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修复与唯物辩证思想的统一性

2016-07-12 08:56杜树志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201306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统一性哲学思想文物

杜树志(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 201306)



文物保护修复与唯物辩证思想的统一性

杜树志
(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 201306)

摘 要:文物保护修复完整的过程包括病害调查、方案制订、方案实施及验收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唯物辩证法里全面性、量变与质变、联系与发展等观点的指导。因此哲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应贯穿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始终。

关键词:文物;保护修复;哲学思想;统一性

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是一种多学科交叉、文理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工作。如何稳妥、有效地去延长文物存在的生命周期,让它更好地去传承应有价值的信息,是每位文物工作者所必须担当起来的一项重任。不难发现,哲学理论框架下的全面、联系、发展等思维辩证法,恰恰贯穿了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全过程。

1 保护与修复前必须做到全面调查和分析

每一件文物,都是祖先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在凝结和传承历史、科技、艺术价值等信息的同时,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病害。“……饱含着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我们必须一点不走样地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1]。要想修复任何一件文物,都必须要对其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否则的话,修复工作很可能是徒劳无益的,或者老的问题解决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当前专业的保护团队、先进的检测分析设备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强力支撑下,保护修复工作已变得日趋顺利起来。

建立一个相对完整明晰的文物保护修复脉络,概括起来就是“认知、保护、传承”这6个字。所谓的“认知”,就是工作人员在动手之前,一定要对文物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和了解。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认真了解文物的存在历史;二是要对它本身的病害做一个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任何一件文物,都和我们人类一样,拥有自己的生命。终究会有一天,经过外界病害侵蚀和文物本体的衰退、瓦解,它会慢慢地从这个世界上消亡。因此,对文保修复工作者来说,首先要担负的责任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延长这些文物的“寿命”。这个过程就是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以2015年6月13日竣工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为例,在2008年抢救性保护工作刚刚启动后,项目组成员就立即着手分工协作,对其进行非常全面的病害调查与研究,权威数据显示:千手观音本体材质为石质,其中金箔、彩绘与病害面积分别占千手观音展开总面积的5.56%,66.84%,40.92%。石质本体有9种明确的病害,金箔存在11种病害,而彩绘部分竟然高达14种病害。很多观众都会好奇地问,宝顶山千手观音真的有1 000只手吗?历代维修者和能工巧匠有着不同的统计方法,即便如此,到了2009年,普遍的一种说法仍是1 007只。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詹长法介绍说,前期调查中,工作人员充分运用了考古学方法,将千手观音平面分成了88个探方,然后对每一块经过反复梳理和仔细地核对,最终确定有830只佛手,这个千古之谜从此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正是有了细致的研究和充分的调查,才取得了一组组如此严谨翔实的科学数据,更为后期相关工作人员的保护与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之,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前期如果没有做到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就极有可能发生不当保护或破坏性修复。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2012年5月份开始的辽宁省朝阳市云接寺娘娘殿内的壁画维修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负责壁画修复工程的公司没有得到朝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批准不说,实际上这家公司也根本不具备古壁画修复的勘查和设计资质。在这样的情况下,修复公司直接聘请画师对壁画进行“修复”,也就是在原来壁画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作,效果极差,不仅对壁画直接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业界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恶劣。

值得注意的是,保护与修复是两个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保护”类似于外科医生对病人初步的观察、分析与诊断,也就是传统中医经常用到的“望、闻、问、切”等手段;“修复”则是一个内科医生对文物本体进行“手术”式治疗的过程。为有效延缓文物的劣化速度而对其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一般属于保护范畴;修复则是出于展示或研究的需要,对文物本体被动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文物保护与修复中要把握好一个“度”

1964年5月31日,从事历史文物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在威尼斯召开的国际会议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也就是现在简称为《威尼斯宪章》,其中明确提出后世修复要与文物原位置区别开来并能从中看出现代修复的思想。这就是文物界常说的“可识别”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是对广大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人员“度”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工作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文物的具体情况、它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微环境对其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而确定“可识别”原则的应用程度。

