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霞 陆秀萍(苏州图书馆 江苏 苏州 215002)
基于功能设计的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战略构想
许晓霞陆秀萍(苏州图书馆江苏苏州215002)
[摘要]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图书馆应该科学规划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战略。以“以功能设计为理论基础、以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社区需求为驱动、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引领”的规划思路确定图书馆的“十三五”战略构想,是一种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深度调研分析以及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需求和评价调研可以发现,作为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应确定以下战略目标:发展并完善一个全覆盖的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加强地区中心馆建设;提供无时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服务;拓展交流与合作;探索创新体制机制。
[关键词]苏州图书馆战略规划功能设计影响力
战略规划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进行决策管理的有效工具,图书馆也不例外。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面向未来,图书馆应当以怎样的姿态进入下一个5年,如何科学规划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图书馆的发展,这是摆在图书馆管理者面前的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本研究以苏州图书馆为案例,展示“以功能设计为理论基础、以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社区需求为驱动、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引领”的规划思路对该馆确定“十三五”战略构想的方法论作用,以期为正在考虑“十三五”发展方向的其他公共图书馆提供借鉴。
功能设计概念由美国学者马丁于1983年提出,是指各图书馆根据所服务社区的情况,从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列表中选择若干项,作为本馆在特定时期的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然后设计相应活动来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1]。之后,功能设计作为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ublic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PLA)推广战略规划时的一项配套工具,被美国公共图书馆界普遍采用,成为公共图书馆确认使命、设计服务、制定规划的依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PLA多次更新了其规划制定工具(如2003年版的规划制定工具将功能选项改成了服务响应选项),但这些工具的理论基础基本没有超越马丁的功能设计思想。
影响力驱动的功能设计就是以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为目的而开展的功能设计。它首先考虑可以增强图书馆影响力的方面,制定增强影响力的计划,然后再寻找资源实现这些计划。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增强和彰显影响力是其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最近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苏州图书馆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社会影响不断增强。但从进一步发展需要来看,苏州图书馆仍需不断创新服务,持续关注自身的价值彰显,保持在苏州公众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可视度”,从而为自身赢得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本研究即根据谋求增强影响力的思路进行功能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对苏州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提出战略构想。
在对社区需求的考察过程中,本研究采用功能设计的思想,通过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其变化趋势的深度调研和以谋求苏州图书馆影响力增强为驱动的公众需求调查,深度了解苏州经济社会和公众对图书馆的需求,从而作出新形势下的功能选择,确定苏州图书馆当前的使命和战略目标。
本研究对苏州图书馆的功能设计步骤如下:(1)调研公众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图书馆作用(即影响力)的需求;(2)评估图书馆影响力的现状;(3)确定图书馆应该优先增强的影响力及相关服务。在此基础上,确认苏州图书馆在新时期的使命,明确苏州图书馆新的发展方向,确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定相应的具体目标及行动方案。
苏州图书馆始建于1914年,其前身是清末正谊书院学古堂,曾为“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是我国创办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目前,位于古城区人民路的馆舍于2001年6月18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16 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 000平方米,阅览座位1 200余个,是一座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图书馆。现有藏书320万册(件),其中线装书总量近20万册,是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文化部命名的一级公共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努力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全年365天开放,每天服务12小时,基本服务全部免费。近年来,苏州图书馆致力于服务体系建设,至目前已建成拥有1个总馆、69家分馆、2辆流动图书车(30个停靠点)、28个流通服务点、1个轨道交通图书馆、2个集装箱图书馆、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6个网借投递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立了被专家和业界称为“苏州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读者办证已达66.6万张,办证率处于国内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前列,居全省第一,并于2015 年3月底开通了苏州市民卡的图书借阅功能,即在理论上苏州市民已全部成为苏州图书馆的读者。2014年,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全年接待读者800余万人次,其中分馆接待读者502万人次;外借量达414余万册次,其中分馆借出219万册次;共采访分编中文图书10.73万种、38.62万册(件);全年开展各类读者活动1 608场次,参与人次达12万,其中公益讲座128场,展览27场,公益音乐会6场;完成科技查新11例,解答咨询2万余条①。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苏州图书馆无论从基础、条件和服务效益来看,均在全国同类公共图书馆中位于前列。
目前,苏州第二图书馆建设已经启动。该项目投资4.8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将建成集文献存储集散、全新阅读空间、多元化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这在苏州图书馆发展史上又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建设和完成恰巧在“十三五”期间,因此,本轮规划必须同时考虑苏州第二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平台和新契机,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眼光重新思考和确立苏州图书馆的定位、服务体系的布局、对苏州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带动以及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统计资料、政府报告、发展规划、地方志、媒体报道等进行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分析,初步确认苏州的区位环境、人口及文化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建设项目等,并进一步分析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对苏州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
