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乡土作家的创作及其文学史意义

2016-07-13 01:21孙拥军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454150
大众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文学史乡土

孙拥军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454150)

20年代乡土作家的创作及其文学史意义

孙拥军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454150)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上,对乡土小说的研究是学者们难以回避的课题,但研究者们在进行乡土小说的研究时,往往忽略了对20年代乡土小说家创作的关注,或者说对这一文学群体创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没有引起较多的重视。诚然,作为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作家群体,在现代小说的发展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完成了现代乡土小说从鲁迅到30年代乡土作家间的过渡,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呈现出其独特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

20年代;乡土小说;文学史意义

肇始于鲁迅先生的中国现代乡土小说,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在其乡土小说创作理念的影响下,相继一批批乡土文学作家走上中国现代文坛,不断将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条创作流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卓有成效的乡土小说家,如30年代的沈从文、废名、师陀、艾芜、沙汀、张天翼,40年代的赵树理、马烽、西戎、孙犁……都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乡土文学作品呈现在中国现代文坛,为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上,对现代乡土小说的研究是学者们难以回避的课题,但研究者们在进行乡土小说的研究时,往往忽略了对20年代乡土小说家创作的关注,或者说对这一文学群体创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没有引起较多的重视。诚然,作为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作家群体,在现代小说的发展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完成了现代乡土小说从鲁迅到30年代乡土作家间的转折,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呈现出其独特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

20年代的乡土小说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坛,是中国现代文坛不可忽视的创作中坚,有着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20年代乡土作家人数众多,如王鲁彦、许杰、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冯文炳、蹇先艾、黎锦明等,都直接鲁迅先生的影响,并在其乡土小说创作理念的影响下,开始进行现代乡土小说的创作,笔耕不辍地创作出自我乡土代表作品,奠定其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

从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的创作来看,都是沿着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的创作之路前行,在创作思想上仍没有脱离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批判理念,依旧是对中国封建宗法制下愚弱国民麻木的精神状态给予揭示,以唤醒沉睡国民的觉醒。在创作内涵上,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宗法制乡土中国农民生存生命状态的揭示,呈现出国民麻木愚昧的精神面貌,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而不觉醒。20年代的乡土小说作家都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在收到西方现代文明思想影响的同时,站在城市的视角去反观曾经生活过的故土乡村,对处在封建宗法制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所遭遇的种种不幸倍感同情,但也无情地剖析这群从古老中国走来的农民的麻木与愚昧,在精神与肉体受到无情折磨而表现出来的无助与无奈。如王鲁彦的《柚子》中观看杀人的麻木看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二是在这些乡土小说作家的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给农民心灵带来的深刻变化。现代工业文明浸入到乡土中国后,乡村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势受到冲击,农民原有的生存结构平衡被打破,农民、手工业者相继走向破产,面临着生存的恐惧,寻求新的生存。农民为了生存,在浙东沿海乡村出现了典妻现象(许杰的《赌徒吉顺》、台静农的《蚯蚓们》),失去了最为男人应有的最近本尊严,人性急剧堕落。三是在这些乡土作家的小说中,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留恋,对曾经的美的怀念,如蹇先艾的《到家的晚上》,许钦文的《父亲的花园》等乡土小说都表现出乡村小有产阶级对已经失去的美的留恋,倍感惋惜与惆怅。四是这些现代乡土作家对宗法制农村种种陋习的揭示。如冥婚(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偷汉(彭家煌《活鬼》)、冲喜(台静农《烛焰》)、卖妻、典妻(许杰《赌徒吉顺》、台静农《蚯蚓们》)、械斗(许杰《惨雾》、王鲁彦的《岔路》)、水葬(蹇先艾《水葬》)等,展现出中国农民的愚昧与无知,以及由此给其带来的种种悲剧;同时作者也将自我的独到思索融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以期读者的共鸣,对中国封建文化、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五是对农村底层备受欺凌、压迫与摧残的妇女命运的关注。如许钦文的《鼻涕阿二》《疯妇》,台静农的《拜堂》《红灯》,彭家煌的《喜期》,都呈现出妇女命运的多舛与不幸。

从20年代乡土小说家的创作来看,在现代文明冲击传统乡土文明之后,给中国农村带来种种弊端,农村呈现出逐渐衰败的景象。其实,这些现代知识分子从思想深处倍感矛盾与复杂:一方面,作为启蒙知识分子,在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的同时,亟待用现代民主思想来启蒙与拯救处在乡土中国底层最不幸的人们,以唤起国民的觉醒,成为精神与体格都健全的民众,实现其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他们也意识到现代工业文明进入中国农村后,给农村、农民带来的种种冲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重要的是对民众心理所带来的变化,中华文化传统最基本的优秀因子被丢弃。虽然他们在理论上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价值与理念的认同,但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与传延者,无法掩饰住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留恋,内在心理矛盾而又复杂。这也正是现代乡土小说作家在其作品中所变现出来的隐现的乡愁意识。

然而,现实却是无情的。这些现代知识分子也的确看到现代文明冲击中国农村后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农民在逐渐觉醒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美德也在消失,他们面对这些现实中的变化又是无可奈何,也只能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守住最后的“精神家园”,用文学创作的方式进行文化怀乡。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关注社会、忧患民族的积极入世精神,在现代知识分了身上创造性的转化,也使得他们不能不以文学的方式去关注表现于我们国家、民族进步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乡村的现代化进程。”

整体上而言,20年代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家的创作在艺术手法上还显得较为粗糙,远远达不到鲁迅小说的娴熟与完美,但他们毕竟在鲁迅现代乡土小说理念的影响下做了最有益的探索,将现代乡土小说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尤其是这些乡土作家的写实精神,致力于乡村的关注,并呈现出自我对乡土中国的独到思索,都为后来的乡土小说家的创作提供借鉴。从而,也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了独特的文学史地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

[1]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陈运贵. 集体无意识与国民性批判—关于20年代乡土小说的一种解读[J],皖西学院学报,2008(03).

孙拥军,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文学史乡土
风从海上来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中国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自然的言者——罗宾逊?杰弗斯的非人类主义哲学观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