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跑线记者如何跑“线”

2016-07-13 21:58肖南
科技传播 2016年8期
关键词:战线常态领域

肖南

摘 要 大多数媒体会给记者分口、分线,人手一“线”,方便工作。分得“责任田”的记者,有的如鱼得水,才思泉涌,有的却思路枯竭,总感觉“无米下锅”。新常态下,战线还是那些战线,但人们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等微观领域却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还是一味的按老套路采访、写作、找线索,想不“黔驴技穷”都难。文章针对跑线记者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帮助更多的同行适应新常态。

关键词 新常态;跑线;跑领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05-01

一般来说,国内的媒体为了工作便利,会习惯性安排相应的记者负责某个领域的采访工作,这些被分配“责任田”的记者,被称为“跑线记者”或“跑口记者”。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常态”理念以来,各行各业都在努力适应新情况、新问题,记者也不例外。由于记者自身原因,对新闻话题的敏感度不同,有的如鱼得水才思泉涌,有的却思路枯竭,总感觉“无米下锅”。在新常态下,“责任田”还是那些责任田,但人们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等微观领域却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记者还是一味的按老套路采访、写作、找线索,想不“黔驴技穷”都难。

1 查找自身:提升新闻敏感 规避审美疲劳

很多记者都有这样的感触,刚刚接手某一战线时,看哪都新鲜,什么都可以出新闻,但时间一长,嗅觉反而不灵了,老是觉得“无米下锅”,这就是“自察障碍效应”在作怪。

笔者跑妇联战线五年有余,专职负责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宣传报道,这既是政府大政方针宣传的硬任务,也与广大妇女创业扶持的民生息息相关。如何把政策说的通俗易懂、耐人看、有效果,角度选择很重要。倘若千篇一律宣传政策,长篇累牍,受众会产生厌烦甚至逆反心理,就无法洞悉政策的具体内容,并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这时候就需要跑线记者用心用脑用民感调动敏感。从有贷款需求的妇女入手、从信贷部门创新贷款方式入手、从妇联组织的服务入手,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成长经历,用情感和故事去传递政策,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当然,每年都有类似题材的宣传,如果记者本身对这样的线索产生审美疲劳,即使文章写出了花,也不会有所突破。

另外,战线跑得时间长了,熟悉情况,难免产生自满情绪,记者拿到线索有时都懒得打电话核实,想当然的就把新闻发出去,以至于产生不良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客户端方便了记者获取线索,但这些线索如果不加甄别,随便拿来复制粘贴,就失去一个新闻人应具有的职业热情和冷静,长此以往他们的新闻敏感性也会逐渐降低,媒体信任度也会被受众怀疑。所以,跑线记者必须要摆脱这种“自察障碍效应”,随时保持自省的状态,无论对本行业多么轻车熟路,都要放下身段深入基层,从群众手里充分挖掘第一手材料,只有这样方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2 转变观念:变“跑线”为“跑领域”

从哲学上来讲,事物之间是存在关联性的,新闻采写也同样如此。任何一条战线、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孤立的,跑线记者如果能从国家、社会层面去看待某一战线上所发生的事,将那些对社会有普遍意义的、广大群众所关心的新闻及时报道出来。所谓“跑领域”,就是明确“跑线”记者不能只关注所负责战线的权威发布和动态新闻,应该向下将触角延伸到这一领域所涵盖人群的民生关切。

例如,如果跑妇联的记者只关注妇联的动态,大会小会逢场必到,却对家风家训熟视无睹;跑就业的记者,只关注招聘会,不理会创业故事;跑交通的记者只知道春运,对智慧交通置若罔闻或一知半解,那么他们很难采写出鲜活、有深度的新闻。

从“跑线”到“跑领域”,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带来的是采访路径的改变。在过去我们的新闻采写人员往往只关注政府政策方针的发布,然后以政府的形象和行为进行深入报道大肆渲染,却与人民群众相脱节。毕竟政策是为了人民而服务的,因此记者最重要的采访对象应该是人民群众,而并非仅是政策。当然,如果能够既报道政府的政策,又深入采访人民群众获取反馈,这种“上下呼应”的双向采访路径会更有效果。

另外,无论是跑线还是跑领域,我们新闻人的客观立场必须明确,你是媒体记者,不是某个单位的“跟屁虫”和“发声筒”。很多记者的通病就是“唱赞歌”,将舆论监督置之脑外。难道你一味的表扬称颂,人家就会给你点赞不成?未必尽然。很多单位对于这种“表扬体”已经麻木,认为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受影响。要摆脱这种倾向,“跑线”记者需要一点“执念”,牢记“民意代表”的角色使命。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监督报道有时不仅是给有关单位提醒,更是给自己加分。

3 观察、积累:让采访过程更有效率

一个优秀的记者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面、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具备观察和沟通能力。因为现在人们的时间观念都很强,情绪也容易焦躁,如果在短时间内你的问题不能引起被采访者的兴趣,或者你的提问没能打动被采访者,那么这个采访很难继续下去,继续“刨根问底”也不会刨出你想要的“干货”。那么,如何才能让采访过程更有效率,更轻松愉悦呢?

首先,要用平视的角度、平和的心态。无论你的采访对象是谁?政府高官或者是平民百姓,作为记者都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平视对方的眼睛,不断断续续也不咄咄逼人。提问是记者的天职,你是在替观众发问,观众最关心什么,你就要问什么,当然前提是不违背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和新闻原则。良好的心态准备好了之后,还需要记者对采访对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采访前要精心准备采访提纲,不能临时抱佛脚。

其次,淡化采访氛围,增强交流感,让被采访者感受到你的真诚。如果采访平民百姓就从他们关心的话题入手,融入他们的圈子,让他们感觉你在和他们唠家常。如果采访政府要员或者企业高管,你就要从他们的专业领域入手,不要给人业余的感觉,这样他们才能把你视为圈内人,愿意敞开心扉和你交流,从而提升采访质量。

当然要做到这些,就要注重平时的积累,除了自己战线内的信息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时一些杂谈也可能成为你的新闻线索。

4 提高政治敏锐感:紧跟时代步伐

“供给侧改革”成为新闻联播里的热词之一。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词,但不理解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离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远?如果跑线记者对这样的新词、热词、关键词概念模糊,不得要领,如何用新闻作品引领大众认知?因此,跑线记者需要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新常态。

对待同一个新闻事件,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角度和见解,不能人云亦云。总是炒别人吃剩的冷饭,受众也会觉得味同嚼蜡,没有新鲜感。紧扣时代主旋律,《新闻联播》给我们做出了样板。同样是会议报道,《新闻联播》的稿件就能直接明了的提供给受众最直接的信息,不失真实客观又不显冗余枯燥。

当然,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的宣传重点,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如何能在信息如海的时代抓住有效有用信息传递给受众?关键词怎么解读?是值得每一个跑线记者终身思考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陈晋.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J].新闻传播,2015(4):53-54.

[2]童俏.变“跑线”为“跑领域”[J].青年记者,2012(12):49.

[3]杨嘉良.跑线记者在新闻竞争中要学会转变角色[J].视听,2014(8):67-68.

[4]王革生.平民化:21世纪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理路[J].运城学院学报,2004(8):103-104.

猜你喜欢
战线常态领域
隐蔽战线上的华兴人
国庆中秋保安全 应急战线不放假
新年战线
领域·对峙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