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析
——以广东为例

2016-07-12 18:54廖颖宁
中国科技产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广东机构

廖颖宁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析
——以广东为例

廖颖宁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建立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广东为例,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分析新型研发机构的形成动因、功能定位、投资主体、组织结构、布局和有关机理,并对存在问题和进一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新型研发机构;广东实践

近年来,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先后涌现了一批有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管理先进、运行高效、人才富集等特点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起了科技界、经济界的高度关注。2015年,广东省政府颁发一号文,提出新型研发机构在政府项目承担、职称评审、人才引进、建设用地、投融资等方面可享受国有科研机构待遇的扶持发展政策。10月,经省政府同意,批准了124家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为全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1 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

R&D称“研究与开发”,又称“研究与发展”(简称研发),是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的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1]。研究开发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根据相关的研究,一个企业如果其技术创新成分比别人多出20%,那么它的工业产值将高出一倍,这种彼此比例关系特显了R&D2的作用效果[2]。在19世纪,体制的独立法人组织。R&D活动是以个体行为出现,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复杂性的增加,逐步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科技活动,这种有一定数量的科研人才、有必要的研究场地和仪器设备、以研发活动为主营的机构便是研发机构。但是传统的研发机构难以解决我国重大关键技术创新链的中间瓶颈制约,形成科研促进产业创新、产业支持科研发展的正反馈效应[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产业相互关系将产生新的变化,知识形态生产力向物质形态生产力的转化加快,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创新范式已经来临,一大批研发机构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加强创新驱动力,打通创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成为新型研发机构。从广东认定的12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来看,其特点是:机构投资主体由政府、科研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单独投资或联合投资共建,聚焦于特定科技领域,建立起高水平创新平台,提供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整合机构内外的科技资源,建立围绕市场配置资源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发投入要求一般都达到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对航空航天制造业等6个高技术产业R&D投入强度的要求[4]。

结合广东的实践,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可以认为是:面向产业技术需求,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以知识密集的人力资源为主要资本结构。具有一流的研发条件和创新平台,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投入强度与机构的年收入比例达两位数以上,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产学研紧密结合,实行企业化运行机制和现代化管理

2 新型研发机构的形成动因

新型研发机构在我国不少地区蓬勃兴起,其动因是多方面的。

创新研发组织新元素的影响。全球经济社会格局正进入深度调整期,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正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应地,各国科研机构在发展中也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近年来,美国、欧盟等不断创新研发组织形式,先后组建了制造业创新研究所、能源创新中心、创新与技术研究学院等,这些研发组织强化创新价值链的无缝连接,在管理上实行“适距关系型”,研究项目采用契约制度,政府以委托代理为基本做法[5]。采用一系列创新技术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新型研发组织在全球迅速兴起,对我国研发机构的构建方式影响很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广东技术需求量大增,全国不少大学科研机构在广东设立了产学研创新平台,工程中心、专业镇产业集群创新中心等都得到较大发展。据统计,2013年,建立广东省工程中心472家,151个专业镇建立了各种创新平台221个,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累计160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1640家[6]。借鉴国外创新研发组织形式的做法,广东不少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在创新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研发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使新型研发机构在南粤大地快速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任何一个行业原则上都有一个发育、成长、成熟直至衰退的产业生命发展过程,当一个产业群的结构已不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就会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问题[7]。转型模式有新产业替代、产业链扩展、多元复合、产业特色化、产业生态化等,新产业的替代打造全新的产业价值,产业链扩展延长了产业的长度和深度,提升了产业的附加价值。迈克尔·波特认为[8]“产业升级”可解读为当人力和物力资本相对于劳动力和其他的资源禀赋更加充裕时,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发展比较优势。Humphrey& Schmitz提出[9],产业升级方式可以划分为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跨产业升级等四种类型。虽然我国GDP总量不断提升,但仍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核心技术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压力逐步增大等问题,产业发展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低能耗、低污染状态演变,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突破。新型研发机构顺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整合自身的功能定位,以灵活的创新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往创新链前后延展,强化共性技术和竞争前技术供给,以衍生、创造新产业或新企业为导向,将研究成果的应用、产业化和商业化作为目的,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找到定位,得到发展。

适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践。供给侧结构改革包含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含义,它强调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我国一直重视的问题。1985年我国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启动了以部、省为单位的科研机构结构调整的改革试点工作。1999年广东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中要求69个省直科研机构,39个定位为技术开发类,18个位咨询服务类,9个为公益类[10]。其中技术开发类和咨询服务类科研机构要逐步由事业法人转为企业法人。这是推进科研机构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一步,但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还有赖于进一步的实践。广东新型研发机构采取“科研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模式和“科技+产业+资本+教育”的“四位体”做法,突破了传统的科学分工和科研机构组织模式,走出传统国有科研机构机制体制束缚,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不同环节衔接不畅的问题有了解决的途径,顺应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践,得以趁势而起。

