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琴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乌海 016000)
机电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王占琴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乌海 016000)
在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下对有关机电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校企合作现状以及目前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入手,从过程考核制度的推进、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素质锻炼以及校企合作相关机制等展开了阐述,通过对机电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建立进行研究,对本校机电工程类专业的教学开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机电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自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将示范高校的建设计划开展以来,高等职业院校的跨区域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进行了更为积极探讨和研究,为此示范性高校建设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和行业、以及那些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的院校,并且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的内涵也不丰富,从而造成院校在有关校企合作方面“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出现。在国家示范高校建设的过程当中,学校对于有关区域机电制造产业发展需要的适应应当表现的主动一些,对于机电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表现的更为积极,这些举措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指导方向的合作模式,其形式较为多样(比如“产学研一体式”“捆绑式”“零距离对接式”以及“订单式”等等)。从其本质上来看,其在于将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之间的紧密连接,从而使得企业和院校双赢以及良性互动局面的实现,进而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科学、深层次的合作还远远没有形成,大部分的校企合作模式仍处于企业为被动方、学校为主动方的局面,因此,为了应对此局面,制定一个可运作、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尤为重要。
有关机电工程类专业方面的教育主要包括部分师范类院校的有关机电院系、科研院所及理工类大学,该专业培育的人才一般应当具备强理论、高素质等的特点。该学员不仅仅要具有优良的科学素养,并且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培养的这些人才大多都成为了科研单位总设计师、企业总工程师以及高校教师等有关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该种培育方法对于促进其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我国工科教育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经过了许多的需求分析与市场调研,特别是对于生产制造部、工程技术部以及企业研发部所进行的长期的调查,同时根据有关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对于目前社会上需求的技术人才应当具有多样的过硬的能力这一想象得到了验证。在真实的生活当中,当今的这个社会仍然需要那些具备综合能力的多功能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当具备较高科研能力以及一定学术水平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然而,从古至今我们国家的学术教育一直都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减少实践作业以及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首要任务;同时,人才培育还存在“同质化”现象并且更加严重,使得其“专业技术人才”特色无法得到体现;除此之外,还具有社会实践缺乏这一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从实践和理论上表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具备工程技术的人才的需要,因此,对于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十分重要。
3.1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借助校企合作这一平台,能够使教师的“双师”素质得到提升。想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休息日到企业实习、安排或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参与企业相关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或者校内培养等项目是首要任务,通过实行这些项目能够使其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的提升;之后再进行外部的引进和输出工作,将企业当中能工巧匠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调入学校,担当兼职教师这一职务,从学校选派老师将其安排到企业当中进行有关员工技能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得师资方面的互赢、共享的局面得以实现。
3.2 积极推进过程考核制度
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最终目的,建立一定的考核标准,采取生产实践演练、实际操作、故障分析训练、闭卷笔试以及项目过程考核等多样考核方式,使得终结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校外考核和校内考核相结合以及实践操作和知识应用考核相结合得以实现,建造了企业专家、老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以考核职业能力为主要考核,以职业态度、知识为辅助元素的动态考核评价体制。
3.3 人才培养过程突出职业综合素质锻炼
机电工程类专业教研室对于实践教育资源的重组、优化和整合,对于该专业课程的特色进行了更为充分的考虑,建设电工基础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以及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室等院校实习基地,同时,还应当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实现双管齐下的状况,从而满足培育院部机电工程类专业技术学员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基本技能的需要。与此同时,对于机电工程类专业教学的特点进行积极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制定以项目为主要指导方向、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线索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实训和理论教学1∶1的局面,推动“赛练互通、学做结合”教学方式的实行,通过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来将安排教学和教学内容进行组织。
3.4 实行“双证书”制度
根据职业标准,将教学的内容涵盖于有关职业标准,从而真正做到使教学万法及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使得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教育两者相互联系,使得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相互对接得以实现。
3.5 建立该校机电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相关机制
3.5.1 建立校企共同督导机制
校企合作共同推进的项目驱动课程体系当中的管理重点在于过程控制。院校要想使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制得到完善。建立校企课程研讨制度和企业专家备课制度是首要任务;同时,还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执行的督导机制,改进、分析、评价和测量课程的实施,进而形成持续改进、自我修正、自我检测以及自觉要求的良好管理体系,在校企合作这一状况下,实现培育人才的目标。
3.5.2 建立校企共同育人机制
鉴于项目驱动的职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工作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因此要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具体为统一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职业素质技能考核,使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融为一体,以此实现校企共生共赢。
3.5.3 建立校企合作组织协调机制
高职院校和企业隶属不同体系,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着一定差别,同时,在开发项目课程体系上,学校和企业双方所提供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极易产生分歧。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院校有关专业教研室将会成立专门的课程体系来构建相关机构,吸引具备管理经验及先进的课程开发的企业人员和教师来为建设课程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解决和协调第三方课程专家、专业教师以及企业专家在课程构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细节性问题。
机电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实施很久了,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明确自身的特点和历史使命,下一步将会继续积极地贯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职业发展入手,与企业继续探索合作结构和运行方法,充分实现战略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文化融合的大局面,实现职业教育和企业的价值双向提升。
[1]薛鹤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4(8):155.
[2]周蒲荣,彭晨阳.新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1).
G712
A
1004-7344(2016)36-0039-02
2016-12-9
王占琴(1969-),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