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认同与审美价值基础

2016-07-13 01:21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021400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陌生化少数民族民族

权 晶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021400)

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认同与审美价值基础

权 晶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021400)

现如今,民族文化发展仍然承担着举足轻重的历史重任,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认同和审美价值基础出发,分析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认同危机并提出相应举措,并从具体作品分析了当今民族文学中的审美价值基础,以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发展借鉴。

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认同;审美价值

一、少数民族文学概述

少数民族文学是指具有少数民族身份的作家用属于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观念进行文学创作。少数民族文学的表达方式比较多样,并非仅仅只用本民族的语言,而是在表达和表现时运用多数民族的语言去体现一定的文化价值。自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后,西方列强攻入中国,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西方文化,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碰撞,在不断的对抗和兼容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极强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的变化。由于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性较强,本民族也曾经深深的怀疑过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性,想要更多的将西方文化融入到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同样的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身上发生过,相比起汉族而言,他们还有着政治开化后的文化认同需要。因此,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和审美价值基础,有助于少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也有利用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寻找更多的归属感。

二、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

(一)现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认同危机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文学认同存在着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话语语境,二是民族特性和民族自我醒悟和自我意识的实现,在现代条件下,少数民族全部都已经实现了这些条件,但是也导致了少数民族文学的认同危机。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改革也在少数民族地区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这时民族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汉民族文化也逐渐融入到了少数民族文化当中来。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汉族文化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也给的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不少挑战。现代性是少数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容易导致文化流失。例如,郭雪波的《沙狐》就描写了,在经历现代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民族文化也逐渐流失。

同时,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同质化的现象也在不断加深,因此民族认同危机也不断诞生。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明显,文学界也非常热衷于研究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这一课题。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而言,或多或少的也受到了文化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是外国人逐渐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撰写人之一。

(二)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认同的构建策略

正是由于产生了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才必须构建少数民族文学认同相关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少数民族文学更为健康的发展下去。但是,组件少数民族文学认同并不是只依靠某一种文化就能够实现,而是需要一种民主和开放的态度去看待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策略。因此,构建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认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一是让民族传统重新回到的人们的视野中。由于各个民族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本民族文化丧失了一定的传统性,因此必须追求和思念过去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抚慰人们的精神。少数民族文学也应当更多的融入一些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让人产生深刻的文化认同感。二是实现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当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以后,人们有时会逐渐淡忘文化传统,但是文化作家却应当在作品中更多的体现少数民族的价值和魅力,让人们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也能更加认可少数民族文学,实现民族文化认同。三是重构民族传统,民族传统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其内容进行重新改造或者构建,让少数民族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民族文化发展,从现代化的角度成功的再造少数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认同。

二、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价值基础

(一)民族文学审美的陌生化

少数民族文学审美价值基础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学审美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新奇、独特的文学样式或者是文学内容给审美体验者在审美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审美距离,但是随着审美体验者审美经验的不断增加,在审美深层次和本质上能够与作者达到内心的共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个性就是它的审美价值,它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能够产生审美特质。当利用陌生化来达到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目的,能够激发出审美体验者的民族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能激起审美体验者的情感共鸣。当然,我们必须将“陌生”二字进行清晰的定义,这和生活中的陌生化是不同的,生活中的陌生是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即处于未知阶段和探索阶段,例如我们人类还没有探索的领域。但是文化的陌生化是一种表达形式,激发的是审美体验者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并引导他们更多的了解少数民族文学,从而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

(二)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审美价值

民族特征是少数民族文学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如果缺少了这一要素,那么便不能称之为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也就不具备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价值基础。所以,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元素是作家在创作时进行提炼和加工的主要元素,从而实现最终的少数民族文学审美价值。在改革开放之后,民族题材是民族文学作家常常选用的主要题材,也在不断的现代化发展中得以进步,比如《穆斯林的葬礼》《醉乡》等。这些作家在题材上选取民族题材,在内容上选取本民族的生活内容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对象,对民族的生活进行艺术的审美和观照,揭示民族发展历史和存在固有的矛盾,既具有民族特色,同时具有深刻的审美内涵。事实上,少数民族作家必须选择良好的视点来展开故事,比如,玛拉沁夫在《活佛的故事》中就以独特的视点对蒙古草原的愚昧造神运动进行了批评。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审美价值必须从多方面加以实现。

[1]孔令辉. 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情怀与审美价值基础[J]. 贵州民族研究,2015(2).

[2]黄晓娟. 新世纪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中华文化认同与传承研究——以获“骏马奖”的女作家作品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3]向云驹. 陌生: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价值基础及价值定向[J]. 民族文学研究,2001(3).

[4]李长中. “重述”历史与文化民族主义——当代少数民族文学重述历史的深层机理探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5]朱斌.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身份研究的反思[J]. 民族文学研究,2012(4).

[6]于翠叶. 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定位研究——以英美民族文学创作为参照[J]. 贵州民族研究,2016(2).

权晶,女,讲师, 硕士,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陌生化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