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歌声悄入梦
——试论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传承

2016-07-12 12:23吉林大学珠海学院519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传承上海

高 姝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519000)



海上歌声悄入梦
——试论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传承

高姝(吉林大学珠海学院519000)

摘要: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流行音乐的复苏与兴盛推助了社会文明范式和文化生态的变更,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中国主流音乐。文章从历史视角研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流行歌曲,对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传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上海;早期流行音乐;传承

提起旧上海,人们就不由得想起那首陈歌辛创作的歌曲《夜上海》……作为海派文化的分支,上海早期的流行音乐把旧上海的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描绘的淋漓尽致。在20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上海的流行音乐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传遍了中国的各个角落,甚至蜚声亚洲。在当时政局动荡的中国,是什么让上海的流行音乐遍地开花?上海老歌又是如何被继承和发展,直至几乎影响了后来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创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及分析。

一、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背景

20世纪二十年代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期间。从内容题材来,上海早期流行音乐主要出现了两大倾向:(1)时代流行歌曲,歌曲内容主要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活为题材,描写个人情感为主,这一时期的影视歌曲代表作品主要有:电影《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电影《天涯歌女》主题歌《玫瑰玫瑰我爱你》等。(2)革命流行歌曲。内容主要以人民要求抗日救亡、追求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等为题材。影视歌曲代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渔光曲》主题歌《渔光曲》等。从音乐风格上看,一般为抒情委婉、轻盈曼妙的歌曲,具体地说,出现了三大类型:(1)西洋风格。尤以美国爵士乐影响最大,另外,好莱坞歌舞片、百老汇歌舞剧以及拉丁音乐也融入其中。(2)民族风格,采用了中国民间小调和戏曲、曲艺等音乐风格元素的同时融入流行音乐节奏。(3)中西结合风格,演唱时借鉴了一些美声唱法,比较讲究行腔咬字。

二、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成因及创作特点

当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上海沦为十里洋场的各国租界。满清王朝被推翻,使得旧的文化被摒弃,而来自西方的文化被迅速推崇,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方面也被西化。在当时的各大演出场所,爵士乐或者具有爵士乐风格的中国歌曲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在这种大环境下,催生了一批创作此类流行音乐的作曲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黎锦晖和黎锦光兄弟及其创办的“明月歌舞团”。黎锦晖主张“中国音乐要兼容并蓄,主张容纳大众音乐。”在这样的思想下,“明月歌舞团”诞生了《夜来香》《毛毛雨》《夜上海》等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作品。

三、上海早期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原因

1.有声电影的推广

当20世纪20年代中国有声电影开始出现以后,作为电影配乐的歌曲凭借电影的受欢迎程度成为了广为传唱流行曲目。在这些流行曲目之中,既有《义勇军进行曲》之类的进步歌曲,也有以“时代曲”为代表的流行音乐。

2.唱片业的蓬勃发展

有声电影提供关键性技术的唱片,则是在有声电影开始流行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相相对成熟的产业。差不多与电影技术传入上海同一时间,唱片也在1897年由外商引入了上海,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到二下世纪二十年代上海的唱片销售进入了黄金时期,各国唱片公司都在上海设厂开店。中国人自己的唱片公司也萌发于这个时期。

四、上海老歌的传承

上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时局动荡,部分知识分子避走香港,从而也带来了内地的文化艺术,“时代曲”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香港本土人并不能完全听懂这些国语歌曲,但由于是从对岸传来的流行文化,心态开放的香港人还是很快的接受了这些歌曲。一时间香港街头的茶餐厅,电台,到处都播放这些来自上海的流行音乐。到了四十年代,由于新中国的成立,旧上海的流行音乐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时局,甚至被定义为“黄色歌曲”禁止公开播放和演唱。50年代,随着王福龄、姚敏、李厚襄等一批“海派”作曲家远走香港,也彻底将上海早期的流行音乐深入到了港台地区。

此时的香港流行音乐仍旧延续着上海“时代曲”的特征,委婉、忧愁,代表作有王福龄作曲,陈蝶衣作词的歌曲《南屏晚钟》,一经推出就迅速风靡整个亚种华语圈。歌名取自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钟,歌词中除了描绘了南屏晚钟的美景,还加入了少女情怀的淡淡哀愁,措辞简洁易懂,且朗朗上口。而王福龄的作曲在此基础上更胜一筹,在结构上则采用了典型的三段式写法,调性布局选用了传统的五声调式作为旋律主体,更使用了Swing的节奏,使得歌曲律动感极强,仿佛真的在树林间穿梭行走。而在旋律布局方面,更是极尽贴合歌词,使整个旋律曲调就像念诵歌词一样自然。此后,王福龄还创作了《不了情》《今宵多珍重》《狮子山下》等脍炙人口并且在整个华语歌坛都极富影响力的作品。著名的香港作家及音乐人黄霑,曾赞其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前辈及大师。

而60年代初,香港人不再满足于时代曲中的这些小情小爱,尤其是想要摆脱音乐中这些哀怨惆怅的情绪。姚敏创作的《我爱洽洽》《给我一个吻》《春分吻上了我的脸》,就是体现这种轻快曲风的代表作。此时的香港音乐,虽然仍延续着旧上海流行音乐的“中曲西乐”的创作手法,却已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而这批“海派”作曲家们,经过了上海时期的历练,在这一时期的创作手法早已是炉火纯青,所以此时的香港流行音乐以曲风轻快明朗为特征,歌词内容也不再限于描述男女爱情,而开始又了描述人们日常生活、自然景观、节日氛围的一系列作品。

同样在这段时间里,台湾的流行音乐也开始启蒙。同样是“海派”作曲家的周蓝萍在50年代中期来到了台湾,并创作了歌曲《绿岛小夜曲》。这首歌曲先是被菲律宾的唱片公司看中,灌录成唱片后,在东南亚红极一时。1958年,台湾唱片公司才重新购回版权,并在1961年重新灌录。这首歌曲一经发布,就夺下了台湾当年的各大音乐榜单第一名。

70年代“一代歌后”邓丽君将《夜来香》重新编曲灌录,再次让这首歌曲 “香”遍大江两岸,甚至连日本也掀起了一阵狂热。《夜来香》的成功也带动起了港台地区重新翻唱上海老歌的风潮。一时间,具有东方特色五声音阶的旋律配以西方特有的爵士编曲,又重新流行起来,不少音乐人开始仿效这种创作手法来创作流行音乐。由此产生了一批深受“海派”流行音乐影响的作曲家。此时的台湾流行音乐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即曲风清新明快,歌词受政治限制多以爱情内容为主,旋律简单抒情,但仍然可以看出或模仿或延续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痕迹。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经过半个世纪的传承与演变,其中还经历过曲折,但现在还在流行。而且,不仅在内地流行,也在港台地区、东南亚地区,以及全球的华人世界中流行。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传承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