在每个小组阐明观点时,教师的总结要精,准把该小组的观点简明的总结出来。因为体育教学不是语数外教学有板书,学生能够很好的可能看到。而体育教学只能靠体育教师的说和做进行教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很好的总结归纳能力。把每组的观点总结归纳出来,最后形成正确的要领。
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有很好的素质,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小组分组时要有注意要点,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小组分组学习。
第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是要有合作的观念。
小组分组学习首先每个学生要有合作的观念,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的学生会学的快,有的学生会学的慢,在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会有不同的观点,这时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合作,阐明自己的观点,用理论说服其他学生,如不能够说服,可以请教师帮助,总之,在学习共同体小组分组前,要培养学生有合作的观念。
第二,在小组分组学习中,培养学生有目标性。
小组分组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小组的目标。比如在高年级肩肘倒立教学中,在小组分组学习时,就是明白小组学习目标是明白肩肘倒立的动作要领。学生在学习讨论时紧紧围绕归纳肩肘倒立的动作要领开展学习,当然这个学习可以时讨论,也可以是实践。总之,学生学习时要有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更快的掌握动作技术。
第三,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分组。
大部分班级学生有跑的快,跳的远,投的远等情况,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把好,中,差分为一组,这样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有参照,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模仿做的好的学生进行学习,好的学生能够帮助基本功差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小的共同体,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技术,而教师只是在其中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正确的学习过程。
第四,在小组分组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情景,教师做好"导演"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更好的情景,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注重学生的特点,创设适合学生的情景,做到"精,准,活"的三个目标。比如在低年级教学跳的单元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分组,创设情景每个小朋友就是一个小动物,让学生在小组中模仿一些小动物的跳,让学生想象一些动物的跳,动物的特征,例如青蛙跳,有的学生就是单一的青蛙跳,但有的学生就会想象青蛙一边跳一边还会发出声音来,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有共鸣。
体育学习共同体研究小组分组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共同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开发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