当然,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一是市场需求的吸引。在创新氛围比较好的地方,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大,容易培育或吸引外面创新资源到来兴办新型研发机构。二是政策环境比较好。新型研发机构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政府扶一把,好的政策可起到关键作用。三是要探索一种能生存发展的形式。以研发作为主要产品的机构,要找到研发成果成为商品的途径。四是好的运作机制。在市场竞争中能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运作规则。具体请看新型研发机构形成动因模型图(如图1所示)。

图1 新型研发机构形成动因模型图

3 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

每一个研发机构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都会考虑,如何在创新链或产业链中寻找适合的位置,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找到最佳的功能定位。据美国和OECD的研究,政府之所以举办科研机构,主要基于完成政府使命、保障公共利益、弥补社会科研能力不足以及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11]。传统研发组织的发展往往承担了众多的社会职能,掺杂了多种因素,导致功能定位不清。新型研发机构以“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从组建之日起就明确技术创新就是自身的主要业务,只有在研究开发取得成果,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如深圳光启研究院选择从事源头性进行技术研发,把新兴产业和交叉学科领域的超材料作为研发的目标,开创性地开发了Meta-RF电磁调制、超材料、智能光子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以平均每周递交25件发明专利的研发效率,在国内外申请了2800多件超材料领域发明专利,占全球超材料领域过去10年申请总量的86%,在我国超材料技术领域形成了领先优势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广东新型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支出达41亿元,高于传统科研机构的39 亿元,成为研发创新投入新的增长的[12]。近3年,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7599件,高于传统国有科研机构的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量就达到5594件,研究开发使新型研发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13]。

研究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价值。从研发成果到市场应用、生产、扩散,实现商业化的创新全过程中,把科研机构内部的研究活动,演变为企业产品开发和占领市场的经营活动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使创新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也是我国科研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未利用专利高达82%[14]。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创新活动中各个环节和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这给研发机构组织形式的突破提出了新的机遇。新型研发机构没有固定人员编制和事业费,也没有参照公务员机关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研发成果只有在市场中转化为经济效益,才能保证研发机构的科研经费和经济来源,成果转化、成果商品化自然又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工作目标。如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则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学科方面的自身优势,建立了中小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采用逆向创新、交叉创新等方式,直接对接产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研发,在家具、针织、食品、服装、造纸等传统产业自主研发了十几类、几十个系列的行业关键设备,为企业提供集中式技术服务,研究院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借助创新而创业、通过创业而实现创新,跨足“科技界”和“产业界”,兼具科研和企业双重身份,将科研与创业在同一研发组织中完全统一起来,这就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特色,也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功能定位。为使这一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广东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在申报条件中,要求申报单位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较稳定的资金来源,年度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不低于年收入总额的15%,来保证研发的投入和成果的转化[15]。

东莞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

4 新型研发机构的投资主体

布莱姆(Browne, F.X.)认为,适当资本结构的选择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效率[16]。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很多新型研发机构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中形成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罗涛总结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建设模式,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 既是研究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内容不同; 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 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的“四不像”模式[17]。其实,深清院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事业编制只是统筹使用,绝大多数新型研发机构都没有任何事业编制,必须靠研究开发、靠成果转化、靠科技服务在市场中获得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本身是一个极具风险性的探索过程,研究开发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这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而且在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存在着一条沟壑,就是弗农·埃勒斯(Vemon Ehlers)讲的“死亡谷”[18]。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分散风险,加强研发机构资源的整合,提供自身竞争能力。广东124家省新型研发机构中,政府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建的占74%,如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院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的占9%,如东莞东阳光药物研究院。由企业或联合其他单位建的约占17%,如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由22家LED领域的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创办。各投资主体以自身的优势资源投入,有效地实现了优势互补,提升了整个研发机构的资源整合与竞争能力。

不同资金来源的组合配置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工作努力程度和其它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的收入流和市场价值[19]。投资主体不同,搭配组合各异,大大激发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活力。由广东工业大学与东莞市政府合办的华南设计创新院,为700 多家企业完成1400 多项产品设计开发,由此创造的产值超过500 亿元。创新的成效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不少新型研发机构通过设立创投公司、创投资金、天使资金或引入风险投资等途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解决科研资金问题。深圳光启研究院在起步阶段就获得了3000 万元风险投资的投入,接着与他方合作成立了总规模为20 亿元的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拥有1支天使基金,3支风投基金;参与广东新药创制中心的九家骨干医药企业每家出资1000 万元作为中心的建设资金,不同的研发机构在解决科研资金方面也有不同的做法。