以环境不同为例,同一件残缺文物当它分别置于文物库房、保护修复实验室、展厅或者拍卖行时,它对修复“可识别”的要求就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文物库房中,只要确保其长期处于一个“洁净、稳定”[2]的环境,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对其进行修复;在实验室中,技术人员更多是对其本体进行专业的分析与研究,这时往往就要对它进行一个简单的加固与修复;但如果将其放在展厅中,为更好地展示给观众,在有充分依据的前提下,就会对该文物进行一个补全的修复。但修复后的文物要有明显的修复痕迹展示给观众(图1、图2)。

图1 展览修复前

图2 展览修复后

但如果该瓷碗放在拍卖行,买方考量的不仅是器物完整性,更多的是拍品初始时瑰丽初态。这时补全的修复就难以适应这种需求,因而更多的是商业修复(图3、图4)。

图3 展览修复痕迹

图4 商业修复痕迹

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一般分为信息采集与价值评估、保存现状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目标、保护修复拟采用的技术路线、风险评估、图示等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去选择保护与修复的方法,怎样才能对过程加以控制?这对于不同的工作人员,即使是许多称得上大师级别的人,答案恐怕也会不尽相同。哲学上事物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件文物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都会存在矛盾的特殊性,因此也就不可能找到一成不变的方法,来很好地去适用它。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件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都要“紧上眼,慢动手”。文物的不可再生性,还有博物馆业内对文物保护工作达成一致的做法,即保护修复要遵循“可逆性、可辨识性、最小干预”的原则,这一切都提醒我们,任何一步的操作都要慎之又慎。

再以一般青铜器表面的锈蚀层为例:对那些结构疏松的粉状锈(有害锈),如果不尽快将其去除,它就会进一步腐蚀青铜器的本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合适的物理方式方法,对它进行彻底清除,在此基础上,进行缓蚀与封护;而对那些相对稳定、密实厚重,基本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进一步危害的,同时又承载了很多历史沧桑感的锈蚀层,就完全可以让它保留下来。因此,文物修复中应该及时处理并将青铜器隔离存放。青铜器的锈层不但层次较多,并且还十分复杂,既能腐蚀青铜器上的图文雕饰,还能使其损坏变形。所以,保护青铜器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除去有害锈[3]。

3 保护与修复后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它

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既然是多单位、多部门、多学科的一个协同过程,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人,乃至一个单位,都不可能独立地去完成该项任务。以博物馆为例,文物保护工作就不是文物保护或修复一个职能部门所能做好的,它还与陈列展示、安全保卫和物业管理等多个部门以及相关的各个单位密切相关。正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黄铁坚馆长所说,“以‘南海I号'为例,从最初对它的探测、整体打捞、运输,乃至如今的现场考古发掘,哪怕单位的实力再强大,上述各个环节的工作都不可能由某一家单位来独立完成”。“水晶宫”里面的这艘宋代古船即是很好的例证:最初水下考古调查阶段是由国家博物馆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合作完成,打捞出水的任务是由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承担,现场考古发掘则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考古所负责,最后出水器物的保护工作则是由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来完成。

同样,在文物的收藏保管和展示阶段,我们也同样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再以博物馆展柜中的展品为例,相较文物库房这样的大环境而言,它受周围微环境的影响较大。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任何一个环境参数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到文物本身稳定的存在状态。很显然,这些因素又在无形中将展柜设计与制作、布展、空调控制以及日常监测等诸多单位和人员有机地联系到一起。中间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在展示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的展柜密封性较差(图5、图6),实际测量下来玻璃接缝竟然达到5mm以上,这相当于柜子内外的环境是直接相通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展柜中文物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被打破。

