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莹 卢 笛(通讯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541006)
论壮族曲艺“唱天”的艺术特色与发展传播
杨 莹 卢 笛(通讯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541006)
“唱天”是流行于广西龙州壮族地区的一门传统曲艺艺术。“唱天”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融歌曲演唱、乐器伴奏、文学唱词、舞蹈表演于一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颇高的艺术价值,蕴含了深厚的壮族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探索它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传播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它的振兴和繁荣。
壮族曲艺;唱天;天琴;特色;发展;传播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支系众多,布傣人是其中一个只有万余多人口的小族群,主要聚居于广西龙州县金龙乡,被看做是南部壮族的重要支系。布傣人崇尚黑色,服饰以黑为美,故被称为“黑衣壮”。除了长袍黑衣,金龙乡的布傣人与龙州一带其他壮族族群,如那坡黑衣壮相比,还有一个更为重要而独特的文化特征——“唱天”。从艺术属性来看,“唱天”是一种融文学唱词、音乐、表演于一体的曲艺艺术。从文化属性来看,“唱天”又源自于当地壮族的一种民间祭祀仪式,具有较强的宗教意味和民俗文化内涵。
唱天源于龙州壮族地区“布傣人”的民间宗教祭祀仪式和巫事活动,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当地《风俗志》《龙州纪略》的记载,以及清末龙州文人黄敬椿所写的诗句,还有龙州、防城等地流传的“天”的传说和民间艺人的口述材料等证据来看,唱天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起码在清代已经流行。在布傣人的信仰中,神与天是同一个概念,祭天即是祭神。“唱天”即是一种通过巫师弹唱的形式来敬神或祭祖的民间宗教活动。唱天一直被保留到现在,每年春节刚过,龙州金龙乡就要举办“高坡节”,也称“侬侗节”,这是当地的一种民俗节日,在这个节日中,就要举行古老的唱天仪式,但是,和过去的宗教用途不同,现在的唱天除了宗教意义,更多属于表演娱乐和民俗文化性质的活动。
唱天与壮族特色乐器天琴关系密切,没有天琴的伴奏就不能称之为唱天。从文化意义上看,天琴首先被看做法器,具有通天的功能,承担着神与人的沟通桥梁,能够祈福消灾与酬神,演奏天琴之前必须要焚香以示虔诚,现在依然保留了这个传统。因为天琴具有通神的法力,所以弹唱天琴的艺人也具有“巫”(即道公)的身份,受人尊敬。过去在龙州,要成为天琴艺人需要许多严格的条件,除了会弹唱天琴、恪守各种禁忌外,还必须经过出师仪式并获得法号,这样他作为“巫”的身份才会被外界认可,才具有法力能够沟通神和人。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唱天是龙州布傣人最隆重的民俗活动。唱天仪式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分为三步:第一步祭神,第二步请神,第三步,天舞。在举行仪式前,各家将祭品摆在一张桌子上,放在村头,排成一列,道公焚过香后唱天活动就正式开始。
(一)曲目类型及代表作品
根据唱天艺人的口头传唱,唱天曲目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神话传说类曲目,如《解难》唱的是布傣人祖先侬端、侬哑拯救布傣人脱离苦难的传说;其次是英雄人物故事类曲目,如《侬瑞侬亚的故事》,唱的是侬瑞侬亚二人的英雄事迹;再次是伦理道德类曲目,如《想母十年》《牢记清》等;还有是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的曲目,如《唱牛》《唱春蚕》《庆丰年》《花母种》等都是此类;还有祭祀仪式类的曲目,如《跑马》《开门歌》等,是在举行唱天仪式之前,道公首先要唱的歌曲。
(二)歌曲旋律、节奏特点
唱天歌曲所用的旋律曲调,有高腔和平腔之分,歌曲性质属于叙事歌曲或叙事长歌。旋律调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五声音阶徵调式,如高腔;二是五声音阶羽调式,如平腔;三是五声音阶宫调式,如《跑马》《送情鸽》等,在有些感情富于变化的长歌中也使用调式交替,如《奠王》《想母十年》,就使用了徽、羽调式交替。唱天的节奏比较自由,多采用散板,或者3/4,4/4,5/4拍子混合使用,随性而发较多,而且常因演唱者的不同在行腔时亦有所不同,这样使艺人抒发情感时更自如。唱腔的音域不宽,一般都在八度内进行,旋律清新、优美、平稳、抒情。在唱述不同作品时,乐句尾音常采用扩展性拖腔,并以装饰音润腔,使乐句婉转动人。
(三)唱词语言特点
唱天的语言音韵是用“偏话”(布傣壮语)或壮话音韵。韵辙方面,有的唱词押“脚韵”,可以四句全押,也可以一、二、四句押,或二、四句押;还有的唱词押“腰脚韵”,将二、四句的第五个字分别与一、三句的末一个字押“腰脚韵”,例如《侬端侬亚的故事》中的一节 “今日打柴进深山,泉水叮咚欢人心,决心造琴来奏弹,偏人世代传佳音”(意译),这里,一、三句的第七个字“山”“弹”分别与二、四句的第五个字“欢”“传”押腰脚韵;第二句的末一个字“心”又与第四句的末字“音”押脚韵。从唱天的句式特点来看,唱词结构多为单字句,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字句都有,但以七字句居多,四句为一节。修辞手法方面,传统曲目唱词常用排比、重复等修辞手法,例如《解难》中的一节:“脚行出天星成片,行脚出天星成堆,脚行出天星成只,行脚出天星成对”(直译),前两句与后两句的开头重复,二、四句的末字押韵。
(四)演唱形式与伴奏乐器“天琴”
唱天的演唱方式是有规定的,一种是演员兼乐手自弹自唱,另一种是演员不兼乐手,自唱他弹,由琴师来伴奏。演员演唱时,都是坐唱。无论是自弹自唱,还是自唱他弹,所用的伴奏乐器都是壮族特色乐器——天琴,这也是唱天中唯一的伴奏乐器,没有天琴就唱不出天曲。天琴悠扬的声音与天曲艺人的歌声融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柔美迷人的声音效果。
