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60)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控
张帆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60)
在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要特别重视对采购风险的防控,根据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形成机理对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出主要的风险因素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评估各风险因素发生的程度可能性、可控性和可预见性,明确了电网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并制定了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总对策和具体应对方法。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防控措施
传统的采购管理已经不适合现今发展形势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物资采购风险管理,识别风险的因素与主体,衡量和评价风险的程度,确定最佳的控制风险方法,对于确保电力物资的保质,保量按时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采购执行阶段风险分析
2.1.1 意外风险
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政策、价格变动等因素所造成的意外风险。
2.1.2 价格风险
①由于供应商操纵投标环境,在投标前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企业采购蒙受损失。②当企业采购认为价格合理情况下,批量采购,但该种物资可能出现跌价而引起采购风险。
2.1.3 采购质量风险
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或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
2.1.4 人为风险
物资采购部门是电力企业的敏感部门,也是接触供应商最频繁的部门之一。历史上由于物资采购人员的松懈或错误发生的廉政问题层出不穷,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采购人员带来了法律风险。
2.2 合同执行阶段风险分析
2.2.1 合同欺诈风险
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他人订立合同,以伪造、假冒、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合同担保;接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预付款,担保财产后逃之夭夭;签订空头合同,而供货方本身是“皮包公司”,将骗来的合同转手倒卖,从中牟利,而所需的物资则无法保证;供应商设置的合同陷阱,如供应商无故中止合同,违反合同规定等。
2.2.2 合同标的物资质量风险
供应方没有按照合同相关条款履行,在合同的执行中擅自降低物资技术标准,原材料以次充好,生产工艺没有按照质量体系执行,伪造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进口产品伪造假的单据等。物资质量风险直接关乎着业主的安全生产,是最重要的风险防控点。
2.2.3 技术进步风险
①企业的制造产品由于社会技术进步引起贬值,无形损耗甚至被淘汰,原有已采购原材料的积压或者因质量不符合要求而造成损失;②采购物资由于新项目开发周期缩短,如分散控制系统新型配件的不断出现,更新周期愈来愈短,DCS板卡的大量储备库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所采购的设备已经被淘汰或使用效率低下。
3.1 招标采购
是电力企业物资采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多的采购方式。利用合理的采购周期、较低的采购成本、优质的采购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被证明是促进公平竞争、保证采购过程公开透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采购质量以及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方法之一。
3.2 询价采购
适用于总金额小、单价低、规格多、数量小、供货厂家多的物资品种。具体做法是,确定品种及投标厂商,制作并发出询价函,告知将通过公平评标择优采购,确定开标时间地点,投标厂家代表可不参加开标会议,提交有效的投标文件即可。询价方式采购一般针对技术要求统一的物资,建议采取电子商务平台的方式进行开标,以保证公开、公平,选用的定标方式一般为经核实供货范围一致后的最低价格选取法。
3.3 长期协议
是一种整合集团采购范围,与某品牌达成的长期的、固定价格的采购方式。长期协议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减少采购工作量,提高关键物资的质量和供应可靠性。长期协议一般适用于年度需求量较大或者采购比较频繁的物资品牌。
3.4 单一来源采购
是为保证与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要求,向原设备制造厂家采购后续维修、零配件供应、更换或扩充等。由于单一来源采购无法进行比价,所以其成交价格原则上不得高于近期采购的历史价格。
3.5 紧急采购
是以上四种采购方式均不能满足电厂现场需求的特殊采购方式,针对现场急需的物资,采取的非常规的采购方式。此采购方式以现场使用为第一原则,也是最不建议使用的一种采购方式。
4.1 加强内部管理
4.1.1 验收管理
验收控制策略在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中,都要对物资进行验收控制,主要包括:物资验收控制、检测设备检验、标识检验。为了保证验收控制顺利进行,要有严格的验收控制和检验工作程序和制度;验收部门应独立于采购、发运、会计和存货控制等职能之外,采取“封闭”检验法,以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4.1.2 制度控制策略
保证物资采购质量,必须制定严格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与采购有关的人员行为,防止暗箱操作,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评价和考评成为确保物资质量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物资验收控制、不合格品控制和制度控制,是防范质量风险的基本途径。
4.2 开展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设备的供应质量,采取对设备生产厂家原材料使用的实地检查,并进行生产监造。一方面让生产厂家提供生产计划表,技术参数表,主要材料和价格组成表,主要原材料和外购件的采购合同,发票,原产地合格证,进厂检测报告,进口设备还需提供相关进口的证明文件。另一方面深入厂家库房,进行原材料的型号、品牌的核对等。针对已经到货的项目,进行到货抽检。在设备到货后,派人员去现场取样,将相关样品送至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检测,核查参数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加强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管控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给企业比价采购创造了条件,如果企业不对采购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由此造成的隐形资金流失有可能比生产环节的损失还要大,并且难以补救。
[1]牟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闫安庆.企业物资采购领域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F274
A
1004-7344(2016)02-0060-01
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