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2016-07-13 22:13陈冬治
科技传播 2016年9期
关键词:科技传播作用创新

陈冬治

摘 要 科技馆是科技传播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通过科技馆的公益活动可以提高社会科技传播的效率,随着我国创新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深化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共享型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发挥科技传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当前科技工作者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科技传播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案例分析阐述科技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

关键词 科技传播;创新;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 G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2-0121-04

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科技馆承担着社会科技传播的重要职能,通过举办的系列活动可以将最新的科学技术传播到社会各个领域中,从事提高社会科技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通过科技传播可以加快科技成果转换,进而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经济发展中,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清晰认识到科技传播的重要性,立足于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做好科技传播的系列工作。

1 科技传播的概述

科技传播就是将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科技传播属于信息的特殊运动形式,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共享以及利用。科技传播包括3个层次,一是专业交流,既有科技工作者在专业范畴内进行科技情报的交流;二是科技教育,其形式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中,其主要是将科技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以此让他们掌握科技知识;三是科技推广,此种模式主要是科技馆面向民众组织的科技传播活动,比如科技馆定期举办的各种科普知识讲座等属于此种科技传播形式。

科技馆是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的公益机构,科技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科技馆通过不定期、定期举办的各种科普知识活动不仅为公众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提升生活质量提供了平台,而且还大大促进了科技创新,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科技馆公益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机会,弥补了我国科普资源空间有效的缺陷。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比较快,随着在互联网非常普及的环境下,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但是在偏远地区,人们获得科技信息的途径比较少,而科技馆举办的流动科技馆则成为偏远地区获得科技知识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提升了科技传播的速度,拓展了科技传播途径。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公众对科技传播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靠专业科技传播和高校科技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而科技馆举办的系列科普知识则成为公众了解科技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以“流动科技馆”为例,流动科技馆具有很强的机动性、灵活性,它可以将科普展品互动体验、科技影视放映以及科普宣传等融为一体,实现科技传播的功能。

2 科技传播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科技传播的方式、载体以及模式等都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科技传播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因此科技传播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科技传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随着我国创新经济体系的实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得到进一步验证,通过加强科技传播能够大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首先,人类的生产发明都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需要依赖于完善的科技技术理论基础,通过科技信息共享实现科技成果的进一步扩大。例如在互联网技术环境背景下,通过技术传播大大提高了现代工业的发展,通过与世界各国建立科技成果共享平台,提升了我国科技研发的效率,实现机械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其次,通过科技传播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传播是社会科技的产物,基于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科技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将科学技术应用到转变劳动工具方面显然已经不够,而需要将科技应用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科技传播能够有效连接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过程,通过科技传播培养社会的科技意识,提高社会科技素养,进而使得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机器人技术为例,通过对机器人科技的传播,让社会认识到机器人技术的优势,从而实现机器人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带动社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最后,科技传播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科技传播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提出了科技创新战略,要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并且制定了系列的方针政策等,例如中科院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就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依托并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形成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支撑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并且要求到2020年,中科院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每年超过6 000亿元人民币。“十三五”期间专利实施超过1万件次,比“十二五”翻两番。

2.2 科技传播促进技术创新

一方面科技传播需要技术创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技术创新的理论,其将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并且将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如果发明创造没有在经济中得到应用,那么创新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创新。科技传播必须要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脱离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传播的效果也就被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互联网+”行动背景下,科技馆的科普知识需要依赖于先进的传播技术,同样以“流动科技馆”为例,流动科技馆实现科普知识就必须要加强对先进传播设备的应用,实现科技信息的无线传播,保证相关数据的传递。通过传播工作的需要带动科技技术的进步,因此我们说科技传播的过程也是科技创新的过程;另一方面,科技传播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与信息。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及时的科技信息,而科技传播则可以实现以上功能。通过科技传播可以将最新的科技信息传递给公众,进而提升公众的科技创新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同时,通过科技传播也可以将相关的科技信息传递给公众,实现科技信息的共享,达到科技知识的共享。例如我国通过科技举办科技传播活动,以科技论坛、学术沙龙为主要形式,以《专家建议》为主要平台,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了院士专家咨询报告,大大提高了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借助到目前为止科技创新对我省的经济贡献已经达到50%以上。