科技金融的支撑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协调创新创造了条件。成立之初,研发机构基本有能力独立完成一些研发活动所需要的所有资源,靠自身之力捕捉到新的市场需求,研发出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进而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的产生,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非常迅速,要保持科研机构在行业中的竞争实力,谋求外部力量增加技术创新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多数新型研发机构都选择与其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甚至是原来的竞争对手进行联合研发,共享知识产权、人才、信息、设备等资源。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积极与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家国家级研发单位合作,打造国内印刷与包装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东莞东阳光药物研究院,集聚上千人的科研团队,科研设施设备不逊于国外同行机构。由于研发机构与合作者拥有共同目标和内在动力, 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 使各方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 协调多方面的创新资源在多个领域共同开展创新活动,形成政产学研资多元化的创新主体。就这样,多元化投资主体、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的聚集与多元化创新主体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正循环(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资源、创新要素正循环图

5 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有机要素相互发生作用的联系方式。因为定位不同,研发机构在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发展中,组织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为了组织履行公共科研使命的需要,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各国公立科研机构的组织形态基本采取了科层化组织形式,我国在科技资源少、活动规模小、国力有限的历史条件下,将国家科技研发组织和活动纳入高度集中的行政体系,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取得明显的成效。然而,组织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适应环境和更好的生存,所有的组织都需要不断在其战略和结构方面进行变革[20]。新型研发机构结合新环境的改变,打破传统行政化管理模式,围绕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自主创新,朝着创新创业的目标迈进中,积极探索新的组织形态。

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直接导致新型研发机构普遍实行理事会制度。理事会通常由建设出资方,如政府、大学、科研机构或企业多方共同组成,负责对机构发展方向和定位,如东莞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经理事会研究,发展定位为集云计算研发、创新、运营、产业育成一体的研发基地,成立了由中科院计算所、遥感所、电子所、自动化所等7个研究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的国云科技、广东中科遥感等公司作为成果产业化的载体。理事会还对资源优化利用和重大投融资项目等进行决策。市场是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力量,尽管资源能够产生竞争优势,但当市场需求和竞争发生变化后,必须通过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推动它向前发展形成新的资源。如深清院成立力合创业投资公司,主要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投资,通过孵化和培育高科技企业上市筹措资金,2010年孵化的3家公司接连成功上市。各方有机结合的理事会决策模式,形成了社会化多元化的创新合力。

实现科技研发的产业化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适应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规律,必须借鉴企业化管理方式,才能提高科研创新的效率。产品是企业经营的载体,是技术资金原材料投入后转化为产出相互作用活动的结果。如果讲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是企业矩阵式组织结构的特点,那么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结构都采用了类似的形式。深圳华大基因没有传统体制内科研机构的组织设置,没有固定的人员构成的固定研究室。选择了“以项目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来获取发展的资金流,在此基础上带动以生物科技为主体的产业发展[21]。为避免各自为政进行科技研发,有效提升整体研发与创新能力,不少新型研发机构提出对科研项目要求,主要有个人研发与团队研发的目标一致、研发方向与产业发展的方向一致、研发布局与产业链的形成一致、研发项目与研发机构的发展目标一致的管理机制[22]。研发机构还特别注重形成内生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通过竞争来获得科研项目和研发经费,实施风险承担和成果分享的管理制度。普遍采用了合同制、匿薪制、动态考核、末位淘汰等管理制度,在薪酬机制上,按照市场上的薪酬水平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在用人机制上“不以年龄论资历,不以学位论英雄”,大胆任用具有创新胆识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激发年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事业的雄心。

新型研发机构内部组织架构是扁平化的,对外是网络性的扩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环境、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的开放性日益突出,科研工作在各相关领域渗透、影响、交叉和促进,信息和科研平台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人才流动的畅通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意,为整合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很多新型研发机构在对合作都选择用契约方式建立网络型的组织结构。如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就与香港科大、美国STI 、Intel 等成立了联合实验室。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全球拥有7000多家合作单位,20000多个合作伙伴,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创新能力。

