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农业建设对于耕地保护的影响

2016-07-12 09:32苏艳妮
大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耕地土地

苏艳妮

(都安瑶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广西河池 530700)

浅谈现代农业建设对于耕地保护的影响

苏艳妮

(都安瑶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广西河池 530700)

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就是土地,土地是国家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推进,耕地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本文将通过阐述现代农业建设对耕地保护的作用和意义,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农业建设提供一些启发。

现代农业建设;耕地保护;影响

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关系紧密,在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战略的大背景下,探究耕地保护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现代农业建设对耕地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 现代农业建设对耕地保护的作用

1.1 拓展耕地使用率,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山地和荒地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实际适合用于耕作的土地面积却非常有限,且在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下,耕地后备资源也极为短缺。据2016年4月21日公布的《201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表明,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450万亩,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351万亩,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99万亩;全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78亿亩,新增建设用地760万亩。可见,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耕地面积依然面临减少的趋势。现代农业建设把最新科技手段应用到农业领域中,升级改造传统农业,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土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通过耕地拓荒,增加耕地数量,不断加大资本和技术投入,实现科学耕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规避土壤酸化、潜育化和盐渍化。

1.2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有一大半以上的耕地属于中低产田,一方面是来自干旱、洪涝、盐碱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合理耕作。施肥或农药过度等;再则就是受工业三废的影响,造成酸雨的产生,进而危害土地质量。现代农业建设,凭借农业科技进步,进行科学生产,合理施肥,恰当把握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对水土流失、土壤风化、酸化等进行综合治理,促进耕地质量的有效改善,从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3 促使农民利用科技提高收入

现代农业建设,将农业科技进行全面普及,使现代农民的知识及技能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对现代科技的了解,农民可以将现代科技融会贯通至耕地使用中,进而逐步提高应变能力,不断积累更多的耕地开发经验,提高自身的农业科技素质,并将其转化为农业经济回报,最终提高收入。

2 现代农业建设与耕地保护存在的主要矛盾

(1)不断提高的农业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剧了耕地的过度开发。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促使资本代替劳动成为可能,也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了农业的进一步生产。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使用,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耕地保护。

(2)农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局限了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伴随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知识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依然普遍较低,为提高经济收入,他们依然更关注耕地的最大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基于现代农业建设和经济收入的追求,农民借助现代技术,扩大开垦和耕地使用面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3)农村耕地存在集体争夺开发利用的现象。长期以来,农民与耕地为伴,以耕地为依托,却没有真正的所有权,依然“集体所有”,界定很模糊,而农村集体或村委也没有耕地的实际支配权,导致耕地被大家一起来开发、使用甚至抢夺耕地,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被破坏。

(4)现代农业建设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破坏。现代农业建设背景下,耕地的经济效益越发凸显,机械化生产和科技化肥的广泛使用,为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在经济价值的趋势下,农民过多关注耕地的经济价值而忽视生态自身功能的利用和保护,导致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此外,有害农药取代了传统生物防治,提高了耕地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的自然规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耕地保护的开展。

3 应对策略

3.1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尊重并提升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民世代与土地相伴,以耕地为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农民在农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为实施耕地保护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又要广泛普及现代科技知识和应用现代技术、机械的基本知识,促使农民的科技水平得以全面提高,为实施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总而言之,开展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多渠道多方位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促使农民通过掌握科学手段,合理的开发利用耕地,从而使耕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平衡发展。

3.2 确保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落到实处

201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中央累计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等资金212.8亿元,新增耕地15.68万hm2。目前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被誉为史上之最,也就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然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在施行过程中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耕地保护政策施行的环境下,我国的耕地面积仍依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主要是耕地保护定义不清晰,导致征地主体及其行为的不规范。所以,基于这一现象,政府应将耕地保护的主体及征地主体更加明确地进行规范,同时提高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促使政策的实施更公开化、透明化,确保现代农业背景下耕地保护政策的价值得以有效发挥。

资料显示,某省土地总面积为23.76万km2,全区农用地面积为1789.14万hm2(2683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5.31%。具体如表所示:单位为(万亩)耕地面积为424.71万hm2(63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88%;园地面积为50.88万hm2(763万亩);林地面积为1161.47万hm2(1742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72.77万hm2(1091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79.32万hm2(1190万亩)。目前,该省已完成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常态化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建成了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开创了“以图管地”新局面。

3.3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背景下,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让单位面积的耕地产出最高的经济效益是最终目标,这是市场经济作用于农村经济的结果。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化调整中,微观主体是农民,市场经济作用下,农民也势必更倾向于追求耕地的经济价值,通过改变对耕地的利用方法,以求获得最终的经济回报。所以,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政府必须发挥好宏观主体作用,必须在政策上引导农民,为其提供更可靠的政策支持,借助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指导农民更全面地掌握耕地的客观自然特质,从而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耕地,实现农产品的产品优势和区域的区位优势得到最大体现,促使现代农业建设对耕地的保护作用推向更科学化。

4 结语

对我国而言,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开发可利用土地资源意义重大。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不断探索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动耕地保护可持续发展。

[1]《南方农业》2015年总目次[J].南方农业,2015(34):104~132.

[2]阎其华,李炳燃.国外耕地保护的法律措施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517~522.

[3]石书羽.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矛盾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6(03).

[4]吴然新,胡贤,张世国.现代农业建设对于耕地保护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31).

F299.2

A

1004-7344(2016)13-0209-02

2015-4-23

苏艳妮(1979-),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土地规划和耕地保护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耕地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保护耕地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