2.3 科技传播提高了国民素质

科技馆是提升全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公益性机构,通过强化科技传播可以提升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6.2%,从2005年的1.6%起步,比2010年的3.27%提高近90%,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仍然与先进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发挥科普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展科普教育行为,要加强重大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增加开放时间。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科普队伍和科普演讲团,定期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以此提升国民素质。

3 我国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传播是科技馆公益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科技传播活动因为具有强大的科普功能使得其备受社会关注,科技传播属于系统工程,因此在具体的科技传播中其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科技馆公益职能的发挥。

3.1 对科技传播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科技传播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加强科技传播的力度是实现我国创新经济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科技传播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其主要体现在:一是科技传播主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影响科技传播的效果。目前从事科技传播的主体不仅包括科技馆工作人员、还包括高校教育者、新闻媒体工作者以及科技翻译人员等,这些科技传播主体没有接受过或者没有系统接受过专门的科技传播知识体系,使得传播效果偏离预期,尤其是科技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科学专业学科知识,导致其在具体的科技传播中存在认知上的错误;二是科技传播主体的错误价值取向也会影响科技传播效果。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经济趋势现象,很多科技成果传播的立场不再是以科技信息传播为主,而是带有更多的经济利益驱使,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例,很多科技工作者将科技创新作为自己发展的重要依据,而忽视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公益价值,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科技馆不再举办科技传播活动,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开展带有商业目的的科技活动,影响科技传播的社会公益性发挥;三是科技馆内部科技传播氛围不高。科技馆是承担科技传播的重要机构,由于科技传播带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科技馆不愿意开展科技传播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科技馆经费短缺,另一方面与科技馆工作人员的消极意识有关。开展科技传播对于科技工作人员是正常的工作范畴,基于消极的工作态度使得他们在科技馆传播方面存在消极的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科技传播的效果。另外,科技馆管理部门对科技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也不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传播的载体、内容等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需要及时对相关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

3.2 科技传播科学性与普及型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科技传播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社会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让社会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为此在科技传播过程中就会存在科学性与普及性的矛盾,如何有效的解决二者的矛盾是开展科技传播的前提,目前二者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一是科技传播的内容定位不准确。科技馆在科技传播内容选择上存在偏激的现象,要么科技传播的内容过于单一,忽视对科学技术方法、过程以及精神的传播,要么就宣传过于专业的知识,影响公众的受教育程度。科技馆科技传播是面向公众的宣传,因此科技馆需要根据公众的受教育程度进行内容的选取;二是科技传播供求不平衡。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公众对科技传播的内容要求越来越高,科技传播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科技传播的需求,尤其是我国科技馆的科技传播活动比较少,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三是科技馆科技传播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品牌影响力。据统计公众参与科技馆具备的科技传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地区具备的科技传播活动公众参与的数量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科技馆对科技传播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时候举办活动。

3.3 我国科技传播的环境氛围还不浓厚

首先是我国关于科技传播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虽然今年我国《专利法》对科技传播的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说明,但是就具体的内容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结果导致科技传播在具体的设施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尤其是关于科技传播的相关政策的缺陷使得科技传播价值得不到实现。例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馆科技传播的公益性使得科技馆依靠自身的能力无法实现,因此必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但是对于财政支持的相关政策没有明确的规定;其次,目前我国对科技传播的经费支持比较低,影响科技传播的效益。科技传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而目前我国关于科研经费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科技传播效果降低。尤其是当前我国科研工作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导致没有时间从事科研工作;最后,当前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科技传播。尤其是唯科学主义使得科技传播的目的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了解,从而导致公众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4 完善科技传播,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基于科技传播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清晰的认识到当前科技传播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系列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科技传播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4.1 提高对科技传播建设的重视

提高科技传播工作对科技传播工作的重视必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制定完善的科技传播制度。完善的科技传播制度是保障科技传播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明确科技工作的权利,从而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例如,我国实施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就是对科技工作人员科技创新保护的有利依据,明确了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享有的权利,提升了他们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传播人才。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科技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以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经营管理等从业者为重点,围绕科普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等,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扩展新视野、提升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科普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另一方面科技馆也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当然还要进一步发展科普志愿者,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规范记录科普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传媒从业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三是增强科技传播者的传播观念,树立“大传播”的观念,形成科学共同体、教育机构、新闻媒体、政府、企业等社会部门共同支撑的传播体系。