图5 密封性较差的展柜

图6 密封性较差的展柜

在这种条件下,藏品所处微环境的各项参数,特别是对展品影响较大的温度、相对湿度等,要想控制好,也就难上加难了。从某种程度上讲,博物馆里一个好的展览,它从最初的策划、布展、环境监测与控制等整个流程下来必然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

再以腐蚀的金属文物为例,为了让它能够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修复结束后往往还会对它再进行一个缓蚀和封护的处理。这时,对封护所使用的材料,就大有讲究了。如果修复后的器物接下来准备用于展出,可以选取适量浓度的B72试剂进行简单封护即可。但如果是放在室外环境展示,就不宜用B72材料来封护,因为B72的抗紫外性较差,经室外大气中紫外线直接照射和周边环境的风吹雨打,用不多久就会脆化脱落,进而失去保护作用。

4 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文物展示与传承

作为一名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者,首先要有一种高度敬业的精神和对文物严格负责的态度,弄清文物本身承载了哪些有用的信息。以青铜器为例,作为文物工作者,我们不能简单机械地把器物刚铸造出来时的样子称为“真实的原貌”[4],青铜器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流传下来,必然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期间发生了不同情况的变化。一件青铜器摆放在那里,它的形制、花纹、锈色、铭文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作为重要价值之一的锈层无疑包含了文化的区域性。青铜锈蚀的区域性,也就是生坑还是熟坑以及它的化学成分、结构等诸多历史信息[5],如果在修复过程中把一件品相相对完好的青铜器打磨得金光灿灿,那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研究价值也就没有了,那将是文物历史价值的一个重大损失。

因此,我们在对任何一件器物保护修复前,一定要仔细考量它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确定哪些历史痕迹需要对其发扬光大。比如面对一件历史悠久、铸造工艺精湛、结构复杂的青铜文物,我们就要注意,这件青铜器所能传承的信息和价值实际上包含了很多方面,如历史、工艺、经济、研究等,但对于专职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人员来说,此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在通观全局的基础上抓好重点。在各种信息和价值之中,有一些是应该重点保护和传承的,其余的则是可以暂时忽略不计的。对这些方面的理解与把握只有做到成竹在胸,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5 结束语

正确的文物保护修复理论、政策和方式方法是文物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可以能动地指导文物工作合乎规律的运转;反之,文物工作将会受到无可挽回的损失。特别是当我们面对这么多的学科及实用技能,“文物医生”不但要熟练地运用好各种专业技术用来抢救珍贵的文物,还要以正确的修复理念和原则作为支撑,也就是用哲学上的指导思想来贯穿文物修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项工艺。坦率地说,许多深谙哲学思想的专家学者,不一定能胜任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工作,但一位出色的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却必然要拥有深厚的哲学理论的功底。

参考文献

[1]B·M·费尔顿 N·利契费尔德,陈志华(译).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J].世界建筑,1986(3):13-14.

[2]黄河,吴来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4(S1):13-19.

[3]祝延峰.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13(4):4-8.

[4]贾文熙,贾汀.文物修复学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1.

[5]陈仲陶.也谈青铜器修复中的除锈问题:与韶安定先生商榷[N].中国文物报,2003-12-26(8).

The Unity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Dialectical Thought ofmaterialism

DU Shuzhi
(Chinamaritimemuseum,Shanghai 201306,China)

Abstract:The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process of cultural relics preservation includes the damage investig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n,implementation and acceptance the plan,etc.Each of them,comprehensive,quantitative change and qualitative change contact and development of such theories cannot work without the guidance ofmaterialist dialectics.In other words,the guidance of philosophy thought runs through the work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Key words:cultural relics;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philosophic thinking;unity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杜树志(1977-),男,文物博物馆馆员,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博物馆环境监测与分析、文物保护。E-mail:dushuzhi@126.com.

猜你喜欢
统一性哲学思想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文物的逝去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统一性分析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质量标准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演变、特征及启示
通过“同案不同判”浅议司法统一性问题
试论中国梦视野下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统一性理论研究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