温氏集团研究院

6 广东新型研发机构的布局

广东运用市场化机制新建一批新型科研机构,从省下达的124家新型研发机构名单来看,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建立了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市占80%以上,并且,在布局上突出一些重点地区:一是产学研合作较多的地区。为了解决广东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广东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先后与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进行战略合作,引导和支持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与广东的产业界开展自主创新全面合作,产学研合作活跃的地区,技术创新基础较好,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较大。二是专业镇密集的地区。专业镇是广东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行政区域,加快这些传统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新型研发机构在这些地区可以找到大量的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通过推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带动专业镇整体创新能力及产业竞争力提升。三是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广东是我国最早建立高新区的省份之一,目前,已建立国家级高新区有10个,还有10多个省级高新区,全省近50%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高新区,50%以上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集中在高新区,1/3的科技人才汇聚在高新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高新区工业产值的80%以上,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在高新区,有利于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找到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合作者和载体。

7 问题与建议

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新生事物发展时间不长,但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张福生认为,新型研发机构群体存在与否,是判断某一产业实现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贯通的标志。新型研发机构群体存在于哪个产业,哪个产业的科技和经济就紧密融合在一起,就不会出现“两张皮”问题[23]。但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从整体来看,数量依然偏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分布也不太合理;从观念上看,人们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四不像”的特点还存在忧虑,它们是否在利益的诱惑下抛弃创新的初衷而走上其他发展道路;从政策上看,新型研发机构研发与产业化集于一身,享受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及优惠政策有些条件很难对上;从环境上看,新型研发机构从传统金融渠道融资不够顺畅。

市场化是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活力源泉,要把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紧密结合起来,建议,要有效解决新型科研机构的身份问题,明确新型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重要作用。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机构实施分类指导。围绕着政府科研项目承担、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医保、社保、住房、子女上学、科技金融的支持、进口设备免税优惠等突出问题,研究修订相关政策;做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促进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规划,鼓励境内外组织、企业、高校及个人以多种形式在条件比较具备的地区创办新型科研机构;设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专项资金,作为扶持新型研究机构建设的初创经费,引导全社会资金的投入;鼓励地方政府在土地、行政方面给予大力引导和扶持。

同时,新型研发机构要加强与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以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为切入点,推进多主体的协同创新,形成一个开放合作的创新网,为我国探索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辟一条新路径。

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举办的行业技术培训班

[1]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指标,2002年科技黄皮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77).

[2] 王丹丹. 我国R&D产业成长机理研究[D].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2008.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 破解创新链中的“瓶颈”问题[N]. 经济日报.2014-07-01.

[4] 永昌,张晶, 李兴权.我国高技术产业界定方法的研究[D].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2004.

[5] 丁明磊,陈宝明. 美国联邦财政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举措及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2015(3): 111-114.

[6]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科技年鉴(2014年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44-95).

[7] 周霞,廖颖宁. 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重大问题研究[M].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

[8] 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中译本.

[9] Humphrey, J. & Schmitz, H., 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 Regional Studies, 2002, 36(9):1017-1027.

[10] 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粤府(1999)51号文].

[11] 张义芳. 政府科研机构的组织特性、功能作用与体制变革[J]. 中国科技论坛,2011(8):5-10.

[12] 新型研发机构成创新驱动发展新力量[N]. 南方日报. 2014-09-23, A03.

[13]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畅谈新型研发机构[N]. 科技日报, 2015-09-266.

[1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 破解创新链中的“瓶颈”问题[N]. 经济日报.2014-07-01.

[15]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申报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通知[粤科函产学研字 (2015)264号].

[16] Browne, F.X., Corporate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Firm Valu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9(11):24-25.

[17] 罗涛. 深训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经验和启示[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3(11): 24-28.

[18] Ehlers, V., Unlocking our future: Toward a new national science policy [R]. Washington D.C.: Committee on Science, 1998.

[19] 张维迎. 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一个综述[J].改革, 1995(4):12-13.

[20] Miles, R.E., Coleman, H.J., Creed W.E., Keys to Success in Corporate Redesig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8(37):128-146.

[21] 测序华大基因.新浪网.[EB/OL].[2014-02-16]. http://finance. sina.com.cn/roll/20110826/221710388025.shtml

[22] 董建中、林祥. 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2(6): 28-30

[23] 张福生, 透视“新型研发机构”[N]. 光明日报. 2014-10-16

Research on New R&D Institutions in China—— Take Guangdong for Example

Liao Yingn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ina)

Establishing and developing new R&D institutions are important breakthrough of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Take Guangdong for instance, this article probes the implications of new R&D institutions fi rst, and then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rising, functions, investment bod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layout and mechanism, and further provides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new R&D institutions; Guangdong Province

1 廖颖宁(1982 - ),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新型研发体系敏捷构建与运作管理研究”(2014A080804014)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广东机构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逆行者的武汉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广东舆情
医疗科研机构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