天琴,因其发音特点,别称为“叮叮”或“鼎”,布傣人状语称【Po Tei】,是壮族最有特色的一种古老弹拨乐器,长约75—120厘米不等,由琴杆、琴筒、琴弦、琴码组成。琴杆木制,长约98公分,头部加工成凤、帅印、太阳和月亮的造型,杆身雕有龙的图案,有吉祥、镇耶、照妖、光明等含意;琴筒用葫芦或麻竹壳制作,以麻竹壳或薄木板封面,并用有色纸涂上装饰;琴弦两根,过去用蚕丝制,现在用鱼网丝;琴码竹制,呈等腰梯形。天琴音色清脆、圆润、甜美。演奏姿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琴靠在右大腿位置坐着弹奏;另一种是把琴按在右腹前站立或边舞边弹。天琴定弦和一般乐器不同,内外弦可以调换,既可内弦定高音,外弦定低音,也可内弦定低音,外弦定高音。一般是根据人声高低和曲调调式不同定为“1 5”或“2 5”。
“唱天”是壮族布傣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的,集乐器、乐曲、唱词、弹唱、表演于一体的壮族特色传统曲艺,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着富有壮乡特色的文化成就,深深地影响着壮族人民的信仰意识、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是壮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现代科技、西方文化、流行文化的巨大冲击,生存状况岌岌可危,唱天曲艺也不例外,同样处于濒危的境地,因此亟需加强对它的保护、传承、发展、传播的相关研究,以促进它的振兴和繁荣。
(一)生存现状
根据笔者在龙州金龙镇的实地调查发现,在随机采访的几十余人中,几乎没有人知道“唱天”这种艺术形式,即便个别人略有所闻,也说不出现在是否还有唱天,不清楚唱天活动举办的准确时间。在整个龙州县,只发现极少有卖天琴的商店。当地的学校也不太重视唱天和天琴的学习,全县只有龙州县民族中学等个别学校开有天琴课。可见,唱天这门传统艺术在当下的生存状况很不理想,社会和学校层面都没有给予多少关注和重视,大众对其知之甚少。从政府层面来看,据了解,龙州县政府正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已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自治区级2项、国家级1项,同时申报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令人高兴的是,壮族天琴已被列为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和天琴密不可分的、更具民俗文化价值的唱天却没有被单独列入任何非遗保护的项目。即便是得到政府扶持的天琴,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后继乏人。在笔者调查的龙州金龙镇板池屯,目前天琴的传承人已经不多见了,而且老龄化现象严重,没有年轻人喜欢靠这一“巫术”吃饭,除了天琴世家的子女要传承以外,几乎没有年轻的天琴艺人了。天琴世家的子女有很多也是出于无奈而不是自愿学习天琴。没有了天琴艺人,何谈唱天仪式音乐。可见,唱天艺术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亟需探索对其保护传承、发展传播的方法对策。在此笔者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建议,供大家探讨。
(二)发展传播建议
1.政府制定非遗保护规划
发展的前提是保护。进入21世纪,我国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的热潮。龙州县政府也已申报并获得了一批包括天琴在内的区级、市级的非遗文化项目,但直接扶持唱天的项目却至今没有。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制定出台一项专门针对布傣黑衣壮唱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政策,进一步明确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推进计划和保障措施,建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事实上,龙州县在广西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先进和突出的,正是因为有了当地政府的介入,才使得当地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进入了大众视野,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些不为人知的民族艺术瑰宝,使它们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所以,深切希望“唱天”也能够被政府给予关注和重视,获得政府的帮助和扶持发展,而不要把其遗忘。
2.培养唱天传承人
艺术的发展要靠人,要后继有人才能发展下去。据笔者调查,现在龙州当地能够表演唱天的民间艺人屈指可数,能够演奏天琴的民间艺人,除了天琴世家第11代传承人李绍伟,余者不超过几十人,而且年龄最大的已80多岁,年轻的也四五十岁了。社会上,青年一代基本没有能够表演唱天的。天琴由于近年来被列为区级非遗项目,情况稍好,龙州县的女子天琴组合还曾经参加过十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引发过一阵学习天琴的热潮。但大多年轻人只是一时热度,或为了生计,没有真正的热爱这门艺术和持久学习的耐心,热闹过后,天琴依然被社会冷落。当务之急,要培养唱天和天琴的表演人才,需要合政府、社会、学校、民间等多方之力。首先,政府要提供条件,加大扶持力度,给唱天艺人提供物质生活保障,使其能够安心从艺和授徒;其次,社会各界要给唱天和天琴艺人提供演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门艺术,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培育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促进其传播和市场繁荣。再者,大、中、小学校要开设唱天和天琴的相关内容,从教育入手,从小培养孩子对这一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选拨有潜力的学生成为传承人,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传播唱天和天琴,促进其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3.与旅游开发和民俗节日表演相结合
