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花鸟画话语方式新变

2016-07-12 08:37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贝西花鸟工笔

张 园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210000)

当代工笔花鸟画话语方式新变

张 园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210000)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固有的画种,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固有的价值标准。然而,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工笔花鸟画面临着失语的问题。融合当代审美观念的新方式,是工笔画创作的一个新问题。

当代;工笔画;观赏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最初作用是供王公贵族观赏,以写实逼真为上。所谓“工”是工匠之意。以此名称与文人画相区别。这两者不仅仅是创作群体有所差别,而且风格作用也有很大不同。首先。文人画的作用是抒发自我的情感,偏向一种自娱,工笔画是为了供人观赏,是娱乐他人。其次,工笔画写真纪实,文人画写意写情。最后,文人画技法很随意,带有很强的自语性,工笔画技法系统严谨,没有很大的自我突破空间。在工笔画发展的后期,画工们走向民间,与市场相融合,自然较为切近世俗的审美需求。古代知识主要通过图像传播,文化普及不够,因此供一般百姓欣赏的工笔花鸟,自然没有什么内涵可言。但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照相和影视技术的发达,工笔花鸟画如果不发生观念的革新,就会被历史淘汰。因此,研究中国花鸟画的当代观赏方式问题,以指导画家的创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艺术作为一种观赏方式的出现

艺术在当代的功能发生转变,首先起于西方后现代艺术的观念。中国工笔花鸟画要想取得市场的肯定,就要首先与当前艺术审美的主流展开对话,因此我们必须先确认这种对话的可能性。

在现代行为艺术看来,艺术已经不能左右世界。因此,形式艺术已经走向了尽头。他们更需要的是有文化意义的视觉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成为观念艺术的一种独特的“方式”。这种行为之所以能达到艺术的高度,是因为它本身是一种观念的存在形态,而这种观念恰恰能够体现主体化的艺术生成与解构,传递博伊斯对于世界的审美体验。由此,这种观念的美术史意义和视觉文化意义生成了。周宪教授在《视觉文化转向》一书中指出:由观念艺术的表达而生成的视觉体验,是多重互动的过程,较之一般艺术的形态,是一种去掉形式的艺术审美化的方式。换言之,中国工笔花鸟画要想在这种当代语境下求得生存,在继承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必须更新视觉观赏方式,使得工笔花鸟画在大众的眼睛面前更加自由了,表达前卫的当代艺术观念。笔者认为这恰恰是现代艺术值得称颂的一点。毕竟,艺术本质上是先验的,经验的艺术不敢于直接表达观念或者以形式遮蔽和取代观念的表达,那样的作品沦为一堆线条,不具备艺术成为审美的视觉意义的条件。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方式”的艺术更具有开放性,主体意义放大了。较之单纯的注重“形式”的艺术更符合艺术的人文主义本质。

对于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路径,笔者认为首先是做到“方式”与“形式”的并重。所谓“方式”就是上文所述的观者对于艺术品传达出的观念的理解方式。笔者看到,许多工笔画家已经注意到在创作的时候以观者的姿态出现,不在是毫无主观介入的纯粹客观描写。如南京新锐画家陈贝西的创作。在融合西方色调理论的同时,对背景做了朦胧化处理,传达出女性画家特有的审美意识,表达工笔画对世界的观感。这是由于画家加入了精神写真的因素。这也是一种尝试。

二、观者视角与精神写真

我们可以将上文提到的这种变化,概括为观者的视角对创作者的介入,而表达的恰恰是作者本人的精神写真。

中国传统中的工笔花鸟画艺术,往往是纯粹写实的,就是对自然的描绘和刻画,而以观者的视觉感受来创作,就是指作者在进行创作活动的时候,不是把自己视为一个自然世界的摹写者,而是把自己视为自然界的观赏者。这种心态的转变,使得创作活动也变为了一种审美活动。绘画主要以物化的空间形式存在,以此表达作者的旨趣。这就是说,传统工笔花鸟画艺术是建立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描写”,因此就不能成为纯粹的观念表达方式。因此,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当代转变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从意味表达转向观念陈述;从物化后的视觉形式转向视觉的传递方式;从空间艺术到空间、时间综合化的媒介体现。简单的说,就是美术的表现方式从单极走向多极,艺术观念化以后,传统的表达形式被新兴的视觉媒介取代,以主体强烈的观念为核心,体现出视觉文化的多重意义。

这种转变是为了传递一种作者精神世界中的特质。仍然以陈贝西为例。我们观赏陈贝西的画作,获得的审美体验不仅仅是传统的自然观赏,这种观赏方式早已经被照相技术所替代,我们更想获知的是陈贝西本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态度。就是说,进入她视野中的自然物象有什么共性和个性。共性就是陈贝西本人的审美视角,个性就是陈贝西希望通过这幅作品传达出的创作心态。共性和个性的合力,更会使得观赏者产生共鸣,这就是新工笔花鸟画的特点。

三、市场的“收编”

当代工笔花鸟画面临的另外一个大特点,就是市场和展览手段的变化。在美术馆的环境下,灯光、海报等现代媒介都参与其中。观众大多带着纯粹观赏的心态而来,这些都是传统工笔花鸟不曾碰见的。工笔花鸟画已经向着一项专门文化产业在迈进。由于两方面原因,工笔花鸟走向“产业”是必然的。第一,工笔花鸟的观赏比较符合大众文化的需求。第二,工笔花鸟的审美标准比较容易统一,与现代的展览方式也比较合拍。因此,该画种很快 被“收编”。

画家把传统的技法精华汲取出来,用现代艺术特有的方式加以表现,最终成为有代表性的风格符号,成为一种固定的艺术风格。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艺术创意的“风格化”过程:经历了由“观念”到“符号”再到“商品”最后形成“风格”的演化。完成“风格化”之后,新工笔花鸟画的观念就大致形成。在现代社会艺术商业化的大背景下,这是一种艺术与市场的高度对接方式。工笔花鸟寻求社会广泛的认同感的过程,就是决定工笔花鸟艺术创作活动能否挣脱个体语境,走向新艺术语境下展开对话的一环。在此过程中,工笔花鸟这一传统注定要打破陈规,建立适应新产业的惯例,最终使其成为现代主流艺术可接受的自身特有形态。

因此,本文认为,在新的艺术环境下,工笔花鸟创作不再可能是一种个体的创作行为,而转变成为集体语境下,群体的适应性创作行为。而这种也观者为主要适应对象的新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多走向大众视野。

[1]孔六庆,谈当代工笔花鸟创作空间[J].中华书画家,2014(3).

[2]孙红,当代工笔画语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

张园,硕士研究生在读,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工笔花鸟创作。

猜你喜欢
贝西花鸟工笔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写意花鸟
一节钢琴课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一节没上的钢琴课
贝西默老师的钢琴课
花鸟卷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