3.1苏州现有人口构成、行政格局对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总面积8 488.42平方公里[2],现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虎丘区)、工业园区、吴江区4市6区。截至2014年底,全市常住人口1 060.4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548.30万[3]。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城市”[2]。2015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苏州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被规划为特大城市。与改革开放初期(1984年)的531.99万[4]相比,苏州人口几乎增长了1倍,城区由原来的4区扩大到6区,城镇化率从30.08%[4]增长到73.95%[3],在我国居于全面快速发展的发达地区之列。因此,苏州从保障公共资源对人口的覆盖以及城镇化对公共服务需求等方面,都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苏州被规划为特大城市,这将意味着需要按照特大城市标准探索苏州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公共中心体系构建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布局、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方法和措施[5]。
3.2苏州经济发展对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
30多年来,苏州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 761亿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 4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5%[6]。苏州经济在总体增长的同时,呈现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发展,农业经济向规模化、高效化发展的特点。苏州经济已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效农业“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两需并重”的发展格局。
苏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要求图书馆有更多面向众多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如政府信息、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等,以全力支持苏州经济的创新创业和转型升级。随着新型农民的涌现和城镇化的不断深化,“三农”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将日趋紧迫,图书馆需及时调整和跟进,为集中居住的农村社区提供图书馆服务,帮助农民获取相关信息,并促进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
3.3苏州科学、教育、文化对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文重教的地区,在同类城市中拥有最多的状元和院士。现今,苏州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发达。2014年,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8%;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计524家,企业技术中心共计285家,工程中心(实验室)共计47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计52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计2 950家[6]。2014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含外来工子弟学校)733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21所,独立学院5所[6]。苏州是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其中,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已形成“苏州模式”。2014年,苏州图书馆共有67家分馆,其余各县(市)区都形成各自的总分馆体系[6]。全市共有文化馆11个、文化站98个、博物馆40个、综合档案馆12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16 处[6]。苏州文化产业已形成包括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新闻传媒、数字内容和动漫、会展广告、印刷复制、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的十大重点产业门类,2014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7]。苏州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的水平,必定要求相应的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使其在科技创新、辅助正规教育、开展社会教育、整理和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3.4苏州社会发展对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
苏州市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均保持在99%以上[3]。苏州是全国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地级市,目前已开通运营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未来7年,苏州市区将建成9条轨道交通线,总长约405公里,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8]。苏州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四大数据库建设以及智慧化政务体系、“智慧苏州”生活体系逐步完善。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和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已建成运行[9]。
苏州图书馆已开通市民卡的借阅功能,使苏州市民都有可能成为苏州图书馆的读者。随着苏州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苏州图书馆在现有的1家轨道交通分馆的基础上,整体规划图书馆轨道交通服务体系,并紧随轨道交通建设进展而跟进,以方便上班族随时借阅图书。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也将为苏州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便利,图书馆可考虑将读者借阅行为纳入市民征信体系。
表1 样本构成
4.1需求分析
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针对社会公众对苏州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如表1所示。调研时间为2015年5月30日至6月15日,调查对象是苏州市城区市民。问卷发放样本选择的是调研周期内到苏州图书馆总馆以及分馆参观展览、听取公益讲座的公众以及接送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由馆员发放并当场收回。本次调研共发放《对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9份。
问卷要求公众根据自己工作、生活、学习或家庭的需要,对图书馆的作用(影响力)进行重要性判断(分成4级:“1”表示不重要;“2”表示有点重要;“3”表示比较重要;“4”表示很重要)。根据问卷反馈结果,本研究得出了公众对每一事项重要程度的评价。表2所列是按照平均值的降序排列的图书馆影响力需求排序。
数据显示,苏州图书馆被公众判断为相对重要的影响力主要分布在教育、文化、个人兴趣和社会交往等领域,其次是信息获取。
4.2苏州图书馆现有影响力评估
在进行公众对苏州图书馆影响力需求调研的同时,我们进行了读者对苏州图书馆现有影响力的评价调研。我们首先对在调研周期内到苏州图书馆总馆以及分馆借阅或参加其他活动的读者发放与《对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相同事项的《对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评价》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456份,并通过对评价结果与需求结果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苏州图书馆有待增强的领域及相应服务。
表2 公众期待的图书馆影响力需求排序
图1显示,社会公众对苏州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与苏州图书馆已经实现的影响力有非常高的吻合度,需求与实现程度双高的有13项,当然,其重要性排序不完全一致。这说明,苏州图书馆目前提供的图书馆服务能够基本满足公众的需求,这些领域的服务需要继续保持和增强。今后需要增强的相关领域主要集中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方面,特别是增强各年龄段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另外,提高弱势人群的地位和自信心,支持本地社团活动,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辅助各年龄段孩子完成正规学业,提高就业能力和获取相关信息等,也是仅次于以上各项的需求,也需图书馆给予关注和满足。
