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延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00000)
浅论博物馆展示空间的物化设计
孙 延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00000)
当今世界,博物馆的空间功能日趋复合化,成为一个集展览、贮藏、多功能厅、咖啡厅、餐厅、商店等众多功能聚集的综合活动场所,表现为多种功能的架构体系。在诸多空间当中,展览空间依然作为博物馆的展示主体空间,承担着其它空间形式无法替代的角色,其它空间对展览空间的构成起着有益的衬托、补充和完善作用。
伴随选择性消费领域的逐步拓展,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日趋多样化,文化消费种类千变万化,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和促进了人们的审美价值追求和消费品位的不断提高,逛书店、参观博物馆等已成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方式之一,人们到博物馆参观甚至聚会,越来越成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场所和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认真研究博物馆展示主体空间的创新发展,探讨特色展示空间设计之道,以新视角、新理念创造出更多更优的展示空间作品,是时代赋予博物馆学人的新使命、新要求。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主要有两种艺术形式: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是在博物馆建筑架构的三度空间中进行的二次空间再利用和再创造,这种展示空间创造,完全处于建筑空间制约和限定下并依据展示主题内容的定向设计。诸如建筑本身的某些构件如承重柱等会成为展示空间二次创造的不利因素,但个性化的设计创造也往往在这样的限定性因素的围合下借水行船,应运而生。知名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在德国德累斯顿军事博物馆的改扩建设计中,以玻璃体的钢筋混泥土菱角结构,贯穿交叉在拥有135年历史的博物馆原主体建筑之上,彻底改变了原建筑的对称和平衡关系,强烈的突兀感形体空间使博物馆建筑本身在重塑中获得了新的个性。而展示空间塑造的诸多完美的关注点和戏剧化的思考空间,则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观展体验,令观展的人们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和暴力对社会、城市和人类命运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这样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设计师对这个特殊建筑空间和展示空间物象的视觉和材料质感化关系的巧妙重组。由钢架结构、混凝土、格栅和玻璃架构成的巨型锐角玻璃体,制造了富有动感而又充满凝重视觉观感体验的同时,又利用其表皮的透明性和开阔性,与原建筑墙体的不透明性和刻板性形成强烈地碰撞,在沉重的老建筑和尖锐的新结构鲜明对比中彰显紧张与颠覆、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性反思。正如丹尼尔﹒李布斯金所言,“形象的映射了德国民主推翻那一段不光彩独裁历史的过程”,不平凡的空间形体语言造就了不平凡的历史反思,沉重而又意味深长。
另一种类型的展示空间设计则在室外空间环境中进行,展示形式相对受环境制约成分较室内建筑环境限定要少一些。但若因地制宜恰当地利用好周围环境,则会使展示空间设计达到神奇的艺术效果。贝聿铭先生应邀设计苏州博物馆主庭院的创意山水,完全舍弃了江南园林和苏州园林假山水系的固有观念,取中国传统文化山水意象,立意于《园冶》“掇山篇”的“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创造出具有中国山水画章法布局的新水墨山水意境,而且其随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迥异。夜晚,灯光映衬下的山水呈现出别样的意境,虚从实来,虚实相生,波光粼粼,完全不同于白天的艺术景致。
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中,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接受信息为主,其他器官为辅。正因如此,设计师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亦是以视听感官空间设计为主,将更多的精力和笔墨用在视听感官设计上,导向设计、场景设计、版面设计等都是以视觉感官设计为主创设计,而场景设计中的背景音乐设计、环境音乐设计、带音乐的体验式设计等就是完全辅助于视觉感官的辅助设计。视听感官设计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与建筑、雕塑、装置等艺术的嫁接也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上海世博会波兰馆、韩国馆、俄罗斯馆等的建筑设计,均成功地运用本民族特有的视觉语汇作为建筑的外饰面,根据展示空间需要,大胆进行空间的创新,原创、现代、独到、清新,特色鲜明,富有民族气派,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识别力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
