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旸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 400700)
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正确引导
杨旸(重庆市北碚区文化馆400700)
广场舞蹈是群众文化艺术的一种,深受大众的喜爱,所以,在民间得到广大的认同,很多人都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通过舞蹈活动,人民群众学到了很多关于舞蹈的专业知识和词汇,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精彩动作来反映社会生活,人们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广场舞蹈满足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欣赏和自娱自乐的目的,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使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健康地传播下去。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述。
广场舞蹈;群众文化;引导;作用
现在的城镇生活中,广场舞蹈已经不再是稀奇的事儿,成为大众非常受欢迎的一项娱乐活动。随着广场舞蹈的普及,很多地区还特意举办了广场舞蹈比赛。这种一种集体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人们通过热情欢快的表演,表达感情,达到身心愉悦锻炼身体的目的,广场舞蹈不仅能够让人们身心愉快,还能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作用,所以要正确引导,积极发展。
1.广场舞蹈使群众身心健康
社会的发展,使人民群众对审美的要求从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广场舞蹈开始于群众的自娱自乐的需要,人们会通过舞蹈艺术的表演形式,表达着喜怒哀乐的情绪。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相应的,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精神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电影、电视、戏剧,人们开始喜欢和参与到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中来,而广场舞蹈在审美上独具特色,其他的娱乐形式无法取代,它使人们很容易就参与进来,而且参与的意识更强,人们更想从这种娱乐活动中展示生命的情怀,所以,很积极的投入其中,通过广场舞蹈,人们从中获得了审美价值,并得到了生命的乐趣,这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深深地被群众所喜爱,人们为了消解疲劳,陶冶情操,使精神换发,自觉地加入到广场舞蹈的队伍中,在广场舞蹈中,人民群众改变了只是观众的角色,转身变为“表演者”。通过广场舞蹈活动,群众们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对于这种文化娱乐活动人们乐此不疲,这是人们身心的需要。
2.广场舞蹈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
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居住面积扩大了,环境条件比以前好了,但是,高楼大厦阻断了邻居间的往来,邻里之间很少接触,自然情感就少了,或者变得很淡漠,邻居间擦肩而过就象陌生人,同一小区的居住人们之间相互也都不认识。城镇化的生活淡漠了人与人之间感情。随着广场舞蹈活动的扩展,街道、社区的人们通过参加广场舞蹈活动,相互之间从陌生都熟悉,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多了起来,不再像以前一样的陌生,这种广场舞蹈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的文化活动形式,清晨和傍晚,城镇的公园、街道广场、小区的空地,随处都能看见广场舞蹈的影子。人们在茶余饭后,纷纷来到广场舞蹈的集合地,广场舞蹈的参与者大多为女性,她们组成各个不同的团队,几十个人为一个队伍,广场舞蹈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东北秧歌、交谊舞、拉丁舞、健美舞、健身舞。成千上万的大众百姓,从封闭式的高楼大厦中走出,融入到这个能给她们带来欢乐的艺术活动中来,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被丰富起来,邻里之间、居民之间的陌生感也被打破了,人们通过广场舞蹈相互认识、相互往来,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人们因共同的爱好而欢聚在一起,通过抒发情感,相互探讨、切磋技艺建立了友情。集体活动是广场舞蹈特有的表现形式,人们在这个集体中相互配合,把舞蹈的集体美展现出来。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使舞蹈美展示出来,也增加了人们之间的友谊,在人们对美的追求中,促进了居民间、邻里间、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这便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3.广场舞蹈利于大众文化传播
广场舞蹈可以说是一种大众文化,它的创作者、组织者、参与者、传承者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舞蹈文化从我国的现状看,一般的掌握者是各地歌剧舞院、高校的老师和学生,还有舞蹈教练,让人民群众觉得太遥远,但是,广场舞蹈改变了这种局面,使高雅的舞蹈艺术走入民间,走近大众,变得雅俗共赏,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认识了舞蹈文化,接触到舞蹈文化,感受并自发地传播舞蹈文化,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要使广场舞蹈健康地发展,就把广场舞纳入到基层,形成统一管理体系,将满足公众文化的需求作为导向,从改善硬件设施着手,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各类群众的组织,能够形成自我管理的格局。
1.加强设施建设
根据人民群众广场舞蹈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改造,在技术上,地方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投入技术,如把广场上的吊灯改用太阳能技术,既能节能又能环保,又能进行时间上的控制, 可以将灯设置为在晚上 6 点开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广场舞蹈文化活动的需要,到了晚上 9 点或8点以后准时熄灭,这样跳舞的人们会自觉散场,以免打扰附近居民的休息。另外,可以通过厂家直接定制音响,提供给广场舞蹈的人民群众。这种音响在音质上优良,可以通过电瓶进行充电,便携式的方便移动,最主要的是,音响的喇叭要特质的,大众使用的音响喇叭一般会传到500 米开外,而这种音响,其声音传播的范围会在50-75 米。这种音响的好处是,避免居民在进行广场舞蹈活动时,私自乱拉乱接电线,从而给居民带来安全隐患,技术的改进,也避免了文化活动的扰民现象的发生,这种改善,不仅提升了广场舞蹈的文化氛围,也能够使闲置的广场和空地更加有效的利用。
2.完善制度建设
各地政府或社会街道,要根据广场舞的特点,进行各项制度的完善,组建专业的指导团队,定时配送服务和政策,对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给予大力的鼓励。广场文化活动来自民间自发组织,组织者很少有专业的知识,通过政府组建的专业团队的专业指导,使没有秩序的广场舞蹈文化变得规范化。广场舞蹈是具有很大争议的一项群众文化,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其转变到规范、健康的轨道上来。
3.加强自治建设
各地区相关部门,可以设立广场文化管理协会,以协会为依托,开展自我管理,进行初期矛盾的化解,大力需求各方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举办大型的广场舞蹈文化活动,积极鼓励进行社会资源整合,使群众文化团队具有自我治管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化举办的一些大赛,将这种自我治理的能力发挥出来。
事实证明,广场舞蹈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文化生活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产物,从内涵上,它具有精神性、文化性和审美性,它牵动着人民群众的心,能够让人民群众自娱自乐,舒展个性、愉悦心情、缓解压力、强身健体,同时增进友谊,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张海英.论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4(16).
[2]练秋莲.论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4(2).
[3]龙燕梅.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