与此同时,本研究根据苏州图书馆现有服务的性质,将它们与现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匹配。分析显示,苏州图书馆已有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在服务于经济领域方面,图书馆的影响力总体不足,在信息领域方面的影响力也不够全面而深入。这一结果,与《对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需求》及《对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评价》的公众调研结果基本一致。
5.1使命
图1 苏州图书馆影响力分布图
本研究通过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深度调研和分析以及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需求和评价调研,确定了苏州图书馆新时期的主要使命。
使命之一: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应成为苏州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支持和开展教育,促进全民阅读。
教育是任何个人和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途径。调研显
使命之二: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总分馆应成为当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强烈,文化的力量更加彰显。文化的软实力不仅体现在城市的竞争力示,苏州市民给予图书馆支持教育的功能以高度重视和肯定。目前,苏州图书馆依托相对成熟的服务体系,通过提供合适的资源、阅读环境和服务,有能力为从事正规教育的所有年龄段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正规教育过程。对已经离开正规教育的普通民众来说,苏州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几乎构成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唯一平台。因此,在支持正规教育的同时,苏州图书馆需要继续致力于鼓励自主学习,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培养公众的终身学习习惯,帮助人们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促进公民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上,更体现在民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上。若想提高苏州市民的幸福指数,必须保障丰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依赖文字产品(如图书、杂志)、非文字产品(如影视作品等)、口授、活动体验等[10]。公共图书馆是最贴近民众生活的公共文化设施,它的开放包容特性和整合所有文化媒介的能力,理应成为当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促进文化的传播交流,帮助人们扩展视野、增长见识、慰籍心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使命之三: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应成为高速发展中的苏州社会重要的“稳定器”,以它特有的服务广泛性、公益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促进苏州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此过程中,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不平衡性。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中的利益调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分化和人们的普遍焦虑,社会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公共图书馆作为遍布社区的、面向所有人的中立机构,以它的公益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它所传播的知识理性,成为当然的社区中心,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包容的天然“稳定器”,减少社会排斥;并通过信息服务和终身教育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11];为人们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信息支持,增强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培育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推动现代公民社会建设。
使命之四: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应成为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以更加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为苏州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根据上文分析,未来5年,将是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占比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已成社会大潮,中小微企业将进一步大量涌现。当今信息时代,企业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撑,而中小微企业通常不具备从事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在美国,中小企业高度依赖公共图书馆为其提供的服务。据统计,美国每个月有280万家中小企业利用公共图书馆支持他们的企业[12],相比而言,我国公共图书馆在这一方面仍有许多的提升空间。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大多数农民或者立志成为新型农民的创业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经验,其亟需了解相关知识和信息,包括借鉴世界范围内的成功经验。苏州图书馆要敏锐把握时代脉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助推苏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5.2战略目标
为实现和完成上述使命,苏州图书馆确定以下战略目标:
5.2.1发展并完善一个全覆盖、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一个全覆盖的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图书馆服务的基本依托。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州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公众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未来5年,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一是要精心打造苏州第二图书馆,使其与人民路上的现苏州图书馆功能互补,南北呼应,共同成为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支撑平台;二是要继续推进分馆建设,切实按每3万人口1个图书馆的布局标准实施全覆盖;三是要继续做好流动图书服务;四是要规划并开展轨道交通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五是要规划和推进“网上借阅 社区投递”服务点建设;六是要瞄准国际指标,进一步提升苏州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效能;七是要加强重点人群的服务;八是要加强重点领域的服务。
5.2.2加强地区中心馆建设,强化中心馆地位,发挥地区辐射带动作用。
苏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水平相对较高,这与苏州图书馆作为地区中心馆长期以来的引领带动不无关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交通的日益便捷化,全市范围不同地区图书馆间需要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与协同。同时,由于苏州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目前苏州城区的总分馆建设因两种不同的构建模式带来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非同城效应问题亟需解决。在此背景下,苏州图书馆的中心馆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突出和加强,以实现地区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务的协同开展。一是依托苏州第二图书馆高密集型智能书库系统(存储集散中心),建设苏州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二是强化学会和馆长例会的协商机制,加强地区图书馆间的工作协同;三要加强对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支持。
5.2.3提供无时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服务
