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箐[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 030001]
浅析爱伦·坡对英国哥特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王箐[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030001]
摘要:哥特小说产生并繁荣于英国,随后传入美国,其中美国作家爱伦·坡在哥特小说创作上的成就最为显著,他也是西方文学中哥特小说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文章比较了英国18世纪的传统哥特小说与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重在探索爱伦·坡哥特小说与英国哥特小说的一脉相承之处以及发展。爱伦·坡继承了英国传统哥特小说中的恐怖元素,包括凶杀暴力的恐怖、环境的恐怖及时间的恐怖。但爱伦·坡的哥特小说将道德探索与心理探索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对英国传统哥特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所在。
关键词:哥特小说继承发展恐怖心理
所谓“哥特”(Goth),最初是指东日耳曼人中一个分支部落的名称。后来用“哥特”特指“哥特式建筑”,这是一种有着高耸的尖塔,厚重的石壁,彩色的花窗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的建筑类型。到了18世纪后期,人们又以“哥特”一词来命名一种新的小说类型。这种小说故事通常发生在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之中;故事中存在大量阴谋、复仇、凶杀、暴力的故事情节,时常伴有鬼魂或其他神秘力量出现;小说气氛阴森、恐怖、诡异、充满悬念。
哥特小说诞生于18世纪中期的英国,但19世纪以后,哥特小说传入美国,影响了美国的一大批作家,不同流派的作家都开始大量使用哥特手法进行创作。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繁荣并持续发展。
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思想深刻、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在诗歌、小说、文学理论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甚至是开拓性的成就,创作了《鄂榭府崩溃记》《黑猫》《泄密的心》《莫格路凶杀案》《活埋》《陷阱与钟摆》《红死魔的面具》等一系列优秀的哥特小说。他是哥特小说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人物,对于哥特小说题材的丰富、艺术的完善、思想的深化等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邪两种力量之间的冲突是哥特小说最普遍最永恒的主题,诸如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上帝与魔鬼。无论是英国哥特小说,还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都充斥着种种正反矛盾的激烈对抗和交锋。
怪诞和恐怖是哥特小说最重要的特征,爱伦·坡的哥特小说继承了英国哥特小说中的恐怖特征:
1.凶杀暴力的恐怖凶杀暴力是最能使人产生恐惧的场面之一,它所带来的视觉刺激也最为强烈。爱伦·坡继承了这一特点,他的小说中大量存在凶杀暴力的恐怖场面。《泄密的心》《黑猫》《莫格路凶杀案》中,凶杀场面的血腥描写让人浑身战栗,毛骨悚然。“我从背心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打开刀子,攥住那可怜畜生的喉咙,居心不良地把它的眼珠剜了出来!”①“只见院子里扔着老太太的尸首。喉部完全给割断了,大家刚想扶起尸首,头便掉落。尸身和头部全给割得血肉模糊——尸身尤其惨不忍睹,简直不复人形。”②
2.环境的恐怖“这种恐怖不是局部的,而是弥漫于作品的各个方面,是作品的主色调。”③在阅读哥特小说时,读者能够体验那种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出现的危险环境,强烈地感觉到恐怖刺激,满足人类冒险的自然欲望,又从心底知道自己并不会真正面临危险。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强烈的愉悦和满足。在这一点上,爱伦·坡也是继承了英国哥特小说的重要恐怖元素。“我正怔怔看着,裂缝霎时宽了——耳边传来一阵旋风的怒吼——那轮红月顿时呈现在眼前——看着巨楼纷纷崩溃,不由头晕目眩——平地响起了一阵震天动地的喊声,久久不息,恰如万马奔腾的汪洋洪涛——脚下那幽深的乌黑山池,阴郁郁地默默淹没了一片瓦砾的‘鄂榭府’。”④鄂榭府巨厦的阴影、血红的月光、剧烈的旋风、倒海翻江般的喧哗和谐一致,文笔色调与主题也相符,作者以冷漠瑰丽的文笔一气呵成,充满了壮美的审美元素。结构紧凑,气氛阴森,使得读者完全置身于恐怖的海洋中,几乎窒息。
3.时间的恐怖夜晚,是英国哥特小说最常选择的一个时间段。黑暗的夜晚总是带给人未知的恐惧感,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在英国哥特小说《修道士》中,安布罗斯一系列的罪恶活动都发生在夜晚,玛蒂尔德选择深夜的墓地和幽暗的地下室实施巫术,那个浑身滴血的修女的幽灵也常在半夜的城堡与荒野游荡。这使得本来就很恐怖的故事又蒙上了一层更加阴森的色彩。在小说中,黑夜的自然颜色,与邪恶、罪行的“黑色”融为一体。