视觉感官空间设计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固然重要,并且占据了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感官的功能和作用就可以被忽视或省略。展示空间的可塑性、文化性、运动性的构成态势,将见证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几大感觉系统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激发更强大的活力,传达信息的功能和作用无可替代。被我国国防部命名为“模范修理连”的史馆设计,为了强化和突出守岛的概念,舍弃了光滑的大理石板地面,以沙滩效果的松软沙子取而代之,海浪汹涌的音乐在耳边不断地回响,掺杂着海鸥的鸣叫,仅靠触觉和听觉便准确无误地传达了这个连所在的地理信息。海风吹进屋内的海腥味儿,嗅觉感官信息的录入更增强了海的气息、岛的语义,更具感官性更易被瞬间接受。这些都是视觉艺术表现所望尘莫及的,即便是盲者也会感知到自己的处境。如果仅用视觉语言表现地理坐标的艺术形式,绝难达到如此的生动、形象、鲜活。脚踏松沙较行进在大理石地面会让人引起有些许吃力之感的生理反应,在这样的心理感知状态下感受和理解修理连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创业精神,其对信息感受度和对艰苦的领悟度会有大幅度地提升。可见,在恰当合适的语境下,充分发挥各感官的感知优势和各种设计语汇的综合叠加融合优势,最大限度准确、清晰地传达设计信息和历史史实,走向展示空间设计语言国际通用化,尽量减少沟通传递中的信息衰减度,探索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的道路是可行的,也有极大地开拓意义和现实功效。
博物馆展示结构空间设计特指展示空间建构形制而言,主要表现为饰面结构空间和骨架结构空间两种形体构成语言形式。饰面结构空间指外立面根据艺术表现和信息传达的需要,在骨架结构基础上装饰某种与表达主题密切相关的材料,起到传递一定思想内涵又有美化装饰效果的功效,这种表现形式在国内外大多数博物馆中普遍采用,但其形式又由于馆舍建筑和表现内容不同而有所差异。空间界面语言形态千变万化,在完成结构建造基础上通过隐喻、错位、嫁接等艺术手段异化为象征性再现,将抽象的展示信息和思想情感转变为人们易于接受的符号解读或物象文化的认同。比如专为伪装而设计的迷彩图形极其抽象,但其符号化的语言已被各国人民所熟知并接受,而且解读指向准确无误,不会发生任何歧义。
博物馆展示骨架结构空间设计则直接采取暴露结构的形式出现,这样的结构适合构建刚毅、坚持、坚强等性格特征的空间,而表现震后的灾难也采取部分结构暴露的形式。尽管裸露骨架结构,但并不代表只简单地暴露,而是以这种结构或结构的支撑、搭接暗示某种精神、彰显某种风度,精神层面的艺术表现大于实体空间的展示。
展示公共空间设计尽管只是博物馆从属空间,但其实用功能又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当下表现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人们休闲聚会生活的重要文化场所。公共空间的建造在当代新博物馆建设中日益突出,博物馆对公共空间的重视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博物馆经营理念,无论老馆改建还是新馆建设,聚与散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在现代博物馆展示公共空间设计中更加突出。
聚的公共空间理念强调了空间功能的纯净性和确切性。餐吧、多功能厅等区域相对集中功能区划,单纯、简练而功能指向明确,紧密相连,对于展品体量超大的军事类博物馆来说意义非凡,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视觉导向设计,有效避免展厅内大批量人流波动和穿行。对于观众休息区、水吧(咖啡厅)、书店等的设计突出点状空间分布,使人不会因休息而中断观展,可保持观展思绪的连续,又拥有思考的空间。而水吧(咖啡厅)、书店等的设计既利用了展厅和廊道等边界角落空间,又扩大了营业面积,加强了与展览内容的紧密联系,满足了人们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德累斯顿军事博物馆在展厅和过道等空间中合理设计了多处书店等公共附属设施,满足了观众驻足购物的愿望,这对缓解观展疲劳和心理压力无疑是有益的。仅观众休息区座椅的设计和区域定位而言,完全与展厅内在特质上保持同一性,形制、位置、肌理等构成元素,或与展墙色相依型相近,或游离于展示内容之外,但无论何种造型形式语言,都从属于该博物馆的公共空间重要构件,服务于体验性空间语言的需要。
无论聚还是散,展示空间设计特征始终是博物馆设计的主旋律。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的餐吧设置在展厅中央通道的边界处,吧台以直升飞机的外形为主要创意要素,机翼以彩带凌空悬挂,延展空间的同时又加强了空间的动感,整体造型与展厅的氛围和格调和谐融汇,在置身大英帝国的机群之中享受异国美味,也只有这样的场合才会拥有。
现代人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反映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上,要求展示空间语言简洁大气富有动感,以超前的思维、国际化的设计眼光,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和手段呈现更多优秀产品,以满足人们对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审美性、文化性的需求。这样的设计探索和空间研究,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指导老师:张彪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