4.2 优化科技传播方式

首先,创新传播方式,借助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汇聚各方力量打造科普中国品牌,推动科普领域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引导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分享的科普生态圈,打造科普新格局。以科普的内容信息、服务云、传播网络、应用端为核心,形成“两级建设、四级应用”的科普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提升科普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科普信息汇聚生产与有效利用为目标,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实现科普的信息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即时获取、精准推送、决策支持。建立完善网络科普内容科学性把关、网络科普传播舆情实时监测机制。深入探索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科普公共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把政府与市场、需求与生产、内容与渠道、事业与产业有效连接起来,实现科普的倍增效应;其次,强化科普传播协作。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引导中央及地方主要新闻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扶持科技宣传报道做大做强。支持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次,办好电视科普频道。鼓励报刊和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举办科技类全国电视大赛,营造全社会学科学的浓厚氛围。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上深度融合,实现包括纸质出版、网络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在内的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学习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

4.3 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传播内容

科技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科技馆在开展科技传播时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选择相应的内容:一是科技传播内容要根据具体的公众素质文化特点而选择。科技馆在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时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参观人群的素质等选择具体的内容。例如,科技馆可以建立针对人群的科技传播活动,以此提高科技传播的效益。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科技传播中。例如,电视类的科技节目需要从百姓的视界去宣传科技知识,而报纸类的科技传播则主要是针对科技工作者而言,因此其内容则要侧重专业性;二是丰富科技传播的内容。随着国家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国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科学技术知识与方法上,而是拓展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上,因此需要不断丰富科技传播内容,提高科技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提高科技传播的最大效果;三是鼓励企业参与到科技传播中。科普工作直接影响国民整体科学素养,而这一工作除了需要政府各个方面的积极工作外,还需要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场馆设施,在介绍自己企业的文化的同时,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不论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是非常有利的。

4.4 创建浓厚的科技传播环境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在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条例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长远发展规划,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继续落实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增加科普任务,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完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实时普及。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专家带头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三是加强经费投入。中央财政根据财政状况,继续支持对地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的转移支付。地方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对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4.5 提高科技传播体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一是提高大众传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众传媒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需要及时、客观的进行报道,满足社会公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在该方面我国新闻媒体做得比较好,尤其是在处理较大事件时,新闻媒体的第一时间报道为公众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稳定民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二是在日常的科技传播活动也要加强对突发应急防范技术的宣传。科技馆要积极利用科普展览等活动,通过举办专门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例如,科技馆通过模拟真实的环境让人们亲身体验如何逃生急救,学习防震减灾、公共卫生、交通安全、消防等科技知识,提高了人们的自我救生能力。

4.6 强化科技传播的监管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科技传播机构和媒介逐步被推向市场,这些机构和媒介对日益增加的残酷竞争和生存压力,淡化了对自身科技传播能力的把握。泥沙俱下,真假难辨科技信息,使受众蒙受损失和误导。应强化对科技传播机构和媒介的监管力度,使他们能正确地引导受众接受所需要的科技信息,这就要求宣传、工商、出版等政府各部门协调监管,使之把先进的、正确的、真实的、可信的、适用的科技信息传播出去。同时,要加强广大受众对披着科技传播外衣,暗地里干着宣扬封建迷信、坑蒙拐骗勾当的打击力度,增强抗风险能力。只有受众具备了这种能力,科技传播事业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传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一个间接作用的过程,它是通过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实现其价值的,如果说是因为经济实力建设了科技馆,倒不如说是因为有了科技馆才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虽然我们无法在短时间里用具体的数字和尺度来衡量科技馆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大小,但是可以肯定,它使国民具备的科学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李春梅.简谈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公众科普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云南科技管理,2014,27(2):82-84.

[2]吴建国,李卫东.科技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上半月),2009(10):45-48.

[3]刘盈.略论科普场馆科学传播活动创新发展的四个层面[J].科技通报,2015(7):267-271.

[4]陈国辉.对中小型科技馆功能定位及软硬件设施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2(11):46-48.

[5]梁斌.浅谈数字科技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传播形式[J].科技视界,2014(33):354-354.

[6]魏建丽.科技传播对企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4(2):70-71.

[7]严宏胜,金波.知识创新视野下我国科技传播发展思路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4):150-151.

猜你喜欢
科技传播作用创新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