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毕业照”传递坚守之美

2016-07-13 02:38王子墨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生物学冷门毕业

王子墨

近日,北京大学“一个人的毕业照”再度“刷屏”网络。2014年,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生薛逸凡是当年该专业唯一一个毕业生,只有她一个人的专业“合影”走红网络。今年6月,她的师弟安永睿也拍了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据了解,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从2008年创立至今,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一个,至今已是“六代单传”。

学校的专业设置大多循着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盯着一些热门专业合情合理,对个人前途的抉择,必然有着功利的考量。但对于社会来说,总还需要一些人坚守一些领域,传承一部分知识,就像“为往圣继绝学”,在多数人脚踏实地时,得有一些人仰望星空,不然人类都会忘了高昂头颅的姿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确实如此,无论多么生僻的知识,它的流失对人类都是一种损失,这标志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缺少了一块,而这类知识的价值或许仍深埋在学术研究的视野之外。比如在2009年,季羡林先生去世,他一人独自支撑几十年的绝学——吐火罗语在国内就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而吐火罗语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明又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来说,需要更多的人坚守冷门知识,而有更多的人选择冷门学科,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北大古生物学毕业生薛逸凡有一句话问得很深刻:“我们经历了或者还在经历着一种为了社会需求、他人的眼光去选专业、学习的工业化高等教育阶段,但我们何时才能进化到为兴趣而学的小时代?”为兴趣而学,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整个社会都该提供这样的可能:生产力提高了,才能解放更多的智力资源投向冷门学科;社会的分配机制更合理了,从事冷门学科的研究者才不会患得患失;社会的舆论评价体系摆脱了功利至上的色彩,这些学生们就会少几次面对别人一厢情愿的“同情”,能够更坦然、更笃定地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

这两年引发舆论围观的“一个人的毕业照”,都来自于北大古生物学专业。其实我们乐见“一个人的毕业照”再多几张,可以来自于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高校提供了知识传承的渠道,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坦然只为兴趣而选择人生道路。“一个人的毕业照”更多了,也是在为社会认知纠偏,让这些学生至少可以不用费尽心思地回答“学这个以后干什么”的问题,为了知识而学习,这就应该是全部答案。

猜你喜欢
古生物学冷门毕业
恐龙的宏观进化与生态
动物“冷知识”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冷门”歌剧亦有新鲜亮点
西藏改则地区昂拉仁错中—下二叠统昂杰组—下拉组地层古生物
毕业歌
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
“足球永远有冷门,这个冷门我却没能预见”
马晓春杜绝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