我们正处在深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影响了图书馆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应用新技术,推进“互联网+图书馆”,促进数字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管理水平。苏州图书馆未来5年的发展,一是要注重推进原生数字资源建设,推动各地特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并实行地区共享;二是要继续推进苏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协同采购机制,用有限的资金为苏州市民提供更多的数字资源;三是要积极应用新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努力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全天候的、立体的图书馆服务。
5.2.4拓展交流与合作,拓宽事业发展之路。
作为公益性公共机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企业、公众等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图书馆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一方面可以宣传自己,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支持。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可实现资源的共享,也可拓展视野、借鉴经验。“十三五”期间,苏州图书馆将加强与业界的联系与合作,包括开展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在行业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加强跨界合作,积极拓展包括与相关政府部门、商业部门、其他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长期支持。
5.2.5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保障事业持续发展。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图书馆身处这样一个改革的时代,不仅面临外部环境的多变,同时也要求图书馆内部不断改革创新,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十三五”期间,苏州图书馆将适时组建理事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致力于提高社会化运作能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本研究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界的功能设计理论,以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社区需求为驱动,通过深入调研,深度了解把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以及公众对图书馆的期待,提出了苏州图书馆未来5年的战略构想。研究显示,这种系统的规划思路确实有助于图书馆厘清自身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把握图书馆服务与公众需求的拟合度,提出与地区发展需要及公众需求相一致的发展战略。本研究提出的苏州图书馆“十三五”战略构想只是一种研究成果,或一种思路的提供,并不代表苏州图书馆最终确定的战略规划。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思路和方法,如通过对图书馆发展内外部环境扫描的SWOT分析法,把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此来确定未来的战略方向。本研究采用的是面向影响力增强的公共图书馆功能设计思路,即首先考虑图书馆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影响力,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和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制订相应的计划,然后再寻找资源实现这些计划,而较少考虑资源的限制因素。因此,本思路比较适合于发达地区图书馆在做规划时借鉴,并不适合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各图书馆采取何思路和方法进行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本地区和本馆的适用性。
注释:
①此处数据来源本馆统计。
参考文献 :
[1]于良芝. 战略规划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工具:应用、价值及其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性[J].图书馆建设,2008(4):54-58.
[2]苏州概览[EB/OL].[2015-08-15].http://www.suzhou.gov.cn/ szgl2015/.
[3]2015苏州市情市力[EB/OL].[2015-08-15].http://www.suzhou. gov.cn/szgl2015/.
[4]苏州市统计局. 苏州统计年鉴·1984[M].苏州:苏州医学院印刷厂,1985:32.
[5]徐蕴海. 新一轮总体规划 苏州瞄准特大城市[EB/OL].[2015-08-25]. http://news.2500sz.com/news/szxw/2015-7/30_2723203. shtml.
[6]2014年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EB/OL].[2015-08-15]. http://www.suzhou.gov.cn/szgl2015.
[7]张丫. 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苏州成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EB/ OL].[2015-08-25]. http://js.qq.com/a/20141202/011851.htm.
[8]苏州轨道交通将建成9条线路通到昆山和太仓[EB/OL].[2015-08-20]. http://js.xhby.net/system/2015/08/30/026120533.shtml.
[9]周乃翔. 2015年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OL]. [2015-08-15].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5-01/22/c_1114094647.htm .
[10]于良芝, 许晓霞, 张广钦. 公共图书馆基本原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1.
[11]于良芝. 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来自图书馆使命的注解[J]. 图书与情报, 2007(1):1-9.
[12]OCLC. How Libraries Stack Up: 2010[EB/OL].[2015-09-21]. http://www.oclc.org/us/en/reports/stackup/default.htm.
Thirteen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Library Based on Function Design Theory
[Abstract]The year of 2015 was the last year of China's 12th Five-Year Plan, the library should scientifically makes plan for the next 5 years or even a longer time. Based on the guidelines of ''function design as the theory basis, the library influnce and community needs as driving strength, the library development trend as guide'', the library 13th Five-Year Development Prospect would b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It is shown by the deep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uzhou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rend, also by the public's demand and evaluation to the library, Suzhou Library, as a library in an economy developed megacity, should set the following strategic targets: to develop and perfect a full coverage and effectiv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enhance the local center library constrction, provide library service you can get anywhere and anytime, expand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innov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Suzhou Library; Strategic planning; Function design; Infuluence
[中图分类号]G259.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许晓霞 现工作于苏州图书馆,研究馆员。
陆秀萍 现工作于苏州图书馆,馆员。
[ 收稿日期:2015-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