唱天流行的广西龙州地区是一个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广西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利用这一地理资源优势,对唱天进行开发和传播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从旅游产业方面来看,龙州唱天极具地方特色,让其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是一个新的突破点,让旅客在游览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了解龙州本地的音乐文化特色。例如,可以建立龙州唱天曲艺主题屋、唱天特色旅馆等,其主题屋内设计以伴奏乐器天琴为主打装饰,以唱天和天琴表演等途径吸引游客。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装饰有特色,吸引游客的眼球,使其产生好奇;对唱天的艺术魅力进行彰显,改变其生存状态,不再以单一的叙事长歌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可以直接从其本身冲击人们的视觉,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为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唱天文化奠定基础;让人们在娱乐休闲的同时,感受广西特有的风俗人情以及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笔者曾经尝试以商业买卖的手段做推广,把天琴乐器做成小挂件,如手机挂件,背包挂件,在外观设计上,既注重其原貌特色,又做到美观大方,轻巧便捷,使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购买者真实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将唱天和天琴融入旅游项目,既能起到宣传推广的良好效果,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唱天艺人的收益问题,进而带动和促进唱天的发展和传播。
此外,龙州不仅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所以唱天跟这些淳朴的风俗文化相结合,必定会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在一年一度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就曾有来自龙州的壮族天琴女子演唱组合表演独具特色的壮族唱天,13位青春靓丽的少女身着黑壮长袍,手持天琴、脚系铜铃,玉指轻弹、深情演唱,琴铃合鸣、歌声婉转,有如天籁之音。这种古老的原生态器乐与声乐融合在一起的艺术美感,不仅让在场的中外各族观众耳目一新,还引起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形成很好的社会效应。现在,天琴表演在广西已不算罕见,但更具文化意义的唱天表演还是非常稀少的,需要注意利用民俗活动和民俗节日的机会进行表演来推广和传播。
4.打造网络宣传平台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普及的社会,网络是大众了解、交流信息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利用互联网为唱天艺术打造宣传平台,是促进其发展的良好而有效的途径。网络宣传的优点很多:传播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即时性强、信息传递快速便捷,又能够提供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具体方法上,比如,建立唱天艺术网站,在上面进行介绍宣传,发布唱天活动、培训的动态和信息;利用网络人际交往平台,成立唱天研究小组,招募有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在视频网站发布唱天的表演视频;利用电子商业网站,对前面提到的天琴挂件挂饰进行义卖,或推销壮族布傣人的长袍黑衣服饰和玩偶等等。总之,尽可能利用网络各种渠道和平台宣传推广壮族唱天文化,促进其发展和传播。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冯光钰,袁炳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册)[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3]吴金琳.天琴演变的文化思考[M].广西社会科学,2009.
[4]曹本冶.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南卷)[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5]《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广西卷[M].中国ISBN中心,2005.
杨莹,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卢笛(通讯作者),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研究课题《社会变迁中广西民间曲艺发展及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3CMZ001)