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726000)
凤翔泥塑的个体艺术语言表征解析
王 媛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726000)
在传统文化艺术全面复兴的新时代,凤翔泥塑融合了现代艺术的优秀创作元素,成为当代民间泥塑造型不可或缺的有效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以自身焕发的独特艺术魅力,带领着陕西民间造型艺术群体面向现代,走向世界,充当着陕西民间艺术的先锋队角色,也为我国传统民间泥塑艺术的推广和继承树立了榜样。文章着重从凤翔泥塑的个体艺术语言入手,解析其典型艺术语言的表现及特征,从而总结出其在民俗和民艺双重领域的艺术美感和视觉寓意。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民俗;视觉寓意
项目编号: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jyjx139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6jyjx138
说到泥塑,我们必然会联想到上古女娲捏泥造人的传说,近者,则会想到闻名遐迩的泥人张,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想必大家也偶有祈拜泥菩萨、弥勒及龙王等诸神,亦或是在丧葬场景中看到以泥人泥兽陪葬,说到这里,大家想必也会想到秦始皇陵墓和汉阳陵墓中的兵马陶俑……的确,这些都是泥塑遗存的经典之作。然而,具体到陕西的民间泥塑,就不由得会想起凤翔泥塑中威风俊美的“挂虎”和优雅敦厚的“花马”造型,除此以外,还有诸多人物和动物的经典造型,雅俗共赏,好不热闹。
凤翔,地处关中区域,古有凤凰飞舞之祥瑞,故此得名,这一区域有明显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民风淳朴,气候怡人,有着浓厚的民间艺术生发土壤,而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凤翔泥塑就是在这一艺术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艺术瑰宝。凤翔泥塑的艺术造型借鉴和综合了中国民间泥塑的众多造型技法,之后经过淬炼,不断革新改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美感。
凤翔泥塑有着明显的关中地域农民艺匠创作语言的普遍特质,即夸张、随性、憨厚、热烈的显性艺术表达和视觉寓意,又不乏自身娴熟、巧妙、含蓄、唯美的隐性艺术语言和视觉魅力,它依附于当地民俗的发展与起伏,成为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诸多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器物,主要用于陈列供奉、祈福祭祀、镇宅辟邪、娱乐装饰的物件。据当地文史资料记载,清末时期,凤翔泥塑工艺礼品就已经远赴欧洲法国,在当地被艺术爱好者疯狂收藏,影响极大。同样,也是在这一时期,凤翔泥塑无论是造型技法,还是其所呈现的视觉寓意都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沉淀和固化,之后,历代相承,融汇创新,才有了今天的群体艺术气象。
凤翔泥塑是我国重要的民间泥塑造型艺术,其典型的个体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工序严谨,技器相合。凤翔泥塑的造型主体多为压模和手工捏制相结合,无论是在前期造型还是后期的敷彩着色,都是靠纯熟的技法工艺完成。其主体一般多用当地的“斑土”撵粉揉匀,再加长纤维纸或棉花砸匀,再用泥压模坯成型。泥塑的坯体是空心的,有立体和半立体之区分,空心的凤翔泥塑不仅减轻了作品自身的重量,携带方便,还保证了作品自然阴干的可能性,这样作品就不会有裂缝及损坏。或圆雕“耍货”或彩绘的浮雕挂件,作品感官都有着醒目动人的艺术起伏效果和极强的立体造型特征。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其技法的延承多为口手相传,虔学心悟,其内在系统的制作工序,只有在阶段性的践行中才能逐渐领悟。至于在工艺呈现过程中所定制的不同模具,其中也饱含民间艺匠的技法精华,只是在便利程度上更符合民众对其数量上的增长需求。
第二,吉庆祥泰,普惠民俗。凤翔泥塑作品的创作主题,主要以表现奉神辟邪、祈福增寿,送子纳福等美好心愿为主的祭祀道具,也有以美化和装饰家居环境为基调的生活工艺,可以说凤翔泥塑就是农民的吉祥护佑符。在创作题材的再现上,它以表现虎,狮,鹿和蟾蜍为主瑞兽,同时它在十二生肖,戏文故事以及有组合场景的传统人物面具造型,比如,有些作品的题材直接来自于陕西的秦腔面谱造形,或来自于陕西关中的风俗民俗,其中以“陕西八大怪”最为喜闻乐见。总之,凤翔泥塑的立体造型样式都来自最简单,最普遍的民众民俗生活的熟悉角色,这一点体现了这种手工艺品广泛的适应性和感召力。
第三,横向借鉴,融合共生。它还借鉴了传统造型艺术中的优秀成分,比如它借鉴了自西秦及历来的土陶造型,又吸收了青铜器纹样,陶艺的塑形手法、玉雕的浅浮雕装饰技法,以及剪纸中的虚实造型纹饰,等等,几乎与所有民间造型艺术都有联姻,其彩绘纹样都用民间流传已久的吉祥花卉变形,多用莲花、牡丹、百合等表达福喜连绵,吉祥瑞庆的好兆头。如果表现的是古典人物,则会融汇民俗戏剧,吸收了戏剧人物造型元素,比如站姿以亮像等着装造型定位,这其中熔铸了民众朴素从善信仰,同时表达了大众对善恶美丑的审美判断习惯。显而易见,吉祥的凤翔泥塑反映出各类型民间美术之间互为影响的关系,用民俗和艺术创作巧妙结合的方式表达民众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这类民间艺术的综合性。
第四,五色敷彩,红黄主角。凤翔泥塑有着其特殊的着色体系,制模压胎、罩然白粉、打磨阴干、敷彩着色、清漆定型,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具体的说,就是先在底胎上着白粉底色,待阴干后再以红黄错落涂染,各色块之间,以黑线描边,黑线有单双、宽窄、曲直之别,如果是彩色作品,黑色一般围绕四边,沉稳厚重,也可以与白色在中间空缺处穿插点缀,形成整体画面的构成语境,使作品在视觉上有一种空灵起伏的层次美感。最后,再涂喷清漆,使作品色彩更加亮丽光鲜。当然也有不少只以黑白间描,图形纹饰抽象,视觉素雅清秀,从艺术的角度也有不少佳作。但当我们走访不同的艺匠时,他们的制作过程看似重复但又不乏各自的创新和艺术尝试,体现了凤翔泥塑创作群体的时代艺术感知。
整体而言,凤翔泥塑造型拙巧相济,虚实相生;色彩冷暖强烈,浓艳有度;内容含概丰富,俗雅呼应;动态夸张协调,妙趣横生;色彩黑白庄重,五彩鲜艳;彩绘构成线面有效结合,有序平衡。在当地,民间艺匠总结出一整套的“五行色”着色语言,其中的“黑为力,白为大,红为心,青为生,黄为熟”正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寓意相呼应,上合图腾,下合民俗,体现了我国特有的“道家”哲学思维理念,集中表现了凤翔泥塑特殊的家居装饰功用和深刻的民俗寓意特征。
总之,凤翔泥塑的这一典型民间泥塑样式继承和弘扬了当地传统的工艺技法,保持了这一区域民间艺术的的淳朴造型美感和制作工艺。但是,到了近现代,也有一些工匠艺人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一些借鉴西方艺术元素的创新之作,样式虽然还是凤翔民间的工艺流程,而色彩和造型已趋向西化,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当然也不乏真正意义上的泥塑精品。作为第三产业的非遗文化主体,地处凤翔“六营村”的泥塑程规模发展,家家有精品,户户有绝招,泥塑工艺产业不仅销路好,各家有自己的王牌产品,并形成家族化的艺术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