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纽带——浅谈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与茶道文化的融合创新

2016-07-12 10:19:15池水婧信阳农林学院464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夕阳箫鼓背景音乐茶道

池水婧 (信阳农林学院 464000)

以“天人合一”思想为纽带——浅谈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与茶道文化的融合创新

池水婧(信阳农林学院464000)

在茶艺表演中,经常会选用《夕阳箫鼓》作为背景音乐,之所以选用这首作品是因为,就作品本身而言,其中包含的“天人合一”精神与茶道中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本文将以钢琴版本的《夕阳箫鼓》来为广大的茶艺爱好者做解读,希望大家能够对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所体现的的天人合一精神也有所了解,借音乐与茶道相通之处来提升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并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版本选择上有所创新。

天人合一;《夕阳箫鼓》茶道;创新融合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如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特点、传统绘画和中国茶道文化中均能够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下面我们主要就民族音乐改编曲钢琴版本《夕阳箫鼓》和茶道文化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来为广大的茶艺爱好者做解读,并将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与传统茶艺相融合。

一、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的“天人合一”精神

“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初是由道家学派代表庄子提出。在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我们听不到西方钢琴作品中大段的和弦应用,感受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呈现出的山水文化意境,以及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李西安曾这样描述过:“它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描绘了祖国的秀丽景色,在流淌的音乐旋律中,让人的身心与自然交融,使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作品通过钢琴来模仿琵琶、古筝、箫、鼓的音色,并在弹奏技法上借用了民乐中的演奏技法,如引子部分“江楼钟鼓”第一句的弹奏中借用了琵琶弹奏手法中的轮指,弹挑来模仿鼓声。之后又模仿古筝刮奏的音响效果,来描绘春风吹拂下江水涟漪和远处传来钟声的回响。进入主题部分的第二乐段“临水斜阳”展现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阳晚照,箫鼓和鸣的安详景色。又如第二变奏“风回曲水”中,左手以连续的琶音音型模仿古箫的音色,使人隐约感到潺潺水声,音乐情绪上的欢畅,也表现了水光波动、繁星点点的美丽夜色。再如结尾部分“临江晚盼”,左手低音旋律通过模仿箫的音色呈现出归舟远去,江上明月照春水的万籁俱寂之景,使人沉湎于钢琴作品所营造的“天人合一”意境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可以说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的每一个乐句、每一个乐段都能够让听众在聆听之余,脑海中浮现清晰的画面感,将人对自然的审美体验通过音乐语汇来展现,仿佛人就置身于音乐所描绘的山水画卷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二、茶道中的“天人合一”精神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中所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意思是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正道。陆羽在《茶经》中也指出煮茶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由此可见,保合太和、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以哲学范畴的“和”为基础,道家从“和”这一哲学范畴中引申出“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要“法天顺地”,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去,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和美境界。”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人对自然的亲和之感。

三、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与茶道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与中国茶道文化均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两者存在共性问题,然而,如何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进行文化融合与创新就成为了我们所要面对的新问题。中国民族音乐《夕阳箫鼓》有着众多的版本,我们常常听到的有了琵琶版本、民乐合奏版本,古筝版本。这些版本都是由我国民族乐器来演奏的,在传统茶艺表演中,选用这些版本的音乐来做背景音乐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民族音乐配传统茶艺更具有民族特色,但在凸显民族特色的同时也会略显古板,产生审美疲劳。

如若在传统茶艺表演中追求创新,可以尝试在背景音乐版本选择上下功夫。比如,我们可以选择钢琴版本的《夕阳箫鼓》做为传统茶艺的背景音乐,这种视听上的结合会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感受。相对于传统茶艺与民乐的配合也许更能够调动茶艺欣赏者的热情。传统茶艺表演配以用西洋乐器来演奏的民族音乐,无论是对于茶艺表演者来说,还是对与欣赏茶艺表演的观众而言,都能够体验到文化上的融合与创新。

用钢琴来演奏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黎英海先生改编的这首钢琴作品《夕阳箫鼓》中通过大量模仿笛、箫、古筝、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在丰富钢琴音色与演奏技法的同时,也为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增添了一抹东方情韵。将这种融合创新后的文化再次与中国传统茶道文化相结合,无论是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四、结语

了解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与茶道精神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茶艺爱好者对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理解认识。而对于民族音乐演奏版本的研究,将会使茶艺表演者在茶艺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更为准确、更具有新意。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不能止步于简单的泡茶技艺,而是要尽可能多的涉猎与茶相关的知识领域,这样才能在茶艺表演中达到形神兼备,才能在茶艺表演中发现新的融合点,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苏澜深.探中华之乐,求民族之风—黎英海先生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9(01).

[2]李西安.钢琴曲《夕阳箫鼓》音乐分析[J].中国音乐,1982(01).

[3]丁以寿.中国茶艺 [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4.

[4]贾红文,赵艳红.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闫玏玏.从审美视角论中国钢琴作品的美学内涵及其演奏——以钢琴曲《夕阳箫鼓》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3.

[6]陈泓宇.黎英海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民族化元素及演奏研究[D].2013.

猜你喜欢
夕阳箫鼓背景音乐茶道
岩骨花香通茶道
城市轨道交通背景音乐的选择和管理策略
体验茶道魅力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2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人生
背景音乐
从《夕阳箫鼓》谈我国钢琴曲的美学诠释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5:41:09
背景音乐
幸福家庭(2016年12期)2016-12-22 19:30:02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10:04
从《夕阳箫鼓》和《梅花三弄》看情绪情感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1: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