在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中,《鄂榭府崩溃记》中女尸复活、鄂榭府倒塌的恐怖场面都发生在夜晚。《泄密的心》《黑猫》中残忍得令人发指的凶杀藏尸行为也发生在夜晚。在《活埋》中,主人公总是在晚上产生各种各样恐怖的幻觉。“阴郁的黑暗笼罩着大地的时候,我想着各种各样的恐怖,浑身发抖——就像灵车那抖动的羽毛。”⑤
尽管美国哥特小说受到英国哥特小说的深刻影响,但它们却朝着不同方向发展。哥特小说在英国呈社会化、现实化的发展趋势,而在美国却走上了内在化、心理化的道路。美国作家爱伦·坡把道德探索与心理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奠定了美国哥特小说传统的核心。
1.邪恶力量的内在化英国哥特小说有很多邪恶力量,例如四处游荡的幽灵、魔鬼、吸血鬼、骷髅形象,它们的作用除了营造阴森恐怖的环境、超自然的诡异气氛,更重要的是彰显恶的行为,在其诱惑下,使人的贪婪与野心无限膨胀,最后陷入痛苦和死亡的境地。这些邪恶力量是“上帝的工具,起警告、引诱或者惩罚的作用”⑥。在爱伦·坡小说中,虽然还有很多怪诞的、超自然的现象存在,但这种鬼怪形象已经很少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的心魔。不再是由那些魑魅魍魉诱惑人,而是人自身的丑恶心理将其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2.从视觉恐怖到心理恐怖英国哥特小说的恐怖描写往往是写实的,而爱伦·坡侧重于人内心折磨和心理恐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活埋》与《陷阱与钟摆》。“在我忍受的这一切里面,并没有身体上的痛苦,有的只是心灵上无限的沮丧。我心灵上无限的沮丧。我心中的幻象变得阴森可怕。我不停地唠叨着‘虫子,坟墓和碑文’。我失神地冥想着死亡,被活埋的想法总是纠缠在我脑子里。那随时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可怕的危险日日夜夜威胁着我。”⑦在《陷阱与钟摆》中,“我”被囚禁在阴森恐怖、机关重重的地牢里,将被折磨致死。“在那漫长的时间里,我数着那飞舞的钢刀摆动的次数,无论什么语言都无法表达我所经历的比死还要命的恐怖!”这是一种眼看死神一步步向自己逼近,自己将在“肉体的剧痛中丧命”却无力反抗的恐惧。“我暗自祷告——不厌其烦地向上苍祷告,祈求钟摆降得快一些。我变得疯狂,使劲抬起身子,朝那飞舞着的阴森恐怖的月牙凑上去。”主人公宁愿死,也不愿再受这种心灵的折磨。“经过长期的折磨,我的神经已经衰弱,连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也会吓得发抖。”⑧
3.心理学层面的探索爱伦·坡认为在故事写作方面,艺术家不妨力图制造惊险、恐怖和强烈情感的效果,而且每篇作品都应该达到这种效果。但爱伦·坡并非仅仅为了渲染气氛而渲染气氛,而是运用哥特手法来创作内涵深刻的文学作品。他的哥特小说都在进行深入的心理和道德探索。例如在《泄密的心》中,“我”冷酷无情地杀死老人,天衣无缝地掩藏尸体,平静坦然地面对警察,却无法战胜那颗泄密的心——自己的良心。在任何人身上,善念和恶念都同时存在。邪恶的念头一时蒙蔽了“我”的良知,但经过激烈的斗争,善最终还是战胜了恶——“我”向警察坦白了自己的罪行,甘愿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挣脱良心的煎熬。这篇小说在反映“异己”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文学中的“异己”与心理学密切相关。“异己性”(doubling)是难以调和的内心矛盾和冲突所造成的人格分裂。文学中互为异己的人物就是这种分裂的具象化表现,所以他们之间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尖锐的冲突和对立。爱伦·坡的《威廉·威尔逊》里的两个威尔逊在名字、身高、声音、外表、穿着方面都惊人地相似,并且同一天出生。但他们却势同水火,尤其是“我”做坏事的时候,另一个威尔逊就会突然出现横加阻挠,使得“我”对他的仇恨与日俱增,最终将他杀死。他在临死前说:“从今以后,你也死了——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天堂,对于希望,你都已经死去!你存在于我之中——看看这个形象,它就是你自己,你在杀害我的时候,也彻底地杀死了你自己。”⑨很明显,他们之间的冲突是主人公自己内心善与恶的冲突的外化、形象化和戏剧化。《威廉·威尔逊》被认为是“最超前、最具现代性的故事,同时也是心理探索最深刻、同道德探索结合最完美的故事”。
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欧美文学家中,几乎还没有人像爱伦·坡那样成功地把心理探索同道德探索结合在一起。爱伦·坡利用恐惧的特殊力量,打破人在现实中形成的外壳,把人从特定时间、空间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以便能深入剖析人的灵魂深处,揭示人们潜藏在最深处的内心活动,展现被压抑的本能和欲望,暴露自己不愿或不敢面对的人性阴暗面。这样爱伦·坡的哥特小说就站在了英国传统哥特小说的肩膀上,达到了更进一步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影响了一大批作家,也为提升哥特小说的文学地位做出了杰出贡献。
①②④[美]爱伦·坡:《爱伦·坡小说精选》,陈良廷等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61-162页,第26页,第222-223页。
⑤⑦⑧⑨爱伦·坡:《爱伦·坡哥特小说集》,肖明翰译,四川人民出版社第62页,第62页,第80页,第39页。
⑥沃尔夫冈·凯泽尔:《美人和野兽:文学艺术中的怪诞》,曾忠禄等译,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
作者:王箐,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语文。
编辑:曹晓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