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寺、易俗社、解家村回民坟园
——多重教育及研究的西安文化资源遗址

2016-07-13 01:21曹长春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710125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空海回民家村

曹长春 戴 玥 (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710125)

马光华 (西北大学图书馆 710127)

党晓红 (西北大学地质系 710069)

青龙寺、易俗社、解家村回民坟园
——多重教育及研究的西安文化资源遗址

曹长春 戴 玥 (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710125)

马光华 (西北大学图书馆 710127)

党晓红 (西北大学地质系 710069)

西安青龙寺、易俗社、解家村回民坟园为西安若干处历史文化资源,青龙寺不仅是宗教文化领地,更为中日佛教文化及教育交流起了一定的桥梁作用;百年易俗社的沧桑历史将继续教育和激励后人;解家村回民坟园在清朝同治年间回民起义之后基本成了“孤坟”,它是穆斯林墓葬文化及回民起义历史研究的现存资源;上述这些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戏剧、民俗、宗教及中日文化交流等的多重教育与研究的作用。

青龙寺;易俗社;解家村回民坟园;多重教育;文化资源遗址

科研项目:2016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6Y86

引言

丝路起点西安为周秦汉唐之千年古都所在地,历史文化资源遗址非常丰富。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只发挥其表面的功能上作用也有着多重教育的作用与效果。青龙寺是宗教文化领地,更为中日佛教文化及教育交流起了一定的桥梁作用;百年易俗社的沧桑历史永远教育者后代;而曾为回民居住区的解家村的回民坟园是穆斯林墓葬文化及回民起义历史研究的现存资源,政府应将其列为“遗址保护”。

一、青龙寺——宗教文化教育及中日文化交流研究的场所

1.宗教文化圣地

青龙寺是西安的一处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宗教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场所。它的历史悠久,其前身为陏文帝为超度战争亡灵而建立的灵感寺。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名为青龙寺。该寺始终传承宗教文化,培养了大批的宗教文化人士,并接待、培养了来自海内外的宗教人士。尤其是日本僧侣,遣唐使学问僧“入唐八大家”中就有六家(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受法于此。

2. 青龙寺与空海

据文献记载:“空海于宝龟五年(774),生于日本赞岐国造的后裔佐伯氏之家。从小就学习《论语》《孝经》等中国古圣先贤之书,但终不感不足。于是皈依了三宝,并作《三教指归》,以批判儒释道三教的优劣,述其学佛的大志。”1唐朝时期,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每年都派遣唐使到中国去。……日本和尚空海远渡重洋,千里跋涉,来到了长安,“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空海住进了长安西明寺,……得知青龙寺的大和尚惠果是目前密宗最杰出的高僧,就决定马上前去拜见。”2……空海在此拜慧果大师学习密宗真谛。

3.中日文化交流之桥梁及象征

空海不仅在青龙寺佛教,也将中国的宗教文化及文学等带到了日本。因此青龙寺不仅为宗教文化场所,“在中日文化交流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文化传承方面,可以说青龙寺是密宗传入日本的发生地,凝聚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历史情结。”3而这些都是空海将密宗带回日本的同时也带回了唐朝的多种文化并进行传播:“慧果……让空海将这些密宗的宝器运回日本,催促空海早日回国弘扬密法。……空海回国时,除了佛典之外,还带走了《刘希夷集》《王昌龄集》等大批诗文作品和唐代书法作品。”4空海回到日本后不仅创立真言宗,还编纂了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篆隶万像名义》,并著有《文镜秘府论》、《辩显密二教论》、《秘藏宝钥》、等著作,不仅促进了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在研究汉唐中国文学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龙寺的樱花也是中日两国文化与交流的象征之一:“青龙寺……庭院内遍植的十余个品种的樱花,是日本友人1984年赠送的,……其中的染井吉野、杨贵妃、红枝垂樱、普贤像等均为名贵品种。”5

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记载、碑刻文献记载等综合分析研究后认为,青龙寺有着多重的研究及教育作用。它是佛教文化的教育研究基地,是西安地方文化资源的教育研究基地,是中日文化交流教育研究基地,是隋唐代历史与文化的教育研究基地,是西安考古历史文化教育研究基地,是教育史、文学史、书法史、文化交流史的教育研究基地,同时也是中日外交史的教育研究基地。

二、百年易俗社——戏剧文化教育及革命传统教育之地

诞生于中华民国初期1912年的西安易俗社(曾用名陕西易俗社),至今已经走过104年的历史,它的创办人之一张凤翙,也为百年名校——西北大学的创办人之一。易俗社社址已列为陕西著名历史文化遗址。易俗社不仅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也有着沧桑的历史故事。

(一)名人与易俗社

1.鲁迅于1924年来西北大学讲学时,曾光顾易俗社,题写了《古调独弹》的匾额。

2.据民间所述,张学良与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时,在前一天晚上(1936年12月11日),为掩蒋介石及随从、特务之耳目,在易俗社观看秦腔戏,而于次日凌晨三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习仲勋陕西富平人,曾与夫人齐心经常在易俗社观看秦腔戏。习仲勋任西北局书记时,为加强新中国及西北地区文化事业的建设, “1951年政府正式接办易俗社为国营。并将原‘陕西易俗社’改为‘西安易俗社’。在庆功大会上,习仲勋代表西北局讲话:‘易俗社在旧社会是进步的团体,我们接办后,只能办好,不能办坏……’”(见:雷震中——《易俗社新生》)6。由此可见,习仲勋同志是十分关心文艺事业,尤其是秦腔剧的发展与建设。

