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航 万向兴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650500)
美文美译——论《赫兹列散文精选》中的文言笔法
施航万向兴(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650500)
文言翻译是我国外译的宝贵资源。潘文国以我国传统文言笔法翻译赫兹列散文,成功再现了原文的行文之美,做到美文美译,有助于促进文言翻译的发展以及美文翻译的实践。
文言;赫兹列;翻译
文言是我国古代文人惯用的书面的表情达意工具。无论是诸子百家学说、戏曲小说,还是诗词歌赋,都离不开文言这一重要载体。文言文古雅庄重、精简凝练、词丰意隽,在翻译散文、诗歌等情文并茂的作品时,确可起“化腐朽为神奇”之效。在这一方面,“白话文常会捉襟见肘,把浓茶译成了白开水。因此前有草婴先生,今有周汝昌先生都指出,在许多场合,白话文的表现力比不上文言。”在文言翻译的实际应用中,不乏优秀的翻译作品。譬如著名翻译家严复、林纾的文言译文就是译作名篇,广为时人传颂,留下了深远影响。现代以来,王佐良、辜正坤等大家以文言笔法翻译的散文也多是华星秋月之作,堪称译作典范。潘文国教授的《赫兹列散文精选》一作就采用了文言笔法,成功再现了赫兹列散文的行文之美,做到了美文美译。
赫兹列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散文名家,与兰姆双峰对峙,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主要作品有《论英国诗人》《席间闲谈》《燕谈录》等。赫兹列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征:赫兹列崇尚自然,为自然中的美而倾倒,其散文也同样如此,平实自然,抒发的皆是其所思所感,且他好用对偶排比,其作品用“用画家的笔写哲学家的思想”,具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美。
我国文言语体的风格特点是“庄重、文雅、语丰意隽、简练和唯美艺术型”。与“美文需美译”这一思想不谋而合。赫兹列的散文多用排比和对偶,而中国的骈体文多用四六句,尤善用对偶和排比。这就为赫兹列散文的汉译架起一座桥梁,能让原作的效果在文言中得到最大体现。例如,“Innocence is joined with industry,pleasure with business”潘文国就译为“率真与勤奋同在,欢愉并忙碌共存 ”,恰是把原文的排比句译为骈偶句,整齐匀称,语义相协,效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义。文言具有唯美艺术型,“文言强调对称美,常常将两个意思相反或相近、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的词语或句子构成一种对偶关系;文言还具有形象美,成语、格言等都有出处和典故,蕴含丰富的故事和想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陈志杰,2009,53)。这一特点使得文言在文学翻译方面独具优势。
赫兹列的散文包罗万象,既有政论文,又有文论、戏剧等多种不同风格的作品。“他从来没有可以追求过创作什么美文,但他文章之美很少有人企及。”赫兹列的散文隽永自然,平易优美,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他泼墨挥毫,下笔如神,文章入情入理。于读者,自然是精神上的享受,于译者,却是一副沉甸甸的重担。要想做到“假使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顾其义而传其神,达到傅雷先生所说的“神似”之效,译者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而潘文国的译文便有此效。作为驰名学界的双语专家,他具有深厚的汉语文学底蕴和绝妙的审美意识,对原文亦有透彻理解和深刻领悟,对文言的运用更是脱于形外,寓于意中,可谓是完整保留了赫兹列散文中的美与势。每篇译文都如行云流水一般,神完气足,令人赏心悦目。
When I used to walk out of an evening to catch the last light of the sun, gemming the green slopes or russet lawns, and gilding tower or tree, while the blue sky, gradually turning to purple and gold.
每与黄昏散步,见落日晚照,泄光于碧草黄茵之上,染色于尖塔古树之顶。其时也,则天色由蓝而紫,由紫而橙,金光漫天
此段译文为译本中最美文字之一。在译文中,仅仅是寥寥数句,潘文国就将黄昏时分落日的景色变幻翻译得美轮美奂,描绘出一幅引人入胜、落日余晖的美丽画卷。潘文国采用了多个四字词语,如:落日晚照、碧草黄茵、由蓝而紫、由紫而橙、金光漫天等,并使用多个动词描写出景色由近及远,时间由黄昏到傍晚的变化,优美生动的语言让整段译文充满了画面感,让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优美的译文让作者“余最乐之时光”显得十分有说服力。
A streak in a fl ower, a wrinkle in a leaf, a tinge in a cloud, a stain in an old wall or ruin grey, are seized with avidity as the spolia opima of this sort of mental warfare, and furnish out labour for another half-day.
花中之痕,叶上之褶,云间之彩,墙头之迹,费心捕得,则有战斗之斩获,半日之劳累不虚矣。
赫兹列在此处将他作为一位画家的精妙眼光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四个排比句构成的美丽意象:鲜花上淡淡的露水痕迹,叶片上细小的褶皱,云朵上浅浅一点的色彩以及墙头积年的痕迹,在他的眼下一览无余。笔者对自然的爱慕之情在其笔下悄然显现。为了如此美丽的景致,耗费半日的时光也是值得的。在潘文国笔下,遵循了美文需美译的原则,这几个意象皆是以四个“之”字连接四字句构成排比,“花中之痕,叶上之褶,云间之彩,墙头之迹”不但简清,而且文雅,更显得几个意象轻灵,与后文费心半日捕捉形成对比,增添了译文的表现力。“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四字句通常用来状物写景,抒发情意”潘文国采用中国传统的文言,将四字句与散文结合,情景相融,言简意丰,增强了译文的艺术感染力。
赫兹列的散文精致洗练,优美动人。潘文国的翻译也抓住了赫兹列散文的要点,以娴熟的笔法再现了赫兹列散文的行文之美。文言是中国文学与翻译的宝贵财富,在文学翻译中若运用得当,能让译文简洁典雅,富有表现力。潘文国此次以文言笔法翻译赫兹列散文,巧妙地将赫兹列散文中的本色之美转化为文言的艺术之美,实现了美文美译,为文言翻译之路的发展添上了浓厚的一笔。
[1]潘文国.赫兹列散文精选[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陈志杰.文言在对外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郑荣馨.语言表现风格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4]傅雷.翻译似临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