(二)我党情报工作者与易俗社

易俗社不仅与名人有缘,我党的情报工作者也与易俗社有往来。易俗社老演员雷震中的文章《易俗社新生》中追忆:“魏野畴、吴伯畅、张天祺等中共地下党员,早年与该社就有往来。……易俗社也曾为地下党提供剧本,杨公愚同志说,当时他们‘八一剧团’所演的《韩宝英》(又名《太平天国》)、《三滴血》等,就是易俗社提供的。……1938年丁玲来西安演出抗日戏,得到该社支持,并影响了萧润华、杨荫中,杨醒俗等参加‘民先队’。”7

从上述这段追忆文章可见我党情报工作者与易俗社的不解之缘,反映出了易俗社对我党情报工作者的帮助,对我党革命事业的支持。

(三)国民党特务与易俗社

易俗社作为文化场所也曾被国民党利用。杨虎城将军坐镇陕西后,蒋介石对其存有戒心。因杨虎城喜欢在易俗社看秦腔,军统特务戴笠曾派特务向影心(真名向友新)试图靠近杨虎城,搜集情报。除此之外还有军统的女特务朱美芸也曾先后去易俗社暗中监控杨虎城的行动。

易俗社不仅有一百余年的沧桑故事,也培养了大批的优秀秦腔演员,尤其在新时期的文化事业建设中,为陕西人民及山西、甘肃等地的喜欢秦腔的戏迷们,创作并演出了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

由此可见易俗社是戏剧文化的教育研究基地,是革命传统的教育研究基地,是历史文化的教育研究基地,是隐蔽战线斗争的教育研究基地,也是西安秦文化的教育研究的基地。

三、解家村回民坟园——民族史研究及和谐社会教育的遗址

在西安市明城墙之西南角、西北大学新村之西、丰庆路之南的莲湖区解家村,有一清朝保存至今的回族坟园——解家村回族坟园。尽管周围已被开发,但它以其坚强的生命力保存至今。现在仍有一回族复员军人携妻子在此守护。

根据西北大学王宗维教授研究:“1956年春,西北大学马长寿教授开始从事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的历史调查工作。……根据冯增烈先生的夫人提供的线索,……前往西安城东北郊光太庙附近(现浐灞生态园附近)……看到了清乾隆二十四年树立的两块石碑,文字有汉字和阿拉伯文……碑文所列的村、坊名依顺序是:南关村,解家村,糜家桥,上马村,下马村,杜城村,方桥头,沈家桥,……”9由此可见,今解家村等清朝同治年间前均为回族居住点。解家村之“解”读“亥”或“海”,这也是回族的常姓。

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在陕西东部渭南、大荔、华县、华阴等地爆发了回民起义,波及到了陕西西部及甘肃以及西北各地等区域,解家村的回民也参加了起义。在回汉之间也发生了谢家村血战。西安团练正首领之子为了强娶回族姑娘,致使回汉双方在解家村相互残杀,血流成河,汉族的尸骨被运回,回族的尸骨被集体掩埋在了“解家村回民坟园”。这血与泪的历史让人们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对和谐社会的珍惜。

由此可见解家村回民坟园可视为是穆斯林墓葬文化的教育研究基地;西安秦文化的教育研究基地;民族史教育研究基地;和谐社会及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基地;和西安历史教育研究基地。

四、结语

经对西安文化资源易俗社、青龙寺、解家村回民坟园的调研及综合分析认为,青龙寺不仅是宗教文化领地,更为中日佛教文化及教育交流起了一定的桥梁作用,此乃也应设为教育研究基地;百年易俗社的变迁使它具有戏剧秦腔、隐蔽战线斗争及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研究功能;解家村回民坟园在清朝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之后,基本成了“孤坟”,它是穆斯林墓葬文化及回民起义历史研究的现存资源,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教育之场所,因此政府应将其列为“文化保护遗址”。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只发挥其表面的功能作用也有着多重的教育的作用与效果。

注释:

[1] 景俊海,吴言生.佛都长安[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1(6):225.

[2] 景俊海,吴言生.佛都长安[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1(6):225.

[3]滕军等.中日文化交流史——考察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47.

[4]景俊海,吴言生.佛都长安[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1(6):228.

[5]景俊海,吴言生.佛都长安[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1(6):237.

[6]雷震中,易俗社新生.西安解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5).

[7]雷震中,易俗社新生.西安解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5).

[8]王宗维,清代中叶前西安地区回民的分布和经济生活,西北历史研究[J].1988年号.

[9]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马长寿民族史研究著作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300-313页.

[10]马光华,党晓红,马丽玲.杨虎城将军与回族人民,高教发展研究[J].2014(4):P80.

猜你喜欢
空海回民家村
电影《妖猫传》与《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中空海入唐后的比较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BOTTOMS UP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日本有个“唐玄奘”
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厚养薄葬的文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